歪解诸子语录070320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荀子的劝学篇,大家耳熟能详的只是其中一些重要片段,另外一些段落,没有收录,比如上面这段话。讲的是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的区别。这里的小人,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卑劣之人”,而是普通人、一般人,与君子,有德行的人有所区别。那么所谓的君子,是如何学习的呢? 必须是用耳朵仔细听,用心努力地思考,并自己用行动来体验,最后达到一种与身体、精神相结合,于一举一动中都有所反映的境界。通俗地说,也就是从言谈举止中透出的气质,方为君子之学的境界。这是一般人所达不到的,原因就在于,普通人只是用耳朵听,没有经过周身运动和酝酿加工,就“出口”了,知识运动的路径偏短,比如从耳朵到嘴巴,最多也就四寸远,再大的脸,也大不到哪里去,所以,显得肤浅而没有深度。

我常听一些高论,听后总觉有些不解,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者,本人浅陋,实在无法参详深奥的思想;再者,也有可能说出此话者,乃是使用耳朵+嘴巴的学者,难怪我无法理解了,估计连说话的人自己也不甚清楚自己到底想说什么,又说了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