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老百姓祈愿风调雨顺


  今天二月二龙抬头

 

洛阳花果山尚有雪灵山香火旺

  大概远看花果山像盛开的牡丹花,故又名花山。
  图:花果山的水帘洞与池中石龟:

 

 


  今天是农历二月二,花果山山顶尚有雪,无法登上顶峰: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明天是春分,《说文解字》云“龙,春分而等天”,老百姓愿多烧香,衷心祈愿吉祥的龙上天后多多带来风调雨顺。

  花果山尚有雪,但今天灵山庙会香火很旺,老百姓从来对传统文化热情很高:
  “二月二”的习俗。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二十八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古人将这二十八个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四宫,每宫七宿,并按照它们的形象将四宫附会为四种动物。其中,东宫七宿被想像成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由三十颗恒星组成。当被称为“龙角”的东宫七宿的第一宿出现于地平线上的时候,正值春天来临,所以,古人将它的出现作为春天的标志。而此时,恰逢我国农历二月雨水节气前后,由此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春农节、龙头节,踏青节。

 


  农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依据气候规律,二月二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照时数增加,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农村的农事节。同时我国北方也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二月初正值春回大地、农事开始之时,又是百虫出蜇、蠢蠢欲动之时,故民间有扶龙头、引青龙、剃龙头之举,又有食龙皮、龙须、龙子、龙鳞饼之俗,还有停针、忌磨等禁忌。

  二月二在饮食上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就会风调雨顺,才能五谷丰登,所以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前夕,(香港)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北京如意人生文化交流中心等单位主办了“第二届春龙节暨龙族大选秀启动仪式”。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中国大陆的一百多专家学者、艺术家,国内外新闻记者,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动。

  据本次活动组织人李伯淳先生介绍,在去年举办的“首届春节节暨2006-2010复兴中华文化大行动”上徐钦琦教授对外公布的《把中文的“龙”字译成英语的dragon是错误的》引起了社会各界“弃龙”、“保龙”之争及其他的一些龙文化活动,说明去年的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今年活动上著名学者龙雨辰先生的《对“China”的质疑》,著名学者傅景华教授的《译西畸中是毁灭中华文化的重要原因》等引起与会专家们的强烈反响。本次活动根据中国选秀热还中还启动了,“中华龙魂与和谐世界大行动----龙族大选秀”,此选秀将选出龙颂、龙韵、龙德、龙脉、龙凤、龙圆、龙之胸怀、龙之脊梁等,总之其目的是为当今社会多树正气。

  龙雨辰先生认为:西方对中国国名的误译虽然不及对“龙”的误译那么离谱,那么价值形象逆反,但其中的误解也是十分严重的。

  龙雨辰先生认为:中华民族是对“中”最情有独锺的民族,中华文化元典之一的《易经》中提到“中”字119次(还不包括卦名“中孚”等);据王尔敏考证,“中国”一词在先秦典籍中出现过172次;《辞海》中对“中”的解释有二十种之多,但它的主体还是中心、中央、中庸、中道、中和、中观、中正、中行等,所以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时空泛围必然和“中”结下不解之缘,故“中国”之“中”的本意的地理意义主要是中土、中原、中心;政治意义主要是中央、中心;文化意义主要是中庸、中道、中和、中观、中行等,和瓷器——china根本不粘边儿,充其量也只有偶然的外在的联系。

  龙雨辰先生认为:中国人把“America”译为“美国”——美丽、美好的国家;把“England”译为“英国”,“英”有花朵和才智超群的精英、英豪、群英之意,多好听的译名啊;把“GreatBritain”译为“大不列颠”,也是非常大气、尊贵的,而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却把极具哲学和政治终极智慧的“中”、“中道、中庸、中和、中观、中行、中央、中心、中正、时中、执中……等极其形而上的“中”国译为过于形而下的“瓷器”国,两相对比是不是有点儿太不对等、不公平了呢?如果说“瓷器”刚传入西方的时候可能还与黄金同价,但随着历史和工艺技术的演进,它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超市或地摊儿上的弱势商品了,以“瓷器”指称中国同中国未来的国际地位是不是有点儿太不相称了呢?对于一个认为名称和命运有关联的有着极其渊远的命名文化的国家是不是有些太浅薄了呢?中国的先哲孔子早就说过,凡事必先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龙雨辰先生在会上说:前几年有幸参加“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某一专业分会名词审定的组织工作,深知此工作的艰巨和意义的重大,虽然不至于一“名”兴邦,一“名”丧邦,但一个重要而正确的译名却是可以影响千秋,传诸万代的,它对于降低经济上的交易成本和文化上的交往成本,减少理解摩擦和认知扭曲的累积效应是不可限量的。

  龙雨辰先生认为:至于“China-瓷器-中国”一名的误译是否值得改译?应该如何改译?如果改译,“中”字应如何表达,是用有政治和地理含义的“Center”;有文化、历史含义的“Mean”(亚里士多德的中庸、黄金中道——goldenmean);还是直用音译“Zhong”?“国”字是用“Nation”还是用“State”?或是都用音译全拼“ZhongGuo”?或者还有什么其它更优的方案?都是可以讨论的。总之,国名改译,兹事体大,需要特别慎重地对待,欲速则不达,可以借鉴并发展科学名词审定的经验和制度,经过广泛的社会讨论,民间学者和官方学者的充分协商,并认真听取国外汉学家和“中国学”研究者的意见,最终形成提案交人大讨论,国务院颁定。这可能需要一个较漫长的过程,但却是可以使西方和全世界真正正确地了解中国的本质、消除中国威胁论、构建和谐世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希望能够引起全球华人的广泛关注。参会专家普遍认为:既然韩国可以把首都“汉城”改译为“首尔”,China为什么不可以把“瓷器”改译为“中国”呢?

  傅景华教授在会上说:什么是译西畸中?译西畸中就是借用中文翻译西语,使中文西化;再以西化的概念曲解中名,使中名畸化。又如:中国的西医学者在翻译西医学时,借用了大量的中医名。而这些中医名的本、寓、喻、隐义与所译几乎完全不同。而这些变成西医学概念的中医名,或利用中医名错误组建的新词,随着西医学取得医疗领域的统治地位,反过来又以之曲解中医、验证中医、改造中医。然后再针对已被西化、异化、畸化的所谓中医“概念”、“理论”质疑中医、攻击中医、否定中医。于是使“中医”跌入“概念理论”畸化的陷阱而不可自拔。如:借用中医的“心”翻译heart,借用中医的“肝”翻译liver,借用中医的“脾”翻译spleen,借用中医的“肺”翻译lungs,借用中医的“肾”翻译kidney……其实,肝心脾肺肾五藏与上述外语所表示的人体内脏完全不同。

  在本次活动中组委会专家还建议,“春龙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们认为,春龙节同中秋节、春节、清明节一样是我国重要民俗节日之一。随着近年我国民俗文化兴起,人们今天对中秋节、春节略有所知,各地还举办一些活动庆贺。然而在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中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中国特有天人合一观的春龙节仍然被人遗忘。因此更需要通过一种有效方式来保护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为无数亿人生存和发展起到巨大作用的春龙节。所以,我们呼吁相关部门和组织将“春龙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更好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上独特节日。

  附录

  西方“龙”是不吉利的,如《圣经·启示录》中龙就被说成是魔鬼撒旦的化身。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文化标志,是吉祥嘉瑞的象征,其地位是崇高的,其象征性和凝聚力是无可取代的精神图腾。

  中国“龙”不同西方“龙”,而由于非常多的人不了解中华龙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所以造成许多不好影响,如:中国威胁论、奥运会吉祥物“五福娃娃”将龙排出在外。

  目前普遍认为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的子孙,每个中国人就是一条龙,龙正好具有自信、自立、自强、自尊、勤劳、勇敢、正义、善良、宽容、和谐等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内涵。重视龙魂的了解和传播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振奋民族精神,同时又能更好的团结凝聚海内外华人,开展龙魂与和谐世界是弘扬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的最好切入点,因此特举办此活动。希望各位同仁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此项活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1893-2003)周年主办的毛泽东诗词书画展、毛泽东走过的地方摄影展于2003年12月25日在北京世纪坛开展。

  以毛泽东诗词为内容和主题的各种风格流派的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及隽永的审美品位。此次展出在全国(包括港、澳、台)各地征集了400余件作品,是新老书画家、摄影家的精心之作,表达了对一代伟人领袖毛主席的无限缅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