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这个渤海湾边的明珠,去年就IT而言突现了两大新闻热点。
先是32个市长聚首天津,发出了推进环渤海区域合作的“天津倡议”。表示要把环渤海地区建成:世界级的知识经济带、东北亚最大的制造研发基地、国际性贸易物流中心、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经济区域。
去年8月8日国务院又批复了天津发展的战略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
这两件大事提出了:要构建环渤海一体化市场体系构建环渤海协调联动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快天津信息化发展的战略任务。自此,天津的信息化站在了新发展的战略起步点上。
记者问一:天津企业信息化的特色和优势是什么?整体而言,天津企业信息化成熟程度如何?
答:我觉得天津的信息化的成熟度是比较高的。这可以用12个字概括。就是:起步早,起点高,发展快、应用好。天津市1996年7月就成立了第一届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自此,拉开了天津信息化建设的序幕。
经过“九五”和“十五”以来的发展,天津市坚持统筹规划,应用主导,联合建设,资源共享,服务经济的指导方针,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方式,建骨干工程,抓重点项目,攻关键技术,带产业发展。提前两年建成以光纤为主、无线为辅、立体交叉的城市宽带网。通信能力城乡覆盖率达到100%。宽带城域网核心交换能力从2000年的20G增长到2000G,互联网用户从56.9万户增长到340万户,其中宽带用户发展到90万户,固话用户增长到437.2万户,移动用户增长到502.6万户。
不仅建成了覆盖全市的有线电视传输网,还建设了数字电视播出平台,已具备150套数字电视播出能力。建成了北方九省市的天津电信通信枢纽工程,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工程,电子商务平台的数字密钥中心工程;国家防病毒中心工程等一大批信息化设施的重点工程。每秒运算速度达5万亿次的“南开之星”超级计算机等一批已建和在建信息项目进展顺利,面向社会和公众的信息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全市信息增值服务企业发展到421家,广泛开展了宽带网络内容服务和移动增值服务。
五年来市财政共投入信息化专项资金1.3亿元,重点支持安排项目361项,直接拉动各方投资9.57亿元。充分发挥了政府引导作用;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全市第一支柱产业。连续两年入选世界七大智能城市。天津信息化综合指标居全国第三位,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谈到天津信息化的特色和优势,我觉得有以下五点。
1、快速启动 用政务信息化带动企业信息化
近年来,天津市电子政务取得了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网上办公“百项工程”的实施,79个委办局和服务机构累计实现网上办公项目1194项。完成了电子口岸一期建设,建成了航运服务中心信息系统,海关、港口、商务、检验检疫、税务、银行等14个部门实现了数据交换,使进出口货物通关办理时间平均缩短了三分之一。金税、金盾、金审等一批重点信息系统工程相继启动。其行政许可服务中心信息系统是全国第一个投入使用的省级行政审批信息系统。市地税系统实现了占全市地税60%的税款通过网上直接划入国库。“金盾工程”(一期)中的“公安二级网络提速工程”和“天津公安无线同频同播指挥网”项目已经完成,在“第六届亚欧财长会议”中发挥了重要通信保障作用。
与此同时,电子政务中的为民服务功能不断扩展。在二代身份证、户籍管理、社会保险、医保系统等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城市“公交卡”发卡近100万张,在150条线路、5000部公交车使用。全市1500所大中小学实现了“校校通”,其中800所实现了光纤接入。政务信息化成为天津市经济增长的助推器。
2、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形成了产业集聚的发展优势
天津市目前已形成了五个特色鲜明、生产相对集中的产业集聚区:即以移动通信设备及终端产品制造、集成电子为主体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绿色能源、软件及系统集成为主的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片式元件、显示器及数字家电生产为主体的西青开发区微电子小区;以电真空器件为龙头产品的武清开发区;以加工配套为主的中心城区电子区。
以五大产业密集区为依托,形成了移动通信、集成电路、绿色能源、显示器、电子器件、数字家电、汽车电子、软件及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等十大专业产业园。不仅形成了产业政策优势明显、配套水平一流、集聚效应显著、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发展环境。而且形成了5个国家级,5个市级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7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整体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这种产业态势已经显示出明显的产业积聚效应。“十五”期间,天津电子信息产业共完成投资额156亿元,完成投资项目192个。据信息产业部对电子信息60种重点产品的统计,有40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五位,其中17种产品位列第一。我国生产的基础元器件产品大类共有22种,天津排名前三位的产品有11种。
五年来,规模以上企业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已增长至2005年的1959亿元,年均增长24%;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26.7%,出口交货值1084亿元,已占全市出口交货值的48.9%。2005年实现利税162.58亿元,天津已经成为全国回报率最高的地区。连续6年成为全市第一支柱产业。
3、结合实际 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实效
天津是我国一个老工业基地。具有较好的传统企业发展的基础。在企业信息化的实践中,天津找到了一条用网络信息技术引领和改造传统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钥匙。
“九五”期间,天津市就被列为国家“CAD应用工程”和“CIMS应用示范工程”的试点城市,有上千家企业应用了CAD技术,上百家大企业应用了ERP技术。“CAD应用工程”覆盖了汽车、电子、化工、机械等5个重点行业。
进入“十五”,天津市企业信息化开始向规范化发展,先后实施了“企业信息化工程”、“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并迅速拓展到汽车、机电、冶金、轻工、纺织、医药等行业300余家试点企业。在用网络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企业上取得了明显进展和基本经验。
4、注重应用 努力进行资源开发和价值开发
前面我讲过:应用效果好是天津市信息化的一个特点。举两个例子说明。2005年1月,天津市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和密钥管理中心顺利通过了国家国密办组织的技术鉴定。
就全国而言,现在很多地方CA认证资源闲置。但天津应用开发很快。现在已经对3万余户网上纳税户发放了数字证书,使天津成为全国第一个在重点行业全面实现CA证书应用的城市。
再比如,前一段天津还举办了环渤海信息产业高层圆桌会议。北京、河北、山东等10省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在一起,讨论建立了环渤海信息产业联席会议制度,签署了《环渤海信息产业合作框架协议》。这就为天津信息资源的横向扩展和纵向开发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