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了一份题为《新一代交易系统下差异化交易机制研究》的课题研究报告,报告中又一次提到了T+0回转交易。报告认为,将上证50ETF、上证50成分股作为试点交易品种,实行日内回转交易,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广。去年6月12日,上证所创新实验室发布了我国证券市场首份《市场质量报告》。在关于T+0回转交易方面,该份报告指出,先在一些大型蓝筹股票上进行试点,条件成熟后再普及。
日内回转交易是成熟证券市场通行的一项交易制度,欧美日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等证券市场均允许回转交易,而且不少市场此种交易十分活跃。在中国证券市场诞生不久,国内股市也曾经存在过T+0回转交易。但由于实施此项交易制度后,股市震荡波动非常剧烈,导致市场存在着极大的风险,管理层后来不得不“痛下杀手”。从1995年1月1日起,“T+1”交易制度就开始沿用至今。
其实,97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证券法》曾经禁止T+0回转交易,但05年10月底新颁布的《证券法》又为T+0交易预留了法律空间,而修改后的沪深交易所新的《股票上市规则》中,同样为T+0回转交易留下了余地。显然,管理层作如此安排并非是一时心血来潮。
T+0回转交易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券商,有资料显示,A股市场在1992年5月由“T+1”改为“T+0”交易后,当月日均交易量较上月增加了173.1%,而在1995年1月A股交易由“T+0”改为“T+1”后,当月日均交易量较上月下降了72.8%。目前市场正处于牛市行情中,投资者人气高涨,市场交投活跃,如果实施T+0回转交易,暴涨的成交将使券商赚得盆满钵满。
一项新制度的推出,必须要有它适宜生存的“土壤”。否则,其对市场的伤害将是巨大的。95年之所以废除T+0的交易规则,其实是由当时的市场环境决定的。在投机之风盛行,股票价格常常遭遇庄家操纵的时代,T+0的游戏规则无异于助长市场的投机行为。但作为市场中的弱者——中小投资者,却常常只有任人宰割的命运,此举严重损伤了中小投资者的入市积极性,也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平稳发展和长治久安。
当前的市场环境与95年已不可同日而语,股改已经基本上取得了成功,管理层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相对而言,A股市场仍然存在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相关的制度建设还存在缺失或缺位。而且,虽然这几年机构投资者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价值投资理念也在逐渐地得到中小投资者的认可,但市场投机之风同样很盛行。
从由股改引发的牛市行情中或许可以看出点端倪来。一方面,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票涨幅不菲,另一方面,许多由一些场外游资操纵的股票涨幅翻倍甚至翻数倍的也比比皆是,一些大幅亏损的股票也能在所谓的题材影响下连续涨停。然而,一旦题材兑现,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不能得到真正的改善,那些跟风的投资者肯定成为“殉葬品”。本质上,这些股票的炒作其实就是市场的极端投机行为。
中国股市向来崇尚资金为王。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之所以能在市场中呼风唤雨,除了其投资理念得到市场的认同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手握重金。事实上,T+0回转交易更适合大资金的运作,并且还会放大市场的震荡程度,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不利于保护他们的利益。在A股市场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以前,笔者以为,T+0回转交易目前不宜推出。
本文链接 http://invest.jrj.com.cn/news/2007-03-15/000002064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