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易宪容不会成为匆匆而行的房地产评述过客
李华新
因“年度考核不合格”,以“唱衰”地产名噪一时的易宪容辞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相关行政职务,约10名学者呼吁勿“妨碍学术自由”
3月21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透露,原社科院金融发展与金融制度研究室主任易宪容在考核不合格的压力下,以去香港做研究为名向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请辞,一个多星期前就去香港了。李扬表示,社科院网站会向公众公布这一消息,但易宪容仍然是金融研究所的研究员。( 2007-3-24 3:05:44 · 来源: 新京报 )
至于易宪容和那些什么房地产大亨之间有什么过节或是其中的水深几许,笔者以为我们不可以不去计较,而是无法去计较,现在易先生去职,到了一个更加自由发表自己见解的地方去了。
那么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会少了他的声音吗?
这似乎不是一个同一层面的问题。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需要有了一个良性发展的空间,需要一个那个和百姓收入向适应的价格,这一点是正面可以言说的事实,至于房地产背后的水深究竟是多少,以及它和官员政绩之间的关系如何,和所谓的经营城市之间的物质利润的具体数字,或是在对房地产进行操作和实施的过程中有多少瞒天过海的手法,使用了多少政府的资源,以及所得利润的归属和问题,其实这样的问题,老易对于这样评述一些敏感的话题,多少是有些犯傻的。因为即使你写了600N篇论文,那么你会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带来多大的震动呢?现在,你写的论文竟然是没有完成既定的金融研究课题任务的。你的所谓的论文,似乎和你的专业研究没有直接的关系。尽管现代金融对于非常之间的关系是跟密切的,是一个货真价实的金融现象,但是,你的考核还是不合格的。
老易的辞职,有人高兴,有人决定更加不快,因为老易作为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人物,以这样的无奈离场,也许对于中国房地产的评述会少了许多的犀利的感触;而即使你在香港几许发表你的高见,那么人家对你的不动房地产的评价更为直接,因为你甚至没有在内地市场,而且你并亲自运作过那一个吗房地产项目,因此你也就是真真切切的脱离了房地产的实际。而只是再发一个学者的妄言。
厦门大学不动产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章剑锋表示:“我不认为另一领域的专家不可以研究和评论房地产业。我不相信,每一个行业里面只允许相对固定和专门的专家存在。特别是在房地产业里面,我认为从来而且根本就没有专家。”不知这样的表达是在支持易宪容,还是说,对于房地产的研究是一个纯度很高的学术问题还是和政府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经济现象,或是真正的操盘者,本来就是在政府手中把我的问题。因为,在三月份的两会之后,国家相关部门对城市廉租房问题下了死令,房价不降,你要被撤职。不知这样的一个民生之策中有无易宪容的“功绩”。
当年,易宪容提出“房地产业正挟持着整个中国经济。如果让国内房地产的泡沫任意吹大,破灭将不可避免。”这个大胆的论述在房地产业界掀起的一场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的讨论,在今天是否有意义,其实无须再言。而在有泡沫的房地产市场中有多少人成为大亨,成为既得利益者,似乎已经不是以难以求证得更问题。
“将来我还是要畅言的。”易宪容在香港接受当地媒体的采访时表示,是否担任行政职务的主任一职并不重要,今后仍将积极发表言论。不过他的畅言还能掀起大浪吗?无法怀疑或是不可以不怀疑。
总之,易宪容是因为考核不合格,或是因为“不务正业”的名义而去职的,内情究竟如何,我们不知。但愿,易宪容在港的日子愉快,也愿易宪容的高论能够几许持续。因为他走了之后,不能在在内地出场,那么出场费也就没得挣了。
开始那些支持或是反对,赞同还是说他不懂的人们,在易宪容的声音消失和少了之后,也会感到寂寞的。
不过,笔者还是评阅了一下易宪容的经典语言。
“最多三年,老百姓就能买得起房子”--这话百姓爱听。
“热钱不会进入中国房产市场”--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某种担忧,也是前不久来自中南海里传出的人们要有忧患意识问题。
“大多数老百姓买不起住房,源于开发商的暴利,使房价超出了民众的支付能力。开发商要公开成本、铲除暴利,政府要运用利率和税收杠杆抑制房价的上涨,这样百姓就都能买得起住房。”--在中国谁不愿意百姓能够卖得起房子呢?!
“房价上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供求关系推动上涨,另一种是操纵市场、人为促使房价上涨。我们可以查到一些数据来判断,可以看看房子是否已出售,有没有供应量。如果没有供应量,这肯定就是操纵价格。”--奥秘于此,易宪容得罪人的地方似乎也在此!
但愿,易宪容不是房地产市场评论场中的一个过客。
(济南 李华新)
李华新
因“年度考核不合格”,以“唱衰”地产名噪一时的易宪容辞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相关行政职务,约10名学者呼吁勿“妨碍学术自由”
3月21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透露,原社科院金融发展与金融制度研究室主任易宪容在考核不合格的压力下,以去香港做研究为名向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请辞,一个多星期前就去香港了。李扬表示,社科院网站会向公众公布这一消息,但易宪容仍然是金融研究所的研究员。( 2007-3-24 3:05:44 · 来源: 新京报 )
至于易宪容和那些什么房地产大亨之间有什么过节或是其中的水深几许,笔者以为我们不可以不去计较,而是无法去计较,现在易先生去职,到了一个更加自由发表自己见解的地方去了。
那么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会少了他的声音吗?
这似乎不是一个同一层面的问题。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需要有了一个良性发展的空间,需要一个那个和百姓收入向适应的价格,这一点是正面可以言说的事实,至于房地产背后的水深究竟是多少,以及它和官员政绩之间的关系如何,和所谓的经营城市之间的物质利润的具体数字,或是在对房地产进行操作和实施的过程中有多少瞒天过海的手法,使用了多少政府的资源,以及所得利润的归属和问题,其实这样的问题,老易对于这样评述一些敏感的话题,多少是有些犯傻的。因为即使你写了600N篇论文,那么你会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带来多大的震动呢?现在,你写的论文竟然是没有完成既定的金融研究课题任务的。你的所谓的论文,似乎和你的专业研究没有直接的关系。尽管现代金融对于非常之间的关系是跟密切的,是一个货真价实的金融现象,但是,你的考核还是不合格的。
老易的辞职,有人高兴,有人决定更加不快,因为老易作为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人物,以这样的无奈离场,也许对于中国房地产的评述会少了许多的犀利的感触;而即使你在香港几许发表你的高见,那么人家对你的不动房地产的评价更为直接,因为你甚至没有在内地市场,而且你并亲自运作过那一个吗房地产项目,因此你也就是真真切切的脱离了房地产的实际。而只是再发一个学者的妄言。
厦门大学不动产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章剑锋表示:“我不认为另一领域的专家不可以研究和评论房地产业。我不相信,每一个行业里面只允许相对固定和专门的专家存在。特别是在房地产业里面,我认为从来而且根本就没有专家。”不知这样的表达是在支持易宪容,还是说,对于房地产的研究是一个纯度很高的学术问题还是和政府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经济现象,或是真正的操盘者,本来就是在政府手中把我的问题。因为,在三月份的两会之后,国家相关部门对城市廉租房问题下了死令,房价不降,你要被撤职。不知这样的一个民生之策中有无易宪容的“功绩”。
当年,易宪容提出“房地产业正挟持着整个中国经济。如果让国内房地产的泡沫任意吹大,破灭将不可避免。”这个大胆的论述在房地产业界掀起的一场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的讨论,在今天是否有意义,其实无须再言。而在有泡沫的房地产市场中有多少人成为大亨,成为既得利益者,似乎已经不是以难以求证得更问题。
“将来我还是要畅言的。”易宪容在香港接受当地媒体的采访时表示,是否担任行政职务的主任一职并不重要,今后仍将积极发表言论。不过他的畅言还能掀起大浪吗?无法怀疑或是不可以不怀疑。
总之,易宪容是因为考核不合格,或是因为“不务正业”的名义而去职的,内情究竟如何,我们不知。但愿,易宪容在港的日子愉快,也愿易宪容的高论能够几许持续。因为他走了之后,不能在在内地出场,那么出场费也就没得挣了。
开始那些支持或是反对,赞同还是说他不懂的人们,在易宪容的声音消失和少了之后,也会感到寂寞的。
不过,笔者还是评阅了一下易宪容的经典语言。
“最多三年,老百姓就能买得起房子”--这话百姓爱听。
“热钱不会进入中国房产市场”--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某种担忧,也是前不久来自中南海里传出的人们要有忧患意识问题。
“大多数老百姓买不起住房,源于开发商的暴利,使房价超出了民众的支付能力。开发商要公开成本、铲除暴利,政府要运用利率和税收杠杆抑制房价的上涨,这样百姓就都能买得起住房。”--在中国谁不愿意百姓能够卖得起房子呢?!
“房价上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供求关系推动上涨,另一种是操纵市场、人为促使房价上涨。我们可以查到一些数据来判断,可以看看房子是否已出售,有没有供应量。如果没有供应量,这肯定就是操纵价格。”--奥秘于此,易宪容得罪人的地方似乎也在此!
但愿,易宪容不是房地产市场评论场中的一个过客。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