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不是“盲人摸象”的游戏--致理财博友的一封公开信


 

   社会在发展,民众的财富在增加。
  同时,极为不确定性的未来,超低的银行存款利率,充满陷阱的投资环境,,,理财,成了广大民众想要面对,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在各类媒体上,如纸媒、电视、网络、广播等等,到处都有理财类节目;各种金融机构,如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券商及其它一些理财中介机构,都在进行理财活动。眼花僚乱的产品、三教九流的机构、参差不齐的大众。理财,还没来得及“时髦”,就大有“泛滥”之忧。

  乱套了,理财。

  在我们可爱的中国,金融业大体上还处于分业经营的阶段(或模式)。各种金融机构,都只能经营销售自身的产品,因此,从“利益”的角度,这些机构主体往往只会向客户诉求自己的产品(或自己代理的产品)。相对而言,银行代理的金融产品是最丰富的,除了银行本身的理财产品外,还代理如基金、保险、债券、外汇甚至黄金等产品。但是,由于不同的银行经营和代理的具体产品不同,因此,银行向客户推荐的产品,往往是局限在本行之内的产品。不仅如此,银行的理财经理们,往往只会向客户推荐于自己有“利益”的产品,举个小例:如基金,银行向客户推荐的基金,往往都是新发行的基金,而极少向客户推荐老基金。原因很简单,因为卖新基金“利”大。

  机构被制度分割了,产品被利益分割了,最终普通民众的(或有)利益被“蚕食”了。置身乱象之中,普通民众只能是“摸象的盲人”,摸到哪是哪。

  中国的老百姓,呼唤真正的“综合理财”。但是,在法律、诚信、机制都很不健全的中国,专业的理财成了众多老百姓的“奢望”。面对未来大大的不确定性,面对无所适从的理财市场,他们只能或无奈或无知地把辛苦钱血汗钱放在银行里,一任银行及与银行关系密切的利益机构“鲸吞”。--极低的存款利率(世界范围内),和较高的通货膨胀,像两把鬼斧一样,“蚕食”着广大普通民众的财富。

  有财可以理,是民众的幸事;有财无处理,却不能只怪民众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