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发展的困惑
鲁汉
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深圳发展银行(简称“深发展”)可谓是上市公司的大哥大,它的证券代码-000001就可以充分反映出来。自从美国金桥成为深发展的第一大股东以后,深发展更是奇闻频出。首先是提出了不支付股改对价的股改方案,在方案遭到社会各界和股东们得批评后,又试图通过内部职工拉选票,未果。深发展大股东一毛不拔的股改方案自然遭到了流通股东的反对,深发展也成为少数几个未通过股改上市公司之一。
而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却认为:(深发展业绩)增长主要原因却来自于计提准备减少 21%!深发展资产质量在上市银行中最差(06年末不良率为 7.98%),准备覆盖率又最低(06年末 48%)的背景下竟然少提准备,使净利润增长率高达 300%多,为中国上市银行 06年业绩之奇观! 进而认为深发展的年报所述的利润“明显的不实”。从而给出的股价预测为8元。
看了两个截然不同结论的报告,我有点不知所以然。同样都是作证券分析的两个公司,给出的研究报告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上网查阅,却见又有好事者将深发展计提的坏帐准备与财政部的规定做了对比:
财政部规定金融企业可参照以下比例计提专项准备:
关注类计提比例为2%;
次级类计提比例为25%;
可疑类计提比例为50%;
损失类计提比例为100%。
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资产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
即:次级类计提比例为20—30%;
可疑类计提比例为40—60%。
|
关于计提准备金
计算结果表明: 比参照财政部规定(向下浮动)少计提16.797-55.4054=-38.6084亿元 摊到每股=-38.6084亿元/19.458221亿股=-1.9841元/股 若参照财政部规定计提后的每股收益=0.6696-1.9841=-1.3145元/股(亏损) |
有报道称深发展的洋董事长对外声称:深发展2006年都年报的计提是“合理”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由此看来,如果深发展得计提是合理得话,财政部的规定就是“不合理”的。那么财政部就有必要更改金融企业计提专项准备的规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