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报国 报国之门 报国成本 报国的边际成本
报国之门在那里
从来不曾出现过的一个问题——报国之门,现在看来,竟然也会成为问题,那就是,人们越来越觉得,“报国”已经“无门”了。报国难道还需要“门”吗?是的,报国不仅需要有门,还需要有一个畅通的门。可是,令人遗憾是,由于这个门正在被垒上,而没有被垒上的地方又被某些人用各种“理由”给堵着,所以现在的人越来越感到报国找不到门了。
这里讲的“报国之门”,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就业问题,因为就业的好坏还达不到“报国”的高度。比如当兵,可谓是一种报国,然而,你要想当兵,不送上几万块钱就甭想。再比如,一些有志之士,为了祖国的兴旺发达,通过毕生的努力,发明了某种对我们国家、民族都有利的东西,而这么大的一个国家,竟然不予理会,还大谈特谈科技兴国!
试想,你连现成的科技成果都不要,还有脸谈什么科技兴国的问题?一想到面对一个个因找不到“报国之门”而走上绝路的那些人,笔者就有一种同样想走上绝路的思念。是啊!我曾经热恋的祖国,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了呢?即便是他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个错误的东西,那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什么就不能找几个人,给他说上个一、二、三呢?
也就更不要说,他的成果可能是真实的、非常有价值的。国家千万不要忘了,这个所谓的成果,是某个有报国之心的人,花费了毕生的经历研究出来的呀!难道,国家真的甘心让他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进坟墓不成?与培养一个顶尖数学天才相比,鉴别一下他的“成果”的意义都没有了吗?就算是对这个“报国之人”所进行的一次“临终安慰”成不?
报国成本有多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种十分怪异的现象,那就是,某某中央领导同志,又到某小学去“关心下一代”去了。到了那个学校,固然是鼓励小学生门一番,让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了以后,好报效我们的祖国。然而,这位领导人去了一趟学校之后便走了,却给那位受到他鼓舞的小学生,留下了一生的追求,于是50年后他有了成果。
对于这个曾经的小学生来说,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要想向祖国申报自己的发明与创造,是需要缴一大笔很大的费用的,而这一笔费用,足可以使他的一家人生活一年!一个国家一年将近4万亿元的财政收入,竟然连这点费用都承担不起!更可悲的是,他一生为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几乎花去了自己所有的积蓄。为此,笔者真的为我的祖国感到费解!
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国家每年向其所谓的科研机构,除了神五、神六之外,又要拨大量的科研经费,然而民间科学家、科研机构在不要国家拨款的条件下,即便是出了成果也不能得到承认。这种现象,就是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多见也。于是,笔者便经常质问:我们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吗?既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何不尊重人的科研成果?
更令人不安的是,一些狗屁都不是的东西,竟然能够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并获一个又一个的“大奖”。人们都说40不惑,50知天命,而我这个知天命的,竟然一次又一次地感到迷惘。谁能说那个抱着自己的发明去见上帝的人只是为了自己?谁又能说他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没有承担成本?如果他承担了自己的成本,国家是否没承担边际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