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新闻也要打假


    近期市场上的“新闻”泛滥成灾,真假难辩。就在上周二,关于征收资本利得税、银监会清查银行信贷资金入市以及证监会主席离任等“新闻”充斥市场,造成投资者极大的恐慌,多杀多惨死局面的上演,导致中国股市产生了“黑色星期二”。

    事后证明,这些传闻皆子虚乌有。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宣传中心有关负责人针对传闻明确表示,将对于包括个人的股票转让所得在内的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个人要自行申报,理解为将对股票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是不正确的,目前国税总局不会征收“资本利得税”。而银监会也否认大规模调查资金的传闻,对于尚福林离任的传闻,证监会后来也予以否认。

    据3月5日中国证券报报道,银监会研究局副局长范文仲在“2007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春季年会”间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银监会目前已基本明确,将对违规资金进入股市展开清查,并着手研究防范资本市场风险向银行转移的问题。”“要了解这类资金违规的方式和规模。” 昨天股市出现大跌,除了受B股没有与A股合并计划的影响外,此条消息显然也“功不可没”。对于此条消息,范文仲在当天下午向某财经网站进行了澄清,表示没有就有关银监会清查违规资金问题接受采访,有关媒体的报道不属实。事情到此,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中国证券报报道的消息是假的,也就是说是假新闻。

    中国股市从某种角度来说,还属于“消息市”的范畴,相关消息对于盘面的影响比比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某些“先知先觉”者常常能利用信息来牟取暴利,继而损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此种情形历来为市场所诟病,但到目前为止,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作为报纸、网站等相关新闻媒体,真实、客观地报道事实真相是其职责所在,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必要。但是,某些新闻媒体却常常“扯起虎皮作大旗”,将一些假新闻当做真新闻来报道,误导了投资者不说,也使其自身的公信力丧失。其实,在这方面相关部门还是制定了规章制度的。而问题则在于,某些从业人员本身的素质存在问题。或随意杜撰,或把关不严,致使假新闻漫天飞。

    打造和谐股市同样需要一个和谐的市场环境,其中就包括媒体方面的努力。客观地说,绝大多数新闻媒体均能公正地进行报道,但这并不等于其中就没有“残渣”。就像中证报的报道一样,若非是银监会的相关人员出面澄清,市场肯定认为其报道属实,当然也就更没有人来辨别其真假。

    事实上,在传闻简直多如牛毛的证券市场,更需要进行一场新闻打假活动。不仅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的要求,也是中国证券市场长治久安、健康发展的需要。否则,即使是进行了股改革,即使是市场的制度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们的市场同样令人堪优。

    http://invest.jrj.com.cn/news/2007-03-06/000002039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