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篇三、必要條件一:好高騖遠的境界
——今天回顧往事,我自己都會感到驚嘆,我那時為什麼如此堅強,這是哪裡來的力量? ——目標是力量的源泉,信念是毅力的基石。只要有明確的目標,只要相信目標可以通過努力而實現,我就能經受一切艱難、困苦和挫折。
可以說,農村的九年生活,是我人生中最艱辛的階段,也是逆境崛起的歷程。我的奮鬥,是以健康、青春、尊嚴為代價,可我最後實現了大學夢,也由此獲得了人生的感悟。
為什麼我能夠承受那麼多次的挫折、屈辱和痛苦?那麼多次的衝擊都使我幾乎放棄:在我勞動過度大病一場以後,當我為自己的“政治污點”而震驚之餘,在我多次推薦上大學被拒後……可我沒有,一直堅持到最後。
今天回顧往事,我自己都會感到驚嘆,我那時為什麼如此堅強,這是哪裡來的力量? ——目標是力量的源泉,信念是毅力的基石。只要有明確的目標,只要相信目標可以通過努力而實現,我就能經受一切艱難、困苦和挫折。可是到下鄉後期,在信念開始動搖時,我就感到脆弱,磨難就變得不堪忍受。
目標是人生奮鬥的最根本的要素。只有目標明確,我們才能不為誘惑所動,始終保持前進的方向。當年,為了上大學,我選擇了一條更為艱辛的道路——謝絕了供銷站售貨員的工作,放棄了縣制革廠的招工指標,卻去擔任生產隊長的重任;不去順應上海知青回城的大潮流,卻在經濟落後的江西求學。
只有目標明確,我們才有持續下去的決心和動力。比如,我在堅持跑步鍛煉,目標是五公里。我更習慣於跑步機上的運動,因為我跑步時身體有很強烈的不適感,要靠毅力才能堅持。若在跑步機上,我隨時可以知道進展和離目標的距離,這樣就比較能夠堅持下去——試想一下,我們的跑步若是以感到累為止,那麼很快就感到累了,就會放棄。
我們還要志向遠大,只有這樣才能勇於為將來而放棄眼前利益——這能使我們自覺克服人性的弱點。
今天的流行語是“跟著感覺走”,但那是錯誤的。人的大腦對感性事物比對理性事物更能理解,人體感官對物體的觀察是“近大遠小”。所以,我們肉眼看數步之遙的小平房,要比半里路外的摩天大樓體積更大。若是憑著感官的直覺作選擇,我們就更傾向於短期行為,往往“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為了短期利益而放棄更有價值的回報。
只有認識到人性的弱點,理性和自覺地提醒自己,才有克服的意識,從而作出有利於個人發展的選擇。
由於中國人比較務實,才把“好高騖遠”作為一個負面含義的成語,以去挖苦那些不切實際、追求過高目標的人。
但是,我們人生就是要有“好高騖遠”的精神。如此追求,你也許會身處“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境地,也許別人譏笑你“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即使你是不切實際,從而無法達到自己的最終目標,可就是在對目標的追求中,你能最大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取得原來可望不可及的成就。
而且,在下面的勵志篇中,我會提到“普通人的實現法則”,從而使你相信,即使是“好高騖遠”的目標,最終還是很可能實現的。
總而言之,在人生的追求中,“好高騖遠”是關鍵,明確目標是動力,遠大志向是指路燈。我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為對目標的鍥而不捨。我當年如果沒有目標和志向,沒有“好高騖遠”的境界,也許就會走上另一條路,那麼也許就沒有機會在此討論人生的體會了。
但是,人生光有目標不夠,尚要有追求目標的勇氣和力量。
點擊: 4.博士 禍福相倚的求索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