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吴苹这个钉子户,已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了。(见所附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
她的目标就是要求开发商500万元的赔偿。
如果开发商满足她的要求,其他已经拆迁的住户,肯定会也趁机提出按照钉子户的方式给予公平补偿,开发商承受的了吗?
如果法院支持钉子户,全国有多少拆已迁户和将拆迁户都将群起而效之,连锁反应如何对付?
时间拖下去,对于开发商的损失将越来越大,其他用户的利益也受到影响。
在中国物权法刚刚公布,但相关的细则还不完善的中国,遇到这样的钉子户,的确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我想出了这样的一个简单解决的办法——
吴苹的那一座不肯拆迁的房子,不要去拆迁它,不但不动,还要将道路给她修上去,将水电给她接上去。
然后,修改小区建设的整体规划,将吴苹的那座房子所在的中心地带,开辟一个绿化的园地。
在吴苹的房子前可以为她立一块石碑——吴苹住宅。
整个小区的建设可以立即动工了。
这样,吴苹的500万元拆迁费用,开发商就不用支付了。其他的拆迁户可以尽快住上新房,法院也省了麻烦。
吴苹的陋宅在整个小区中虽然显得很不协调,但可以作为维护物权法的一座特殊的纪念物,还是值得的。从这座纪念物中,人们将感悟许多。
如果这样成立,吴苹的公众形象将从一个维护物权法的斗士的转化为过分追求个人利益而得不偿失的样板了。
吴苹是聪明人。也许,这一方案一公布,或者开始实施,吴苹的态度将会转变了,她和开发商的拆迁谈判将可以取得成果。
当然,在处理这一事件的过程中开发商的许多作法是不妥的,对此已有很多评论,开发商要返醒和改过。
英国《金融时报》马利德(RichardMcGregor)北京报道
2007年3月28日星期三
在中国通过具有开创意义的《物权法》仅数周后,中国西部城市重庆一对夫妇的房子保卫战就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这是对中国政府保护私人产权承诺的一次考验。
吴苹和她的丈夫已经与计划对当地进行拆迁以建设大型商业项目的房产开发商僵持了近3年。计划受挫的开发商则采取了简单行动,围绕吴苹的房子进行挖掘。如今,她的房子就像一座古代城堡,孤零零地矗立在一个10米深的大坑中央。
现在,吴苹用滑轮将食物和水吊进房子里面。她的丈夫——一位武术高手——利用自己的功夫挡开了开发商派来驱逐他们的团伙。
但开发商的行动不但没有孤立吴苹,反而成为一场声援运动的平台。这场运动凸显了全国被拆迁居民的愤怒。伴随着近年来迅猛的经济增长,中国出现了新的造房热潮,为了给这种热潮让位,许多人被赶出了自己的住所。
自吴苹房子的照片被放到互联网上以来,短短几周的时间,已有数万名网友发表了支持吴苹的留言。一位网友更是将她的房子冠以“史上最牛钉子户”的称号。
在中文中,“钉子户”这个词指的是拒绝听从当局指令的个人或群体。这个词保留了下来,如今,中国国内媒体就将吴苹的房子称为“钉子户”。
甚至连官方的《中国日报》也参与了进来,称这一事件反映出“建立公正解决产权纠纷机制的迫切必要”。
事实表明,吴苹本人也是一位精明的活动家。她毫无顾忌地向当地媒体发表言论,在自家的阳台上向摄影师挥舞国旗,将自己的行动包装上爱国主义的外衣。
记者3月26日拨通了吴苹的手机。吴苹表示,这座房子是她的“私有财产”。
她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开发商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但开发商和政府不仅违反了物权法,而且违反了宪法。如果我的案件得不到公正解决,那出台物权法还有什么意义?”
过去10年,城市改造计划改变了中国城市的面貌,但在这股潮流中,许多中国老百姓被迫放弃了自己的家。吴苹的不满代表了其众多数人的呼声。
吴苹称,开发商和地方政府没有向她提供与其房产市场价格相匹配的补偿。
她表示:“我要求把我重新安置到一处面积相同、地理位置相似的房子中,或按照市场价格给予补偿。这些要求符合中国法律。开发商只是想拆了我的房子,尽可能少地给予补偿。”
吴苹要求开发商每平方米支付14万元人民币(1.8万美元)的补偿款,称这一金额反映了该地段改建为商业地产后的使用价值。
对于一个中档房屋平均房价不足每平米一万元人民币的城市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却令她的支持者激动不已,他们愿意看到吴苹在牺牲开发商利益的基础上致富。
她的目标就是要求开发商500万元的赔偿。
如果开发商满足她的要求,其他已经拆迁的住户,肯定会也趁机提出按照钉子户的方式给予公平补偿,开发商承受的了吗?
如果法院支持钉子户,全国有多少拆已迁户和将拆迁户都将群起而效之,连锁反应如何对付?
时间拖下去,对于开发商的损失将越来越大,其他用户的利益也受到影响。
在中国物权法刚刚公布,但相关的细则还不完善的中国,遇到这样的钉子户,的确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我想出了这样的一个简单解决的办法——
吴苹的那一座不肯拆迁的房子,不要去拆迁它,不但不动,还要将道路给她修上去,将水电给她接上去。
然后,修改小区建设的整体规划,将吴苹的那座房子所在的中心地带,开辟一个绿化的园地。
在吴苹的房子前可以为她立一块石碑——吴苹住宅。
整个小区的建设可以立即动工了。
这样,吴苹的500万元拆迁费用,开发商就不用支付了。其他的拆迁户可以尽快住上新房,法院也省了麻烦。
吴苹的陋宅在整个小区中虽然显得很不协调,但可以作为维护物权法的一座特殊的纪念物,还是值得的。从这座纪念物中,人们将感悟许多。
如果这样成立,吴苹的公众形象将从一个维护物权法的斗士的转化为过分追求个人利益而得不偿失的样板了。
吴苹是聪明人。也许,这一方案一公布,或者开始实施,吴苹的态度将会转变了,她和开发商的拆迁谈判将可以取得成果。
当然,在处理这一事件的过程中开发商的许多作法是不妥的,对此已有很多评论,开发商要返醒和改过。
英国《金融时报》马利德(RichardMcGregor)北京报道
2007年3月28日星期三
在中国通过具有开创意义的《物权法》仅数周后,中国西部城市重庆一对夫妇的房子保卫战就引起了媒体广泛关注,这是对中国政府保护私人产权承诺的一次考验。
吴苹和她的丈夫已经与计划对当地进行拆迁以建设大型商业项目的房产开发商僵持了近3年。计划受挫的开发商则采取了简单行动,围绕吴苹的房子进行挖掘。如今,她的房子就像一座古代城堡,孤零零地矗立在一个10米深的大坑中央。
现在,吴苹用滑轮将食物和水吊进房子里面。她的丈夫——一位武术高手——利用自己的功夫挡开了开发商派来驱逐他们的团伙。
但开发商的行动不但没有孤立吴苹,反而成为一场声援运动的平台。这场运动凸显了全国被拆迁居民的愤怒。伴随着近年来迅猛的经济增长,中国出现了新的造房热潮,为了给这种热潮让位,许多人被赶出了自己的住所。
自吴苹房子的照片被放到互联网上以来,短短几周的时间,已有数万名网友发表了支持吴苹的留言。一位网友更是将她的房子冠以“史上最牛钉子户”的称号。
在中文中,“钉子户”这个词指的是拒绝听从当局指令的个人或群体。这个词保留了下来,如今,中国国内媒体就将吴苹的房子称为“钉子户”。
甚至连官方的《中国日报》也参与了进来,称这一事件反映出“建立公正解决产权纠纷机制的迫切必要”。
事实表明,吴苹本人也是一位精明的活动家。她毫无顾忌地向当地媒体发表言论,在自家的阳台上向摄影师挥舞国旗,将自己的行动包装上爱国主义的外衣。
记者3月26日拨通了吴苹的手机。吴苹表示,这座房子是她的“私有财产”。
她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开发商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但开发商和政府不仅违反了物权法,而且违反了宪法。如果我的案件得不到公正解决,那出台物权法还有什么意义?”
过去10年,城市改造计划改变了中国城市的面貌,但在这股潮流中,许多中国老百姓被迫放弃了自己的家。吴苹的不满代表了其众多数人的呼声。
吴苹称,开发商和地方政府没有向她提供与其房产市场价格相匹配的补偿。
她表示:“我要求把我重新安置到一处面积相同、地理位置相似的房子中,或按照市场价格给予补偿。这些要求符合中国法律。开发商只是想拆了我的房子,尽可能少地给予补偿。”
吴苹要求开发商每平方米支付14万元人民币(1.8万美元)的补偿款,称这一金额反映了该地段改建为商业地产后的使用价值。
对于一个中档房屋平均房价不足每平米一万元人民币的城市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却令她的支持者激动不已,他们愿意看到吴苹在牺牲开发商利益的基础上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