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业是改变灰色经济缺陷的突破口


  改革开放近30年,市场经济叫嚣也近30年。我个人观点,就像马克思诸多理论在中国的存在一样,市场经济在中国更多的是概念和口号,在现实中,目前的体现最主要的是灰色经济。是不是要在这里老生常谈的鄙薄其存在呢?我没有这个想法,也没有这个必要,现实点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或者说,灰色经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
   最近某个媒体的民意调查显示,只有1%的人愿意当工人,绝大多数都想当官,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官本位思想。经济是思想意识下的产物,不管你是政治中人还是非政治中人,升官发财是大多数社会人的想法,尽管很多人表面上不会承认。不愿意承认是因为有道德压力,毕竟权利下捞取的钱具有信息不对等、巧取豪夺、垄断、以公谋私等诸多不合理性,被现代人称为不阳光的灰色经济。中央治理灰色经济的行动和决心还是有的,但要改变主流的官本位思想确实不易。
   对于房地产领域来说,灰色经济的渗透几乎是无孔不入的。一个项目从拿地开始,然后施工、销售、推广直到后期管理等等,权利部门的主要管理者、开发商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各相关媒体等等,通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形成了行业内大家都公认的潜规则。本身代表无公平游戏规则的灰色经济建立了规则,也许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自然也就成了路。
   个人觉得,灰色经济无疑是中国经济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为中国的生产力起到了推动作用。让其孤立的存在于国内,可能现状也不需要改变太多,因为改变的成本高难度大。虽然在精神层面上,孔子或者儒家学派一再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但那往往只是受益者的伪装理论。要放到全球经济里去看,这种经济就一直显得那么脆弱,尽管地大物博,含金量就是居低不上。
   地产经济是目前国内最活跃的经济,迅速发展到了一个需要突破但又难以突破的阶段。特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少数几个可以代表地产先进生产力的城市,都处于一个相对敏感的阶段。在宏观上,国家又在对地产进行调控,由以前的制定政策直接变成打击贪污腐败。也许,改变灰色经济的缺陷,地产行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突破口或者实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