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山问渔樵,要知民意听民谣


   民谣是民间的一种口头文学,是百姓对社会现象或某些人表现的评价和概括。民谣对好的事物发出的是由衷的赞美,对坏的事物发出的是无情的鞭笞。从对好的人和事由衷的赞美中,可以发现可用的人才。因此,考察一个人是不是人才,我们不但要注意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还要注意社会舆论对一个人的评价。有时社会舆论对一个的评价比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更有说服力。因为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可能由于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征求上来的意见不一定全是真实的。而社会舆论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它完全是一种人们心里所想的自然流露,因此更具有真实性。

“上山下山问渔樵,要知民意听民谣。”汉朝丞相邴吉从民谣中识别人才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邴吉是汉宣帝时的丞相。他为人忠厚,看人看得准。有一年,邴吉病重,汉宣帝亲自到丞相府中去探望,并问他不在了以后谁可以替他当丞相。邴吉说:“百姓在歌谣唱道,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不知道什么叫冤。还有一个人就是太仆陈万年,他孝顺父母,为人忠厚,很有能力。这三个人的才能都在我之上,请您考察他们。”汉宣帝认为邴吉说的对,看人看得准,邴吉死后,汉宣帝重用了这三个人。实践证明这三个人都很称职,人们都说邴吉善于识人。

现代企业家也有从民谣上识别人才的。例如,有个企业流传着这么一句民谣:“×××,真叫好,有了难事把他找;×××真叫绝,大事小事他都能解决。”单位新来了一位领导,听到这个顺口溜后,发现大家说的这个人就是一个管后勤的老职工,大家对他的评价特别高。这个人特别热心肠,总是喜欢为大家做事,谁有什么事,求到他头上,他都在所不辞,竭尽全力地去办。后来这个领导经过征求大家意见和班子研究,把他提拔为工会主席,他干得非常好,大家也很满意。

看来民谣在选拔人才上具有一定的作用,因为它是民心民意的体现。细心的企业领导者不要忽略民谣在选才上的作用。当你为苦无人才愁眉不展时,一个民谣可能就会把人才给你送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