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月美国新股发行点评
早在两个月前,也就是在2007年2月20日这一天,道指已经创下历史最高记录12845点。之后便一直保持在12000点上方振荡,与此同时,中国大陆股市却频频创出新高,并正以加速度方式不断刷新历史最高记录。由于受中国疯牛的感染,道指在最近两个月仍徘徊在历史高位之下而不忍离去。
2007年2月14日——4月14日,在这两个月的时间中,牛市中的美国股市共有27只新股发行并挂牌上市交易。其中,在主板挂牌仅占8只(其中,NYSE有3只,AMEX有5只),在NASDAQ等市场挂牌共计19只。从近两个月美国新股发行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从公司来源地看,美国本土公司发行22只新股,境外公司发行5只新股。其中,5家境外公司分别来自希腊、菲律宾、百慕大各1家;中国大陆2家。中国大陆的两家公司分别为:新华金融中介公司,2005年创立,总部设在上海;同济堂中国医药公司,1995年创立,总部设在深圳。
2.新股发行日与上市日之间间距很短。在27只新股中,除2只股票的发行日与上市日分别相隔6个交易日和12个交易日外,其他股票的发行日与上市日之间相隔时间一般不超过2个交易日,其中,有13只新股当天发行、次日便挂牌上市交易。
3.上市公司股本规模与雇员人数均为袖珍型的。在27只新股中,除了一只股票的总股本为1.75亿股外,其余新股的总股本均小于9000万股,其中,最小的总股本只有1130万股。
再从公募发行股份数量看,最大公募发行股数不超过2500万股,最小公募发行股数仅为380万股。(由于刚上市不久,许多公司的可流通股本数据不全,因此,这里便采用了实际向社会公募发行的股数这一指标来补充说明。注:这里的公募发行股份是指向社会公众本次IPO公开募集的股份,不包括发起人持有的股份。)
此外,从公司雇员数量来看,只有4家公司的雇员人数超过千人,它们分别为9800人、1654人、1245人、1072人,其余公司雇员人数均不超过500人,其中,有3家公司的雇员人数只有几个人。
4.询价区间与发行价格的差异较大。在27只新股中,有7只新股的发行价均高于询价区间的上限;另有6只新股发行价格均低于询价区间的下限;只有14只新股的发行价格介于询价区间之内。
5.在27只新股中,发行价格最高的为65美元;发行价格最低的为5.5美元。发行价格超过20美元的有5只,发行价格低于10美元的有9只;另有12只新股发行价介于10——20美元之间。
6.首日上市收盘价与新股发行价相比涨幅都不大。在27只新股中,有9只新股的首日上市收盘价竟然低于其发行价格,而且此时的市场正处在牛市中,这在中国显然是不可以想像的。另有18只新股的首日上市收盘价是高于其发行价格的,但溢价幅度均较小。这18只新股上市首日最大涨幅均未超过30%,且有两只的涨幅仅为0%和0.12%。相反,9只新股却在上市首日便跌破面值,且跌幅均不算大,最大跌幅为12.69%。
7.在最近两个月发行的新股中,已有10只新股在牛市中跌破发行价,其中,有3只新股的跌幅超过23%。
以上分析仅供大家开阔视野、了解美国股市之用,说不定明后年,中国的机构和股民就可以有机会进入美国股市了,说不定到时会有不少庄家来“收购”美国公司。因此,笔者会经常性跟踪美国股市作些实务性分析与点评。希望满足大家需要,并可能对中国股市的创新与发展会有所启示。
早在两个月前,也就是在2007年2月20日这一天,道指已经创下历史最高记录12845点。之后便一直保持在12000点上方振荡,与此同时,中国大陆股市却频频创出新高,并正以加速度方式不断刷新历史最高记录。由于受中国疯牛的感染,道指在最近两个月仍徘徊在历史高位之下而不忍离去。
2007年2月14日——4月14日,在这两个月的时间中,牛市中的美国股市共有27只新股发行并挂牌上市交易。其中,在主板挂牌仅占8只(其中,NYSE有3只,AMEX有5只),在NASDAQ等市场挂牌共计19只。从近两个月美国新股发行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从公司来源地看,美国本土公司发行22只新股,境外公司发行5只新股。其中,5家境外公司分别来自希腊、菲律宾、百慕大各1家;中国大陆2家。中国大陆的两家公司分别为:新华金融中介公司,2005年创立,总部设在上海;同济堂中国医药公司,1995年创立,总部设在深圳。
2.新股发行日与上市日之间间距很短。在27只新股中,除2只股票的发行日与上市日分别相隔6个交易日和12个交易日外,其他股票的发行日与上市日之间相隔时间一般不超过2个交易日,其中,有13只新股当天发行、次日便挂牌上市交易。
3.上市公司股本规模与雇员人数均为袖珍型的。在27只新股中,除了一只股票的总股本为1.75亿股外,其余新股的总股本均小于9000万股,其中,最小的总股本只有1130万股。
再从公募发行股份数量看,最大公募发行股数不超过2500万股,最小公募发行股数仅为380万股。(由于刚上市不久,许多公司的可流通股本数据不全,因此,这里便采用了实际向社会公募发行的股数这一指标来补充说明。注:这里的公募发行股份是指向社会公众本次IPO公开募集的股份,不包括发起人持有的股份。)
此外,从公司雇员数量来看,只有4家公司的雇员人数超过千人,它们分别为9800人、1654人、1245人、1072人,其余公司雇员人数均不超过500人,其中,有3家公司的雇员人数只有几个人。
4.询价区间与发行价格的差异较大。在27只新股中,有7只新股的发行价均高于询价区间的上限;另有6只新股发行价格均低于询价区间的下限;只有14只新股的发行价格介于询价区间之内。
5.在27只新股中,发行价格最高的为65美元;发行价格最低的为5.5美元。发行价格超过20美元的有5只,发行价格低于10美元的有9只;另有12只新股发行价介于10——20美元之间。
6.首日上市收盘价与新股发行价相比涨幅都不大。在27只新股中,有9只新股的首日上市收盘价竟然低于其发行价格,而且此时的市场正处在牛市中,这在中国显然是不可以想像的。另有18只新股的首日上市收盘价是高于其发行价格的,但溢价幅度均较小。这18只新股上市首日最大涨幅均未超过30%,且有两只的涨幅仅为0%和0.12%。相反,9只新股却在上市首日便跌破面值,且跌幅均不算大,最大跌幅为12.69%。
7.在最近两个月发行的新股中,已有10只新股在牛市中跌破发行价,其中,有3只新股的跌幅超过23%。
以上分析仅供大家开阔视野、了解美国股市之用,说不定明后年,中国的机构和股民就可以有机会进入美国股市了,说不定到时会有不少庄家来“收购”美国公司。因此,笔者会经常性跟踪美国股市作些实务性分析与点评。希望满足大家需要,并可能对中国股市的创新与发展会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