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拍之一:感言篇


  当我的硕士论文快接近尾声时,我不仅百感交集,而且深深地感受到做学问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我的论文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优秀的,但在写论文的过程中一定是经过最痛苦的思考。在我看来,写论文犹如一个人所经过的人生各个阶段的不同驿站一样,风景的优美与否完全是个人感受而已。

  就自己的论文而言,有很多地方我是不能满意的,有些东西成了“拿来主义”的最高统帅,有些看法或者观点甚至是相当肤浅的。也许只有一个人从相当肤浅的看法和观点开始时,就开始有了向更加有力和理性的观点攀登的第2种力量。我姑且把肤浅的看法和观点视为原始力量。对于这个观点,大家可能能够达成共识,即任何一个社会形态是从最原始的状态升华到高级形态。对人的智慧和力量而言,何尝又不是如此呢?当一个人踏在原始力量的肩膀上向第2、第3甚至第n种力量冲刺时,社会和个人注定是充满活力的。我希望我的论文里面还是能有点活力的东西闪现出来,哪怕仅仅是一点点。活力永远是和个人的智慧、追求、人格力量、道德标准、自律等纠缠不清的。若一个人丧失了活力,那么他或她的智慧、追求、人格力量、道德标准、自律等也就开始沦陷了。这对于任何一个有尊严的人来说,无疑是最具杀伤力的工具。人如此,一个社会如此,做学问也是如此。论文当仁不让地成为做学问的最有力的衡量指标。有活力的论文不仅是一个人智慧的外在化表现,更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或变迁的最有力的武器。我们国家不缺优秀的研究人才,但缺智慧和力量并重的研究人才。用自己的智慧把整个世界或者宇宙举起来的人才实在是少之有少。当然,这样的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许,我们国家正在安静地等待这些特殊人才的出现。

  我的论文是如此简单和不重要,但我仍然以它为荣。它代表了我三年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成果,代表了我不断成长的一个个精彩瞬间,它代表我的导师以及我的家人、亲人、朋友和同学们的期盼。但我也知道,以它为荣的背后我仍然做的不够好、不够深,这完全是个人原因。要么是我不够努力,要么是我不够聪明,要么是我有些堕落,要么是我不能看清问题的本质所在,要么是……,我已经完全失去了话语权。我记得我的导师曾经给我说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一个如此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却成了我们很多人挂在嘴巴上的咏叹调,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对此,我感到非常惭愧。我常常为自己的惰性辩护,一个最经典的辩护理由就是我可能不是这个世界上最懒惰的人。可是,有什么理由不让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勤奋的人呢?辩护是如此苍白无力,犹如一个犯人在为自己的罪行开脱那样可耻。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是我们的生命价值所在。责任永远是苦涩的,义务永远是缺乏弹性的,惟有享受才有无穷无尽的膨胀。换句话说,吃得苦中苦是把苦涩的责任和缺乏弹性的义务毫无怨言地承担了下来,而且是充满斗志和激情地奉献了自己的智慧和青春,最后成了能够享受无穷无尽的膨胀乐趣和俯视众生的人上人。

  先贤圣者曾经说过:人人生而平等。的确,人格平等是天赋权利,但是当一个人愿意放弃这种天赋权利开始堕落或者侵犯别人的人格时,我们要做的是什么?拯救还是放弃别人?都不是,我们要做的惟有拯救自己。等待别人拯救是很荒唐和无知的,只有上帝才是我们大家唯一拯救的主人。只有上帝才有能力去拯救放弃天赋权利的人,把他们从脱轨的隧道上拉回到正常的位置。上帝的神明和他的清规戒律是我们无条件遵守的最高旨意。上帝的神明来自他的神秘力量,清规戒律就是他扔给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宪法和法律。很不幸的是,我们的人类仍然有一部分人拒绝了上帝的拯救,但是上帝没有发怒,没有剥夺他们的生命权,仍然赋予了他们活着的动力,不过,上帝派来了勤奋、智慧和灵性的人上人来看管他们,这种代价是任何一个拒绝上帝拯救必须付出的,而且是合乎正义和道德的。

  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和我的未来应该会变得更加美好!我并没有随便放弃我的天赋权利,也不会随便拒绝上帝拯救和拒绝超越自我的人.但我在想,我的导师是上帝派来救赎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