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人说话短与长》对话捷客-牧马人


郝明玮评述:

侯宝林相声:“谁?我!吗?尿!”。两个人,一件事,两秒钟,交流完毕。

捷客-牧马人原文:

标签: 感悟随笔

    中国人说话短与长

    世上最难的是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深的意思。中国古代,由于书写困难,需要在竹子上刻,因此,古人练就了一身言简意赅的文字功夫。从先秦诸子到唐宋文豪,莫不惜墨如金,一言九鼎,读来酣畅痛快,如喝茅台。后来发明了纸张和印刷术,传播方便起来,因此文字也挥霍起来。五四白话文运动以来,西学东渐,洋学生把洋人说话啰嗦的功夫学来了,句子越写越长,酒开始兑水。特别是建国以后,经过文革的洗礼,市场经济的历练,文过饰非的虚假之风更加膨胀,低度酒盛行起来,中国现实的政治泡沫和经济泡沫于此恐怕不无关系。这种影响已经波及到了国人说话,现时中国人的语言已经不是中国人的语言,西洋人的夸饰语风占了很大比重,这恐怕与国人的思想文化变迁有关。现在有了互联网。人们可以在网上自由言谈,但是时间宝贵,金钱有限,于是,网络文章又开始短起来了,这是个好现象,甚至有人在用古文写作,而且十分精到,但是,现在必定是21世纪,全世界都在与世界接轨,中国人的语言其实早就与世界接轨了,这条道是回不去了,因此,中华文化这趟列车在语言文字的轨道上,仍然通往世

您还没有登录,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