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铢对美元去年已升值16%,在亚洲高居榜首;3月中旬,这汇率又突破了9年多来35:1的“心理关口”。
“全球企业在泰国开展商务的历史已经不算短了,但最近,这些企业的领袖们却纷纷开始对他们在泰国的投资前景表示忧虑。”
美国商会国际事务高管丹尼尔·克里斯曼(DanielW.Christman)近日在发给《环球财经》特约记者的即时信息中透露,该商会一项调查表明,全球5大洲234名企业领袖中75%的人都对泰国近期的新经济政策,比如货币控制、新外商投资法规等制度等表示忧虑;其中以北美资本尤甚。
与此相应的是,近日也有消息传出,说日本商会及贸易促进机构官员与泰国工业院主席讪滴进行了会谈。会上,日方表示,“长远来看,如受到政变事件、连环爆炸事件及修订外商法等因素影响的话,日资可能会放缓长期投资。”
据《环球财经》记者了解,目前,中国一些有实力、够级别的国字号大型跨国企业也在派高管造访泰国,以了解局面、促进业务。
泰国,你怎么了?
“国外资本”PK“国内政治”
对于美日商会的“忧虑”以及泰国近期的经济政策的走向,《环球财经》记者经过调研发现,其实这只是双方在战术层面的一种博弈而已。
2006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上美元加速贬值,美国楼市泡沫大有捅破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美元还是日元都需要从美元市场抽离,最好是寻找一个无效的市场去获取超额的回报。而恰恰是在这段时间,泰国发生了军人政变,他信政府倒台,国内败相丛生。
在这种情况下,索罗斯1997年从泰铢入手炮制亚洲金融危机的“套利手法”,果然要死灰复燃:2006年11月左右,泰国本币“泰铢”升值骤然加速,不断刷新7年来的历史高点,与年初比,升幅在13%以上。
对此,泰国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06年12月中旬,泰国央行开始宣布实行外资管制政策,迫使泰铢贬值。并且规定,对新开户炒股外资滞留30%,1年内不得抽离。此项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国际热钱的套利成本,打击了他们狙击泰铢的欲望,结果泰国股市应声销去100多点,创下了31年最大跌幅(14.84%)。
外汇和股票两个市场妖气冲天,早就让泰国政府不寒而栗了。但与之相对冲的是,政府政策的朝令夕改同样让热钱资本胆战心惊。12月20日,泰国股市虽大力上扬,但终究“不敢”去收复失地,泰铢也只是在试探性地回升。
由于身处这种环境氛围中,泰国新政府总理素拉育才不断抛出新政设想:重新审查500项经济法令,并力求在1年完成其中200项的修订工作;大力推崇泰国国王的以民间企业为经济发展主体的“适足”经济理论,表明今后经济增长要注重质量……
“‘适足经济’理论,是泰国国王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来了的。主要针对当时泰国经济过热、两头在外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社科院亚太所专门研究泰国经济的研究员周方冶先生对《环球财经》记者说,“其目的就是要减少对外部因素的依赖,强化自身调控和内生循环。如果成功,1997年的金融危机就不会造成那么大的冲击了。”
“素拉育打出国王的旗帜来,从政治角度考虑,能证明他得到了国王的支持,以提升自身的合法性;从经济策略讲,这样做也可以提高对恶意热钱的威胁,振作国内企业的士气。”周方冶认为,这其实更像是一种政治姿态或者市场信号:告诫热钱不要企图再像1997年那样“涮”泰国了。
“给”不如“抢”
尽管泰国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但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却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此,美国跟日本是最明白的。
《环球财经》记者从商务部有关部门了解到,泰国自从2003年跟印度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FTA)后,至今共有82种商品在两国贸易中获得了减免关税的优惠。为此,2006年泰国出口印度的商品总值已达到了18亿美元,增幅为17%;进口额也达到16亿美元。而目前,泰国外贸谈判厅还在准备与印度磋商,再增加7000种商品的进出口协议。
印度是一个有10多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目前人均购买力正在逐步提升。但是,印度经济改革近来在左派人士的阻挠下逐渐开始出现回流,这时候,泰国对印度的渗透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更何况目前,泰国还跟东盟签订有CEPT协议下的各种减税项目,涉及商品88%是工业制成品(汽车、机械、塑料制品、电器零配件及化妆品等等);2006年泰国与东盟的贸易顺差达20.4057亿美元,贸易总额为523.7893亿美元,其中泰国出口为272.975亿美元,顺差超过20亿美元。
除此之外,2006年底,泰国还跟秘鲁签署了“自由贸易区增修协定”。根据该协定,泰国出口秘鲁50%的商品为零关税;还有20%的商品将在5年内逐步降低关税。
近日,泰国国家电讯业委员会(NTC)表示,年内他们将颁发2.5GHz、3.5GHz及5GHz频率的无线上网络经营执照。而泰国石油公司也表示,他们计划在2007年投资4亿美元将炼油产能由5万桶/天扩大至27.5万桶/天,将二甲苯产量从40万吨/年扩大至90万吨/年。此外,泰国政府还决定从现在起2008年12月31日,豁免乘载量超过10人的公共汽车零配件和发动机的进口关税,包括汽车底盘、天然气瓶、汽车天然气燃料改装设备和其它天然气装备。同时鼓励使用天然气NGV作为燃料的车型……
泰国是一个农业国,经济发展依靠外资拉动。如此庞大的计划,没有外资是很难成型的。而外资,也乐得找到这样一个自由市场。因为谁占领了泰国市场,谁就取得了亚太市场的通行证。
美国人跟日本人之所以要发表各种“忧虑”文件或言论,实际上是在以“战术撤资”为条件提高了要价筹码!
果然,近期,央行行长塔莉莎宣布解除对外资投资以泰铢计价的公债、共同基金、房地产基金的限制,泰铢对美元一路上扬;而日本也成功地拿到了泰国去年就说要签但一直没有兑现的自由贸易协定,从此扫清了最重要的路障。
“金子”跟“地雷”同在
据了解,2007年春,泰国龙眼、棕榈果、肉鸡及木薯等大部份农产品均增产10%左右,只有早稻和生猪的产量在减少,食糖产量将达到650万吨;其中蕴藏着无限商机。
此外,近期有关部门表示,将扩大对中国橡胶的供应、促进其它农产品如纸浆、渔业加工制品等的对华出口。
泰国正在不断向中国惠东橄榄枝。我们完全可以跟他共拓国际市场!但是,泰国市场的上的资本较量已经越演越烈。美元资本与日元资本各揣心计。中国资本过去之后,除了面临残酷的实业竞争之外,还有一个巨大的市场系统性风险:泰铢对美元去年已升值16%,在亚洲高居榜首;3月中旬,这汇率又突破了9年多来35:1的“心理关口”;目前,泰铢仍然处在国际资本的疯狂炒作之中……
未来,泰国金融和资本市场的走向及其整体经济的趋势尤其值得中国资本关注。
文章醒目处:
泰国的新经济政策更像是一种政治姿态或者应战信号,告诫热钱不要企图再像1997年那样“涮”泰国了。
“全球企业在泰国开展商务的历史已经不算短了,但最近,这些企业的领袖们却纷纷开始对他们在泰国的投资前景表示忧虑。”
美国商会国际事务高管丹尼尔·克里斯曼(DanielW.Christman)近日在发给《环球财经》特约记者的即时信息中透露,该商会一项调查表明,全球5大洲234名企业领袖中75%的人都对泰国近期的新经济政策,比如货币控制、新外商投资法规等制度等表示忧虑;其中以北美资本尤甚。
与此相应的是,近日也有消息传出,说日本商会及贸易促进机构官员与泰国工业院主席讪滴进行了会谈。会上,日方表示,“长远来看,如受到政变事件、连环爆炸事件及修订外商法等因素影响的话,日资可能会放缓长期投资。”
据《环球财经》记者了解,目前,中国一些有实力、够级别的国字号大型跨国企业也在派高管造访泰国,以了解局面、促进业务。
泰国,你怎么了?
“国外资本”PK“国内政治”
对于美日商会的“忧虑”以及泰国近期的经济政策的走向,《环球财经》记者经过调研发现,其实这只是双方在战术层面的一种博弈而已。
2006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上美元加速贬值,美国楼市泡沫大有捅破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美元还是日元都需要从美元市场抽离,最好是寻找一个无效的市场去获取超额的回报。而恰恰是在这段时间,泰国发生了军人政变,他信政府倒台,国内败相丛生。
在这种情况下,索罗斯1997年从泰铢入手炮制亚洲金融危机的“套利手法”,果然要死灰复燃:2006年11月左右,泰国本币“泰铢”升值骤然加速,不断刷新7年来的历史高点,与年初比,升幅在13%以上。
对此,泰国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06年12月中旬,泰国央行开始宣布实行外资管制政策,迫使泰铢贬值。并且规定,对新开户炒股外资滞留30%,1年内不得抽离。此项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国际热钱的套利成本,打击了他们狙击泰铢的欲望,结果泰国股市应声销去100多点,创下了31年最大跌幅(14.84%)。
外汇和股票两个市场妖气冲天,早就让泰国政府不寒而栗了。但与之相对冲的是,政府政策的朝令夕改同样让热钱资本胆战心惊。12月20日,泰国股市虽大力上扬,但终究“不敢”去收复失地,泰铢也只是在试探性地回升。
由于身处这种环境氛围中,泰国新政府总理素拉育才不断抛出新政设想:重新审查500项经济法令,并力求在1年完成其中200项的修订工作;大力推崇泰国国王的以民间企业为经济发展主体的“适足”经济理论,表明今后经济增长要注重质量……
“‘适足经济’理论,是泰国国王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来了的。主要针对当时泰国经济过热、两头在外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国社科院亚太所专门研究泰国经济的研究员周方冶先生对《环球财经》记者说,“其目的就是要减少对外部因素的依赖,强化自身调控和内生循环。如果成功,1997年的金融危机就不会造成那么大的冲击了。”
“素拉育打出国王的旗帜来,从政治角度考虑,能证明他得到了国王的支持,以提升自身的合法性;从经济策略讲,这样做也可以提高对恶意热钱的威胁,振作国内企业的士气。”周方冶认为,这其实更像是一种政治姿态或者市场信号:告诫热钱不要企图再像1997年那样“涮”泰国了。
“给”不如“抢”
尽管泰国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但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却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此,美国跟日本是最明白的。
《环球财经》记者从商务部有关部门了解到,泰国自从2003年跟印度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FTA)后,至今共有82种商品在两国贸易中获得了减免关税的优惠。为此,2006年泰国出口印度的商品总值已达到了18亿美元,增幅为17%;进口额也达到16亿美元。而目前,泰国外贸谈判厅还在准备与印度磋商,再增加7000种商品的进出口协议。
印度是一个有10多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目前人均购买力正在逐步提升。但是,印度经济改革近来在左派人士的阻挠下逐渐开始出现回流,这时候,泰国对印度的渗透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更何况目前,泰国还跟东盟签订有CEPT协议下的各种减税项目,涉及商品88%是工业制成品(汽车、机械、塑料制品、电器零配件及化妆品等等);2006年泰国与东盟的贸易顺差达20.4057亿美元,贸易总额为523.7893亿美元,其中泰国出口为272.975亿美元,顺差超过20亿美元。
除此之外,2006年底,泰国还跟秘鲁签署了“自由贸易区增修协定”。根据该协定,泰国出口秘鲁50%的商品为零关税;还有20%的商品将在5年内逐步降低关税。
近日,泰国国家电讯业委员会(NTC)表示,年内他们将颁发2.5GHz、3.5GHz及5GHz频率的无线上网络经营执照。而泰国石油公司也表示,他们计划在2007年投资4亿美元将炼油产能由5万桶/天扩大至27.5万桶/天,将二甲苯产量从40万吨/年扩大至90万吨/年。此外,泰国政府还决定从现在起2008年12月31日,豁免乘载量超过10人的公共汽车零配件和发动机的进口关税,包括汽车底盘、天然气瓶、汽车天然气燃料改装设备和其它天然气装备。同时鼓励使用天然气NGV作为燃料的车型……
泰国是一个农业国,经济发展依靠外资拉动。如此庞大的计划,没有外资是很难成型的。而外资,也乐得找到这样一个自由市场。因为谁占领了泰国市场,谁就取得了亚太市场的通行证。
美国人跟日本人之所以要发表各种“忧虑”文件或言论,实际上是在以“战术撤资”为条件提高了要价筹码!
果然,近期,央行行长塔莉莎宣布解除对外资投资以泰铢计价的公债、共同基金、房地产基金的限制,泰铢对美元一路上扬;而日本也成功地拿到了泰国去年就说要签但一直没有兑现的自由贸易协定,从此扫清了最重要的路障。
“金子”跟“地雷”同在
据了解,2007年春,泰国龙眼、棕榈果、肉鸡及木薯等大部份农产品均增产10%左右,只有早稻和生猪的产量在减少,食糖产量将达到650万吨;其中蕴藏着无限商机。
此外,近期有关部门表示,将扩大对中国橡胶的供应、促进其它农产品如纸浆、渔业加工制品等的对华出口。
泰国正在不断向中国惠东橄榄枝。我们完全可以跟他共拓国际市场!但是,泰国市场的上的资本较量已经越演越烈。美元资本与日元资本各揣心计。中国资本过去之后,除了面临残酷的实业竞争之外,还有一个巨大的市场系统性风险:泰铢对美元去年已升值16%,在亚洲高居榜首;3月中旬,这汇率又突破了9年多来35:1的“心理关口”;目前,泰铢仍然处在国际资本的疯狂炒作之中……
未来,泰国金融和资本市场的走向及其整体经济的趋势尤其值得中国资本关注。
文章醒目处:
泰国的新经济政策更像是一种政治姿态或者应战信号,告诫热钱不要企图再像1997年那样“涮”泰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