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有28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取消利息税。后来传出消息,两个月内会有答复。但是,最近突然出来两位“财税专家”,对此提案大泼冷水。其中有一位可谓态度鲜明:“可以肯定地说,对个人存款利息所得征税不会取消。”而另一位则是立场坚定:“对个人存款利息所得征税具有‘劫富济贫’的调节功能,利息税不应该取消。”
作为专家,既提出论点,必握有论据。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两位专家所说的理由,概括起来有四:理由一:利息税具有“劫富济贫”的调节功能;理由二:“利息税触及最多的还是中低收入者利益”这一点判断有误;理由三:把钱存在银行里赚取利息,应该视为一种投资,而投资历来是有赢有亏的;理由四:现在还不能说老百姓的利率是负利率。
虽然不具备“财税”方面的专门知识,但是拜读了专家们的上述4点理由后,总觉得骨鲠在喉,不说不快。于是,按照一般常识,也来分析一下上述理由是否站得住脚:
到底是专家,随便举几个数字,就把“利息税触及最多的还是中低收入者利益”给否了,反而认为利息税是“劫富济贫”。专家仅仅以8亿农民存款不到20%和2000多万贫困人口来说事,态度非常草率。其实,即使是从人数上来看这个问题,富人是少数,中低收入者是多数,“触及最多”说也应该成立。就说贫困人口,城里有2200多万,农村有将近2000万,其中“一分钱存款”都没有的可以说很少。因为现在“低保金”大多通过银行发放,有孩子的家庭大多会留一点,给孩子上学用,他们的孩子也许可以免交学杂费,但现在学校里这样那样的收费你能不时刻准备着?家里有重病、重残成员的家庭,也会留一点,以防不时之需,虽然有医疗救助,但能够补贴50%就算阿弥陀佛,要是手上没钱,医院的门都进不去……然而,一项没有起征点,也不采用累进制,税率一刀切,统统按20%征收的税收,他们的存款照样得交。请问专家,这公平吗?
所以,利息税不光“劫富济贫”,同时也会“劫贫济贫”,后者的涉及面更大。可能专家会说,富人存钱多,扣缴的利息税也多;穷人存钱少,扣缴的利息税自然也少;穷人交的利息税,与富人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此说看起来很有道理,其实不然。不知道这两位专家为什么忘记了“边际效应”这个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就是说,同样的一元钱,在富人手里和在穷人手里意义是不一样的——在富人手里可能根本就不是钱,而在穷人手里却可能是一顿饭钱。所以,现在的利息税所表现出来的不公平是令人惊讶的。
专家举出“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2.7%,中国人民银行调息后仅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就为2.79%”,以此来否定“负利率”,更是让人大跌眼镜。确实,2.79%减去2.7%还有0.09%,可还要减去20%的利息税,也就是还要减掉0.558%,那余额-0.468%难道不是负利率。同时,以CPI来说事是有问题的,中低收入群体存钱是为了吃饭、住房、就医、子女教育,这些方面消费价格的涨幅不知专家如何计算。
至于“把钱存在银行里赚取利息,应该视为一种投资,而投资历来是有赢有亏的”,那更是在强词夺理了。将老百姓往银行里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说成是为“赚取利息”,不怕别人笑掉大牙,怎么没有看见银行门口贴上“专家提醒,银行存款有风险”之类的广而告之。如果现在中国经济不景气,譬如像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大萧条”时期,那还有一点道理。专家的恶咒不怕唱衰了中国经济。
当然,我们也很清醒,专家放出风来,恐怕此事虽有道理也难成。中国的财政支出中有太多“刚性支出”,所以,即使是不到500个亿的区区小数,现在也难以调整,这些钱够用来忽悠城乡低保外加新农合的了。但是,说利息税就是为此而征,证据不足,中国的财政从来都是主张大一统的,根本没有专门征某种税支持某项政策的先例。作为专家,就这样信口开河,胡乱找几个理由来搪塞老百姓,扪心自问,夜里睡得安稳乎?
作为专家,既提出论点,必握有论据。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两位专家所说的理由,概括起来有四:理由一:利息税具有“劫富济贫”的调节功能;理由二:“利息税触及最多的还是中低收入者利益”这一点判断有误;理由三:把钱存在银行里赚取利息,应该视为一种投资,而投资历来是有赢有亏的;理由四:现在还不能说老百姓的利率是负利率。
虽然不具备“财税”方面的专门知识,但是拜读了专家们的上述4点理由后,总觉得骨鲠在喉,不说不快。于是,按照一般常识,也来分析一下上述理由是否站得住脚:
到底是专家,随便举几个数字,就把“利息税触及最多的还是中低收入者利益”给否了,反而认为利息税是“劫富济贫”。专家仅仅以8亿农民存款不到20%和2000多万贫困人口来说事,态度非常草率。其实,即使是从人数上来看这个问题,富人是少数,中低收入者是多数,“触及最多”说也应该成立。就说贫困人口,城里有2200多万,农村有将近2000万,其中“一分钱存款”都没有的可以说很少。因为现在“低保金”大多通过银行发放,有孩子的家庭大多会留一点,给孩子上学用,他们的孩子也许可以免交学杂费,但现在学校里这样那样的收费你能不时刻准备着?家里有重病、重残成员的家庭,也会留一点,以防不时之需,虽然有医疗救助,但能够补贴50%就算阿弥陀佛,要是手上没钱,医院的门都进不去……然而,一项没有起征点,也不采用累进制,税率一刀切,统统按20%征收的税收,他们的存款照样得交。请问专家,这公平吗?
所以,利息税不光“劫富济贫”,同时也会“劫贫济贫”,后者的涉及面更大。可能专家会说,富人存钱多,扣缴的利息税也多;穷人存钱少,扣缴的利息税自然也少;穷人交的利息税,与富人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此说看起来很有道理,其实不然。不知道这两位专家为什么忘记了“边际效应”这个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就是说,同样的一元钱,在富人手里和在穷人手里意义是不一样的——在富人手里可能根本就不是钱,而在穷人手里却可能是一顿饭钱。所以,现在的利息税所表现出来的不公平是令人惊讶的。
专家举出“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2.7%,中国人民银行调息后仅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就为2.79%”,以此来否定“负利率”,更是让人大跌眼镜。确实,2.79%减去2.7%还有0.09%,可还要减去20%的利息税,也就是还要减掉0.558%,那余额-0.468%难道不是负利率。同时,以CPI来说事是有问题的,中低收入群体存钱是为了吃饭、住房、就医、子女教育,这些方面消费价格的涨幅不知专家如何计算。
至于“把钱存在银行里赚取利息,应该视为一种投资,而投资历来是有赢有亏的”,那更是在强词夺理了。将老百姓往银行里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说成是为“赚取利息”,不怕别人笑掉大牙,怎么没有看见银行门口贴上“专家提醒,银行存款有风险”之类的广而告之。如果现在中国经济不景气,譬如像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大萧条”时期,那还有一点道理。专家的恶咒不怕唱衰了中国经济。
当然,我们也很清醒,专家放出风来,恐怕此事虽有道理也难成。中国的财政支出中有太多“刚性支出”,所以,即使是不到500个亿的区区小数,现在也难以调整,这些钱够用来忽悠城乡低保外加新农合的了。但是,说利息税就是为此而征,证据不足,中国的财政从来都是主张大一统的,根本没有专门征某种税支持某项政策的先例。作为专家,就这样信口开河,胡乱找几个理由来搪塞老百姓,扪心自问,夜里睡得安稳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