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不算,就是撒谎。要建设和谐社会,就要打造诚信社会,首先要打造诚信政府,打造诚信政府,又首先要打造诚信官员。如何打造诚信官员,半月谈2007年第7期以“政府官员诚信问题成关注焦点,期待官员践诺重行”为题作了专门报道2007年04月25日人民网时政)。
我想,提出这一命题,是缘于一些官员的“官谎”强奸民意,欺上瞒下,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欺上”,通过“官谎”掩盖官员身上的问题甚至罪过,更可为官员骗得虚假的政绩、虚假的晋升资本。比如谎报工作政绩,比如数字注水造假,比如夸大民生质量,比如隐瞒事件真相等,早已成为众所诟病的官场通病。正是在诸如此类的“官谎”遮掩下,使很多几乎一触即发的矛盾与问题,始终得不到上级的关注和解决。去年10月,由国家环保总局等国务院七部委组成的督察组到贵州省六盘水市检查环保工作。虽然,督察组实地检查发现该市“境内存在30家以上焦化厂”,“有的企业没有对污水进行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一江两河’的支流”,但该市副市长叶大川在向督察组汇报时却当众撒谎:“在六盘水境内没有任何煤化工企业”,“水源保护区也没有任何工业企业”,一个堂堂副市长竟然可以当众撒慌。
“瞒下”,玩弄权术,欺骗群众,愚弄人民。今年3月,各大媒体都报道了这样一件事:山西省绛县103名农民工到处奔波讨要被拖欠的近13万元工资,一直没有结果。他们向当地政府反映时,绛县副县长曾写下书面保证:3天之内解决,否则从县财政支出。然而,时隔一年有余,农民工的工钱仍没影儿。对此,该副县长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当时去做劝解工作,本来就是想让农民工回去算了。在绛县这位副县长的眼里,做官不是“做人”,做官也没有“为民做主”,而如此不守信用的官员何以服众?某些政府官员不守诚信、自食其言的表现,群众此前多有领教。或许就因为如绛县这位副县长一类的官员实在不少,诸多民生问题迟迟得不到改善。若连政府官员都不值得信任了,民众还能相信谁呢?
打造诚信官员,是因为官员更应该成为民众做人的“范本”,民无信则不立,官无信则不威,官无威则政无力。说话算数才能取信于民,树立威信,成就事业。春秋战国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他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十斤。围观的人们不相信,谁也没去动它。于是商鞅又宣布:谁能将木头搬到北门,赏五十金。这时一个男子站了出来,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使百姓感到他是一个说话算数的人。于是,商鞅的新法获得了人们的信任,很快《小康》杂志和新浪网举行的“信用度最低的职业群体”调查中,“政府官员”竟然被选在第一位,可见问题的严重性。就在秦国推行开了。军令如山倒,三国时期当马谡失去街亭要地时,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了他,履行了战前的诺言,维护了军威。
“官谎”以出卖政府信誉为代价。“官谎”也属官场腐败的一种形式。因为通过“官谎”欺骗了民众,掩盖了官员身上的问题甚至罪过,有人打比方说,如果腐败是政治的癌症,毫无疑问,“官员撒谎就是政治的溃疡”。官员撒谎,上欺组织,下瞒百姓,形成“肠梗阻”,制造“隔离带”,以致信息阻塞,政令不畅。罪责虽然不及腐败严重,但是积重难返,同样令人忧虑。
说谎,被群众称为骗子。“官谎”就是“官骗”,就是公开的欺骗上级和民众的信任。对待骗子,我们的祖先发明了一种处罚:掌嘴。对待上下说谎的官员,该不该掌嘴?
新闻链接:政府官员诚信问题成关注焦点期待官员践诺重行
我想,提出这一命题,是缘于一些官员的“官谎”强奸民意,欺上瞒下,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欺上”,通过“官谎”掩盖官员身上的问题甚至罪过,更可为官员骗得虚假的政绩、虚假的晋升资本。比如谎报工作政绩,比如数字注水造假,比如夸大民生质量,比如隐瞒事件真相等,早已成为众所诟病的官场通病。正是在诸如此类的“官谎”遮掩下,使很多几乎一触即发的矛盾与问题,始终得不到上级的关注和解决。去年10月,由国家环保总局等国务院七部委组成的督察组到贵州省六盘水市检查环保工作。虽然,督察组实地检查发现该市“境内存在30家以上焦化厂”,“有的企业没有对污水进行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一江两河’的支流”,但该市副市长叶大川在向督察组汇报时却当众撒谎:“在六盘水境内没有任何煤化工企业”,“水源保护区也没有任何工业企业”,一个堂堂副市长竟然可以当众撒慌。
“瞒下”,玩弄权术,欺骗群众,愚弄人民。今年3月,各大媒体都报道了这样一件事:山西省绛县103名农民工到处奔波讨要被拖欠的近13万元工资,一直没有结果。他们向当地政府反映时,绛县副县长曾写下书面保证:3天之内解决,否则从县财政支出。然而,时隔一年有余,农民工的工钱仍没影儿。对此,该副县长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当时去做劝解工作,本来就是想让农民工回去算了。在绛县这位副县长的眼里,做官不是“做人”,做官也没有“为民做主”,而如此不守信用的官员何以服众?某些政府官员不守诚信、自食其言的表现,群众此前多有领教。或许就因为如绛县这位副县长一类的官员实在不少,诸多民生问题迟迟得不到改善。若连政府官员都不值得信任了,民众还能相信谁呢?
打造诚信官员,是因为官员更应该成为民众做人的“范本”,民无信则不立,官无信则不威,官无威则政无力。说话算数才能取信于民,树立威信,成就事业。春秋战国时,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他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十斤。围观的人们不相信,谁也没去动它。于是商鞅又宣布:谁能将木头搬到北门,赏五十金。这时一个男子站了出来,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使百姓感到他是一个说话算数的人。于是,商鞅的新法获得了人们的信任,很快《小康》杂志和新浪网举行的“信用度最低的职业群体”调查中,“政府官员”竟然被选在第一位,可见问题的严重性。就在秦国推行开了。军令如山倒,三国时期当马谡失去街亭要地时,诸葛亮不得不挥泪斩了他,履行了战前的诺言,维护了军威。
“官谎”以出卖政府信誉为代价。“官谎”也属官场腐败的一种形式。因为通过“官谎”欺骗了民众,掩盖了官员身上的问题甚至罪过,有人打比方说,如果腐败是政治的癌症,毫无疑问,“官员撒谎就是政治的溃疡”。官员撒谎,上欺组织,下瞒百姓,形成“肠梗阻”,制造“隔离带”,以致信息阻塞,政令不畅。罪责虽然不及腐败严重,但是积重难返,同样令人忧虑。
说谎,被群众称为骗子。“官谎”就是“官骗”,就是公开的欺骗上级和民众的信任。对待骗子,我们的祖先发明了一种处罚:掌嘴。对待上下说谎的官员,该不该掌嘴?
新闻链接:政府官员诚信问题成关注焦点期待官员践诺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