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时代的自觉——向历史求见延伸


 

如果我们用文化的眼光来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现在的世界早已迈入一个“跨文化的时代”(A time of the cross-culture)了;推动这样一个时代到来的动力,乃是因为“多元价值观”的体系,已逐渐形成思想和信仰上的共识,并且广泛被先进而开放的社会所接受的原故。

 “跨文化”(the cross-culture)基本理念的出发点,乃是由关切各种社区、族群和国家文化的差异性,进而从异种文化中去寻求交点或做文化交配”。

 趋势显示,我们生活和思想的方式,以及价值观的认同,如今往往不大会受到单一的技术层面的影响,而经常,最可能会被一个“体制”(system)或“理念”(conception)所左右。说得更具体一点,今天,一个单纯的科技上的创造或发明,顶多只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个单一的生活上的枝节问题,并无助于人类生存上的大关大节。

 在未来五十年或一百年、甚至更久远的未来,可以预料“人智”努力的方向不是在如何控制环境而是在有自知之明来自我约束。我们通过科技对环境有几分控制把握,科技就会为我们做几分事;经常是问题出在我们对人自己并没有控制的把握,也就连带对科技与环境失去了控制。基本上,人很可能根本就不可能完全以外力加以控制;不过,人自己确实可以,并且也应该通过内省的自觉去做一些“自制(自我、反省)”的工夫,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大家都以“”往来,循“”行事·

 ”的构想与实践,是孔子思想中十分重要的精华,涉及到个人人格的形成、人际关系、社会秩序、以及人类理想生活的追求,可以被看成为是“人文宪法the peoples constitution)”的实体。然而就某一种意义而言,“”也很像今天我们所习惯说的“游戏规则(playing rules)”;而游戏规则必须建立在人们的共识上,而共识的取得则又必须来自于彼此的尊重与沟通·

 不管是昔日孔子所提倡的“”、还是今人所强调的“游戏规则”,都可以说是这个“跨文化时代”的君子之道the gentlemans law)。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也就是说,诚然我们有所不同,可是与人和睦相处,却是应有的君子之凤。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追根究底,关键还是在“人”的身上;盖人以和为贵人和才能政通

   尹毅夫   25/04/2007  家中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