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的“国家立场”


  面对跌宕起伏的金融市场行情,投资者总是难以回避一个特殊的群体——金融分析师。他们看似逻辑严密、论据确凿的分析报告,总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投资者的思维。

  近日,笔者参加2007中国石油贸易峰会,会上接触了来自日本、伊朗的国际原油分析师。有趣的是,日本分析师认为原油价格今年将跌破每桶40美元,而伊朗分析师认为这是无稽之谈,原油不可能跌破每桶50美元,相反会重新向100美元发起冲击。

  事实上,原油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商品之一,其基本面、技术面不会因为分析师国籍的不同而发生任何偏差,两国分析师为何得出如此大相径庭、针锋相对的结论?一位中国分析师调侃说,这两个国家一个是原油进口国,一个是原油出口国,各自的分析师难免会“屁股决定脑袋”,代表各自的国家利益说话。

  如此推论尽管颇有调侃意味,但分析师受利益群体的影响确是不争的事实。这个利益方,最小的可以是自己的投资账户,其次可以是某一个庄家,再次可以是自己的“国家立场”。

  近一年多来,股市的持续火爆吸引着不少新股民进入市场,每日开户数屡创新高。这个天真而狂热的群体,每天不断接受着来自各个机构的分析师的信息轰炸,所谓的“牛股”推荐让人眼花缭乱。而在大盘高位震荡的今天,笔者不得不为这些新股民捏一把汗。

  近期,证监会正对一些股评文章信息失实的分析师进行立案调查。在股市风险不断增大的今天,监管部门已经越来越意识到规范信息披露、加强投资者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