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内4次提高准备率、1次加息


——央行动作频频、证监会始终沉默

董登新 

  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今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连续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次加息。本次提高存款准备率将从5月15日起施行。

  (12007115,央行将存款准备金比率从9%提高至9.5%

  (22007225,央行将存款准备金比率从9.5%提高至10%

  (32007318,央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

  (42007416,央行将存款准备金比率从10%提高至10.5%

  (52007515,央行将存款准备金比率从10.5%提高至11%

  从200566日千点起步,大陆股市在不到两年时间内便大涨300%,这在世界股市历史上均属罕见。正如有些吹“牛”专家们所说的,这是史无前例的、百年难遇的“机遇”。无论如何解释似乎都不为过份:投资过热、经济增长过快、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人民币升值过快、存款利率偏低,老百姓投资渠道狭窄等等,总之,“全民炒股”是出于无奈,是环境所逼!然而,可以肯定:“全民炒股”——悲大于喜!

  加息,一方面会提高存款人收益,另一方面会提高借款人成本,从而起到抑制借贷冲动的作用,并加大银行吸存力度。

  提高准备率与加息均为货币政策“紧缩”的动作或措施,但在着力点上,二者有较大不同:加息最大的作用是从借款人角度遏制投资需求膨胀,抑制投资过快增长;提高准备率则是从源头上遏制银行放贷的扩张能力,紧缩社会银根。紧缩的货币政策预示着中央银行对经济过热、流动性过剩(甚至已经存在经济泡沫)的担忧和不安,半年内加息1次,并4次提高存款准备率,这表明央行给过热经济降温的决心!

  有人说,央行大惊小怪,经济过热及股市泡沫仍在中国经济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试问:“高能耗”、“高污染”前提下的经济高增长能持久吗?这种低质量的高增长是繁荣、是盛世?还是“一锤子”买卖?还是“掏空”子孙后代?靠卖资源、卖矿藏赚来的高收益,是上市公司的光荣?还是股民的骄傲?

  总之,再猛的牛市,不论有多少概念鼓吹,终究要复归熊市!涨得越陡,跌得也越陡;涨得越高,跌得也越深。这是股市不变的法则。赚钱是快乐的,赔钱是痛苦的。炒股人谁都希望股市只涨不跌,即便要跌也要等我赚够后再跌,这当然是一种不理性、不健康、很危险的投资心态!从宏观层面上讲,政府应该珍惜我们的股市,爱护我们的股民,市场的长大与成熟,不可能一步到位,在股市的投融资功能上,更不能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