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看“台湾2001年大学联考国文科试题”选择题部分第9题:
“请名人代言”是提高广告说服力的好方法。下列四则广告标题,如单就文字意义,寻找背景相契合的古代名人来代言,则最不恰当的组合是:
A 请庄子代言“自然就是美”。
B 请子路代言“心动不如马上行动”。
C 请苏秦、张仪代言“做个不可思议的沟通高手”。
D 请司马光、王安石代言“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
命题者将古今对接,融会贯通,造成一种反讽的戏剧效果,令考生在解颐之余体会到解题的乐趣,也令人开了眼界——原来标准化考试竟可以玩出这种效果!如果说这是文字游戏,也是相当高级的游戏了。当然,这道题答案是D。
另外,如第13题:
罗董事长的三位朋友分别过七十大寿、乔迁新居、分店开幕。如果你是董事长的秘书,下面三副对联该如何送才恰当?
(甲)大启而宇,长发其祥
(乙)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
(丙)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
A 甲送乔迁新居者;乙送分店开幕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
B 甲送分店开幕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过七十大寿者。
C 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分店开幕者。
D 甲送过七十大寿者;乙送分店开幕者;丙送乔迁新居者。
答案是A。
2002、2003、2005年三套联考国文试卷,像这样有趣的题目比比皆是,如2002年第一部分选择题中的第6题: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是一首汉代流行的歌谣,下列文句,与其意义最接近的是:
A 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B 入乡问禁,入境随俗
C 风行草偃,变本加厉
D 追求时髦,风尚互异
答案是C,但一不小心会选了D。此题将汉代歌谣与成语对接,创造出奇妙的间离效果。
又如2003年联考国文试卷第18题:
下列语词引号内的字,所指色系相同或相近的是:
A 看朱成“碧”/金魄“翠”玉
B 青红“皂”白/“玄”端章甫
C “缟”衣白冠/玉貌“绛”唇
D “丹”枫白苇/“赭”衣塞路
E “缁”衣羔裘/“黔”首黎民
答案是A、B、D、E。
又如:
「互文足义」的情况之一,指篇中某一句内的上下两个意义单位,并非个别独立,而必须统整在一起作互补的解释,文意始能完足。如文天祥〈正气歌〉「鸡栖凤凰食」,意指鸡和凤凰同居共食。「鸡栖」、「凤凰食」在此句中,不是个别独立的两个意义单位,而必须作统整、互补的解释。下列诗句,符合「互文足义」的选项是:
(A)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B)晏殊〈清平乐〉:鸿雁在云鱼在水
(C)苏轼〈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
(D)欧阳修〈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力强者胜怯者败
【答案】(A)
古人「字」、「号」,来由不一。下列关于古人「字」、「号」的叙述,错误的选项是:
(A)苏轼自号「东坡居士」,乃因其谪居黄州,筑室于东坡之故
(B)白居易自号「醉吟先生」,乃用以呈现其放意诗酒的人生态度
(C)韩愈字「退之」,乃因其名「愈」,而以反义的「退之」为其字
(D)李白号「青莲居士」,乃因其偏爱莲花之清新脱俗,有类其诗风之故
【答案】(D)
文学作品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可呈现其性格、情绪与心情;语气可有平淡、诚恳、欣喜、不满、愤怒、嘲讽、讥刺、谐谑、自负、自嘲……等。下列关于说话者「语气」的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A)〈刘老老〉:「刘老老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显示出刘姥姥的自负心态
(B)〈鸿门宴〉:「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显现范增莽撞而不能顾全大局的个性
(C)〈冯谖客孟尝君〉:「(齐王)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显现齐王因不满孟尝君门客太多,遂故加嘲讽的心态
(D)〈虬髯客传〉:「道士对弈,虬髯与靖旁侍焉。俄而文皇来,……道士一见惨然,下棋子曰:『此局全输矣!于此失却局哉!救无路矣!复奚言!』罢弈请去。既出,谓虬髯曰:『此世界非公世界,他方可也。勉之,勿以为念!』」显现道士由失望惆怅,转而宽慰、劝勉虬髯客重新振作的心情转折
【答案】(D)
综观几套试卷,看得出来,命题者处处扣紧“国文”两字,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绚烂多彩以试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忠实地贯彻了课程标准的要义。凡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戏曲歌谣,成语对联,以及现代诗歌小说散文等,均被命题者搜入“囊”中。而且,古今上下,信手拈来,相互佐证,彼此融通。整套试卷涵盖了中国语言文字、文学、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这样一份卷子,命题者本人不但要有满腹经纶,而且还要有相当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创作”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