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奥运会和世博会抛在脑后?


  关于房价的争吵似乎不那么不可开交了。但是,短暂的战场寂静之后,上海社科院的内部又爆出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内讧闹剧:近日,上海市社科院副秘书长姚宏来发表了《“十一五”时期上海房地产发展环境、机会、企业对策和对政府的建议》,其中抛出了“上海商品房将大量过剩”、“上海房地产调控并未到位”等观点。而随后同属上海社科院的房地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泓铭却公开表示反对,更不同意将上海某些区域的问题扩大为整个上海的问题,也不同意“至少3年将出现供大于求”的提法。

  回顾这场关于房地产市场走向的争吵,我们似乎感觉其中少了什么我们多少年前一直都在翘首企盼的东西。那是什么?是北京的2008奥运会和上海的2010世博会。在一片打压房市的叫嚷声中,人们似乎忘记了当初憧憬奥运经济和世博经济的冲动了,难道说人们对奥运和世博会可能带来的商机和利益已经失望了吗?什么是商机?是商品卖不出去?还是商品价格滑坡?当然都不可能是。

  北京奥运已经近在眼前,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中国首届世博会也日益临近了,难道我们的民众和政府愿意看到此间有一个萧败的房地产市场吗?一流的世界性会议必然需要一流的建筑硬件,而一流的硬件必然也具有一流的价格。我们很难想象中国投入如此巨大的财力人力物力,然后会在一个萧条的市场环境中举办世界一流的奥运会和世博会。上海社科院的内部争吵,实际上完全不是学术之争范畴,难道房地产市场在上海经济当中无足轻重吗?上海政府和中央政府会愿意看到上海房市凋败吗?究竟是谁执意要把中央的低速上升的调控目标解释为降价?

  对于资本来说,商品仅仅是个道具,任何商品都是泛替代的关系,即经济学所谓的替代品。假如奥运会和世博会不能够给资本一个借口带起一个繁荣的房地产市场和周边商机,则资本必然会寻找值得它投资的替代品项目。对于资本来说泛替代的商品世界,一流的高端价格必然表现为一般利润率的普遍上升,而这个上升其实正是我们举办这种世界性盛会所期望得到的最重要的副产品。我们当初怎么说来着?奥运搭台经济唱戏嘛。

  难道现在要搭个空台?不想听戏了?是谁要拆奥运和世博的经济台?

  或许有人说,目前的问题是民众的住房问题,而会议经济主要带动的是商务房产和旅游经济,这是两个问题。其实它们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如果奥运会和世博会期间的住宅市场疲软,不具有一个可以和商务房产市场持平的获利水平,则资本必然会舍住宅而奔商务楼而去,从而造成住宅市场上的供给下降。不要责怪资本的不仁不义,没有任何经济手段可以改变资本的这种趋利本性,除非政府的财政恶补。我们所信奉的理论早已对资本的这种嗜血性做了最深刻的诠释,现在不应该有什么怀疑。集优秀共产党员和成功资本家于一身的任志强已经代表资本再次表态了:穷人住房不是资本的事情。

  如果是把姚宏来“上海商品房将大量过剩”看作是对资本的善意提醒,则完全大可不必,皇帝不急太监何急?学人就不要忧资本之天了。切不要小瞧资本的本能,也不要怀疑资本对利润的敏感嗅觉。三年之后的问题资本绝不会失算。在逐利方面,资本家不知道要比学者聪明多少倍!

  任志强的论点听起来让很多人如刺在喉,但是,或许应该把任志强列为敢言的谏臣——政府必须把穷人的住房问题从市场上剥离出来——市场上怎么可能有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