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由大兵和奇志说的相声《治感冒》的朋友都知道,相声中的内容说的是奇志演的病人得了感冒,大兵演的医生就按筐开药,好家伙,一般的感冒就药开了好几筐。病人有些惊讶说道:“大夫,别人开药按片算,你是给我按筐称!”“你这不是感冒严重吗?”大夫有些不耐烦。“这还能理解,可你怎么还开个高压锅?”病人又苦着脸问道。大夫理直气壮地说:“你这是病毒性感冒。它要传染,你的碗筷还不得单独消毒呀!这不是能给你的家人预防感冒吗!”“就算这样,可这个摩托车我实在无法接受!”病人委屈得好像就要哭了。“你这么多东西,还不得用车运回去。我没给你开个小轿车就不错了!”大夫边解释边用夸张的动作比划,当然这个小品有些夸张,但也说明大夫代替病人思考的可笑荒唐,由此笔者联想到了营销的度,因过度营销产生的系列问题值得我们营销人反思。
一、何谓营销的度?
所谓营销的度,笔者认为有两个层面的解释,一是营销方法与手段是否过度?二是对消费者需求是否过度深挖?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过分依靠营销手段来达到企业发展的预期,例如频繁使用价格战、大量的广告投放、各种促销战术的不间断执行等,常常导致大量资金投入到营销活动当中,但是所得到的效果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甚至大大低于计划的目标;如企业过度透支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充分挖掘和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一欲望等等。如上述相声中所表现出来的“代替别人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顾客,并自信地认为他会接受,这种“代替顾客思考”纯粹是为了宰客,过度透支顾客的需求,为了自己利润的最大化,而不惜损害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就像我们去某酒店吃饭,服务小姐拿来菜单总是不顾顾客的感受给顾客推荐最贵的菜,还以“招牌菜”、“镇店菜”、“传家菜”等名词掩饰之。
二、过度的表现
一是过度细分市场。由于消费者需求差异的日益明显、个性化需求的日渐突出,商家越来越重视市场细分,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市场细分并非万应灵药,有百利而无一害,也不是对所有企业和所有产品都有效,它的最大问题是增大生产成本和营销费用。过度的市场细分使得产品花色品种太多太杂;呈现多个品牌,且盲目延伸;价格档次过密,且频繁变动。
二是过度广告。很多企业片面强调广告促销,且在进行广告策划与宣传时,不注意研究消费者的认知与记忆规律因而使做广告的钱“打水漂”,如诉求点过多,让消费者误解;广告时间安排过于集中,让消费者产生视觉疲劳;广告同质化媒体太多,让消费者信任度降低。
三是过度追求市场份额。其实销售额与利润之间并非完全的“线性函数”关系,而是一种“抛物线函数”,企业最终追求的是利润,需要的是有效的市场占有和货币份额占有,切忌盲目扩张,要在考虑如何将企业做大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将企业做强,对市场精耕细作。
四是过度的同质化竞争。产品、营销手段等方面同质化的竞争使得企业都陷入了红海,在红海中突围,需要通过创新来开拓蓝海,如创新产业链条,创新品类,创新工艺流程和革新消费习惯等,同时要由单纯的竞争转变为竞合。
五是过度促销。过度的促销让消费者眼花缭乱,“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促销使得营销陷入怪圈,“促销是找死,不促销是等死”,同时,过度的促销让消费者信任度降低,产生持币待购的心理。
六是过度包装。主要表现在包装过于讲究,且华而不实。很多产品的包装物的价值已超过了商品本身的价值,这既浪费资源,造成环境污染,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也未必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好处。
三、营销,回归原点
随着消费者理性程度的增加,营销回归原点将是必然,产品比促销重要,价值比价格重要,有效结合顾客导向与竞争导向,把握营销的度,不能让过度营销透支了商家的信誉,也不能以长期的代价换取短期利益,更不能代替顾客思考,固守成规,如润妍是宝洁旗下唯一针对中国市场原创的日化品牌,也是宝洁利用本土植物资源生产的唯一系列产品,然而刚进入市场时却不顺利。因为它试图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润妍推崇先洗发后润发,采用的是和主流产品不同的剂型,需要经过洗发和润发两个步骤,这种产品在上世纪80年代曾是主流,但现在已是2合1产品的天下,这种逆潮流而动,给消费者“添麻烦”的产品谁会要呢?这完全是宝洁的一厢情愿,也是代替顾客思考的必然结果,当然,也不能赢得市场;如广告需要在创意和投放媒体方面组合创新,关注投入与产出比率,不能让广告打了水漂。
总之,营销就是掌控一个度的艺术,如何使用,如何控制一个度,我们可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更好的经验,同时更重要的是靠职业营销人的敏感、智慧,来相对准确的预测和判断,才能不至于一根筋式的营销、一棵树上吊死式的营销,当然,营销应该精准、稳健,科学稳健的营销应该是着眼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式营销,无论从战略还是战术角度来讲,都是以追求长远利益为目标的。需要随时把握好营销的尺度和力度,尽量做到权衡利弊,统合综效,使营销工作能够达到恰当合理的效果,并着眼于未来,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作者简介:王唤明,现为上海洞井天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安徽山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O。更多相关介绍,见www.diyiyingxiao.com或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一、何谓营销的度?
所谓营销的度,笔者认为有两个层面的解释,一是营销方法与手段是否过度?二是对消费者需求是否过度深挖?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过分依靠营销手段来达到企业发展的预期,例如频繁使用价格战、大量的广告投放、各种促销战术的不间断执行等,常常导致大量资金投入到营销活动当中,但是所得到的效果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甚至大大低于计划的目标;如企业过度透支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充分挖掘和激发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一欲望等等。如上述相声中所表现出来的“代替别人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顾客,并自信地认为他会接受,这种“代替顾客思考”纯粹是为了宰客,过度透支顾客的需求,为了自己利润的最大化,而不惜损害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就像我们去某酒店吃饭,服务小姐拿来菜单总是不顾顾客的感受给顾客推荐最贵的菜,还以“招牌菜”、“镇店菜”、“传家菜”等名词掩饰之。
二、过度的表现
一是过度细分市场。由于消费者需求差异的日益明显、个性化需求的日渐突出,商家越来越重视市场细分,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市场细分并非万应灵药,有百利而无一害,也不是对所有企业和所有产品都有效,它的最大问题是增大生产成本和营销费用。过度的市场细分使得产品花色品种太多太杂;呈现多个品牌,且盲目延伸;价格档次过密,且频繁变动。
二是过度广告。很多企业片面强调广告促销,且在进行广告策划与宣传时,不注意研究消费者的认知与记忆规律因而使做广告的钱“打水漂”,如诉求点过多,让消费者误解;广告时间安排过于集中,让消费者产生视觉疲劳;广告同质化媒体太多,让消费者信任度降低。
三是过度追求市场份额。其实销售额与利润之间并非完全的“线性函数”关系,而是一种“抛物线函数”,企业最终追求的是利润,需要的是有效的市场占有和货币份额占有,切忌盲目扩张,要在考虑如何将企业做大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将企业做强,对市场精耕细作。
四是过度的同质化竞争。产品、营销手段等方面同质化的竞争使得企业都陷入了红海,在红海中突围,需要通过创新来开拓蓝海,如创新产业链条,创新品类,创新工艺流程和革新消费习惯等,同时要由单纯的竞争转变为竞合。
五是过度促销。过度的促销让消费者眼花缭乱,“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促销使得营销陷入怪圈,“促销是找死,不促销是等死”,同时,过度的促销让消费者信任度降低,产生持币待购的心理。
六是过度包装。主要表现在包装过于讲究,且华而不实。很多产品的包装物的价值已超过了商品本身的价值,这既浪费资源,造成环境污染,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也未必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好处。
三、营销,回归原点
随着消费者理性程度的增加,营销回归原点将是必然,产品比促销重要,价值比价格重要,有效结合顾客导向与竞争导向,把握营销的度,不能让过度营销透支了商家的信誉,也不能以长期的代价换取短期利益,更不能代替顾客思考,固守成规,如润妍是宝洁旗下唯一针对中国市场原创的日化品牌,也是宝洁利用本土植物资源生产的唯一系列产品,然而刚进入市场时却不顺利。因为它试图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润妍推崇先洗发后润发,采用的是和主流产品不同的剂型,需要经过洗发和润发两个步骤,这种产品在上世纪80年代曾是主流,但现在已是2合1产品的天下,这种逆潮流而动,给消费者“添麻烦”的产品谁会要呢?这完全是宝洁的一厢情愿,也是代替顾客思考的必然结果,当然,也不能赢得市场;如广告需要在创意和投放媒体方面组合创新,关注投入与产出比率,不能让广告打了水漂。
总之,营销就是掌控一个度的艺术,如何使用,如何控制一个度,我们可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更好的经验,同时更重要的是靠职业营销人的敏感、智慧,来相对准确的预测和判断,才能不至于一根筋式的营销、一棵树上吊死式的营销,当然,营销应该精准、稳健,科学稳健的营销应该是着眼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式营销,无论从战略还是战术角度来讲,都是以追求长远利益为目标的。需要随时把握好营销的尺度和力度,尽量做到权衡利弊,统合综效,使营销工作能够达到恰当合理的效果,并着眼于未来,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作者简介:王唤明,现为上海洞井天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总经理,安徽山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O。更多相关介绍,见www.diyiyingxiao.com或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