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不会参加房展会


    1999年的12月,那时候也是房协搞的房展会。那个时候上海展览中心就是一个中央大厅开出来,画了一个外围和内围的走道,像人才市场一样。然后一个白的桌子,我到现在印象还是很深。那个时候买房子效果很好,客户来看房子,说你这里有房子吗?我一看,能接受,就留下一张名片。还有一个是万科把房子的销售现场搬到了现场,“某某小姐某某先生预定万科房子,大家鼓掌”。我觉得很搞笑,觉得那个时候就是一个像广交会一样的房展会。现在我觉得这里推广的渠道在增加,以前99年的时候,房子是奇缺,卖房子第一个就是打广告,第二个是房展会,每年两次,某个特定时间到某个特定地点。所以这个时候在市场精确的一个情况下,房展会作为一个每年仅有两次的集中展示,自然会博得开发商的青睐。但是现在经过了五六年的发展,本身我们的这个房地产营销推广的渠道很多,特别是我感觉进入2002年了以后,网络突起非常厉害,还有一个是短信平台,还有一个是户外,还有一个是号称全上海性价比最高的渠道媒体,基本上已经把所有的市场瓜分掉了。我作为一个需求者来说,没有必要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方了解你的信息,在我的日常生活当中我就可以了解到房产的信息。

    以后不会参加了。我感觉这个是在走下坡路,很难升上去。

  谁的展台大,谁的布点漂亮,谁送的礼品多,谁卖的就多。我可以讲一下我这边对房展会的投资估算,第一个,要有一个很好的地方,基本上一天是20万,还有一个是风向标,基本上是在10万,为了配合房展会,必须打广告,一个广告在10万至40万。然后算上加班人员的工资,基本上就是50万。50万能卖多少房子?再来算一个成本,20万我能打多少电信帐单?我的成交是在多少?肯定是在10套以上。这么一算的话,房展会的性价比低的没法去做。我们刚刚讲了,这个形象是不是要鼓励一下,是不是有这方面的需要,我还有很多的渠道来做,因为这个房展会毕竟是太单向了,就好象把自己打扮成一个要出嫁的姑娘。现在是我能不能跟我的客户实现沟通,我能不能够了解客户对我楼盘的意见,我能不能了解客户的需求,我希望有这样的一个沟通平台,这个是我是需要的。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