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种改革模式的选择
同作为20世纪的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的中国和俄国,在进行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之后,分别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进行了改革,所不同的是中俄两国选择了不同的改革模式和道路。中国选择的是渐进式改革,俄国选择的是休克疗法;中国选择的是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转型”的温和道路,俄国选择的是“大爆炸”式的剧烈制度变迁;中国走的是“经济→社会→政治”的改革路线,俄国走的是“政治→经济→社会”的改革路线。
两种改革模式分别是两种文化、两种国情、两国人民的选择,孰优孰劣,无可厚非,只要能达到经济健康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和谐、综合国力增强就可以了。
二、两种改革成果的得失比较
中国改革模式的得与失。得:从1978年到2006年近三十年时间,中国采取渐进式改革,从承包制、利改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最终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中国也适当推进了社会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对文化、教育、卫生、社保等社会事业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对民主政治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比如在村级组织实行自治和村官直选。从总体情况来看,社会稳定、生产力没有遭到大的破坏、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稳步提高。
失:由于中国采取的是渐进式改革,一些当时难改的工作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免被滞留下来,三十年来沉淀了不少社会问题。如在社会事业改革方面失败大于成绩。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收入两级分化、城乡差别拉大、社会治安不好、干部腐败问题等社会问题比较严重。在民主政治改革上步子迈的也不大。我国村官直选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完善于90年代末期。《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1998年正式公布实施的,到现在已近10年,而10时间我国民主政治没有再前进一步,还停留在村级组织的直选上。
俄国改革模式的得与失。得:建立了宪政民主、市场经济和国家调控的社会制度。最重要的是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由苏维埃的人民代表间接选举制改为由国家杜马的人民直选制,民主政治一下子走到了底,宪法所保证的民主政治体制基本形成。经济成果,2006年GDP超过解体前的8000亿美元,从1999年到2006年连续8年高速增长,且是有效率的增长。近年来,俄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率为10%左右,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却超过了6%。当前有种种迹象表明,俄国已从“休克”中重生,又开始与美国抗衡,重构美俄两霸的世界格局。
失:生产力一度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造成了改革初期的经济危机。
三、中俄两国下步改革的走向
由于两国改革模式已定,在改革方向上不会有大的变动,中国还是按照“经济→社会→政治”模式进行,俄国也还是按照“政治→社会→经济”模式走下去。
按照各自的改革模式走下去,中国下步改革的任务相对来说更重,也更加困难。按照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基本矛盾运动要求,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趋于完善,下步重点是社会事业改革和民主政治改革。社会事业改革主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民生问题和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问题,民主政治改革主要解决的是民主和民权问题。而社会事业改革和民主政治改革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生问题是因为民权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民主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造成的;民主政治问题是社会事业发展状态和水平的外在反应。社会事业发展健康,说明民主政治水平较高;民主政治水平较高,社会事业必然发展健康。因此,下步中国改革的重点是社会事业和民主政治并重,而社会事业和民主政治改革起来,比经济体制改革更加复杂更加难改更加艰巨。
相对来说,俄国下步改革可能比中国要轻松些。俄国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事业改革都比较成功,今后对社会事业和民主政治只是进行一些微调,改革的重点不是上层建筑,主要是继续发展生产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选择某种改革模式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让国家富强起来,让人民富裕起来,让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因此,两国应该互相借鉴其改革模式的长处与短处、经验与教训,促进本国经济健康发展,社会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