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数月,去了山东两次,走过济南、淄博和德州这几个山东中西部城市,觉得有点不解,以我所见所闻,是无法和山东省近年上报的GDP高速增长,总量具前列的情况相符的。同行的人里有去过胶东的人,认为山东主要的经济增长量在东部和沿海地区,中西部相对发展要缓慢一些,也许是这样吧,经过济南大街小巷,看到高楼后面隐隐绰绰的低矮破旧建筑,仍十分惊奇这个经济大省的首府居然如此破旧。
出差在外一周,用的是无线上网,非常慢,加上事务很多,几乎很少上网。又身体一直不舒服,夜里失眠,这一周非常疲惫痛苦。因为有些事要先去北京,再坐火车前往德州,因此有机会体验一下新开的D字头列车。车厢很干净,座椅是仿照飞机上的椅子,但要硬一些,也窄了很多,并不很舒适。车速也不像想象得那么快,每节车厢有速度指示,最快时速达到160公里,好在离开北京第一站就是天津西站,然后就是德州站。想想下次再去德州,最短距离应该是飞到天津,再转德州,要比从济南到那里略近一些。
和韩国人谈判的过程是比较郁闷的,主要原因是语言障碍,我们不懂韩语,对方既不懂汉语也不懂英语。只能依赖一位李大妈来做翻译,而她翻译成什么样子,我们也无法了解。翻译难免与表达的原意有差距,所以第一次谈,具体内容不是很多。好在第2日去工厂,见到他们美籍韩裔的总经理,情况才有好转。他是做市场出身,一见面就用英语问我们,是否讲英语,让我们非常意外中有些激动。商务谈判如果不懂对方语言,简直是糟糕透了,可惜我们无法在短期内学会韩语,也没有自己的韩语翻译,在等候翻译的时候,看着对方在讲话,如坠五里云雾之中,而且我们只能对着翻译说话,因此,在交流时双方的细微表情就无法体会到。如果此项目进行下去,还会在文字资料上出现困难,根据对方的英文水平,我估计相当一部分资料都是韩文的,而在我眼里,那些符号几乎无法辨别,比日文平片假名要复杂得多。
好在韩语中有些词汇是从中文、美语和日文中借用过来的,个别字词还是能听得出来,学了几个词汇,比如干杯,他们使用的是ONE SHOT的音译,还有几个酒桌上的话,大概对于谈判也没有太大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