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营销突破旧疆界


  营销归根结底是与消费者有关的。消费者在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和变化,营销要根据消费者所发生的这些变化调整营销变化的节奏,从而使产品或服务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今天,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打破了传统的方式,尤其是打破了传统的需求。原来的需求方式是用一些规则表示的,但是今天不再用传统的方式来表示。当需求无疆界的时候,营销也应该是无疆界的。

  第一,洞察中国消费者生活方式中的跨位现象。在常规的情况下,不同的社会阶层是严守他们这个社会阶层的生活品质和模式的,比如说我们看印度,分了很多的社会阶层,比中国还要细化和复杂一些,我们可能发现到印度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其穷人就是穷人的样子,稍微有一点钱的人就是稍微有一点钱的样子,一点钱都没有的人就像一点都没有的样,也就是他是什么他表现出来的样子就像什么。一个社会有多种社会分层的时候,人们在平时的社会生活里面会有一个表现出来所属某个阶层的样子,我们称这个样子为该阶层的符号体系,这个符号体系可以是一一对应,或是严格按这个社会秩序来排列。在我看来,在西方大部分蓝领还是像蓝领、白领还是像白领,不同的社会阶层相对应,维持社会阶层非常重要的力量可能是价值观因素。印度人之所以可以安守其所在的社会阶层,是因为其阶层是按职业来分化的。印度有四大种姓和更细分的种姓,种姓有非常重要的用处,属于不同的种姓的人们会做不同的工作,比如捡垃圾的专门负责捡垃圾,做商业的有专门做商业的种姓。

  但在中国社会中间,社会阶层普遍出现了跨越性,即在社会阶层中间,较低社会阶层的人们普遍把自己的心理期望上移了。月收入只有500元的人其消费模式和1000元左右的人的消费模式相似;收入1200元的人和2000元左右的人相似;那些称为白领的人的消费模式会模仿总裁以上的一些阶层;称为企业主的人可能会和巨富的人相似;一个拥有5亿资产的会和国外一些拥有50亿资产的人相像。易言之,中国社会阶层的任何一个阶层中都有相当一部分的人群,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与其所在阶层的上一阶层的消费方式相似。

  所以,营销定位时,如果本来试图把产品实际定位在小白领的消费,需要知道这个价值诉求定位要放在高级白领而不是简单表达为小白领价值,当向农民推销东西的时候,表现的不只是农民,而可能是城市蓝领的价值模式。事实上,蓝领阶层中新锐人群只消费规定为白领阶层的东西,而一般的白领当中,有45%的人说他们愿意消费某一种比他们现在的实际生活水平格调更高的产品,营销上可称这种现象为“跨位消费”。因此,当进行营销表达的时候,产品定位应该是向上一级靠一点,当然也不要太远,这才是能够打动某个目标消费群体的卖点。

  第二,“装嫩”时代营销要考虑年轻化因素。今天中国社会中间有两个元素促进了装嫩的现象发展。第一就是年轻角色的崛起,对于今天的家庭来说,社会舆论和社会生活不是被老一代人塑造的,真正的社会风尚是由独生子女这一代来树立的,中国转折性的一代就是独生子女这一代,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区别是在家庭中间独生子女的发言权得到了长辈的尊重。《红楼梦》里面老太君是最有发言权的,而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一个倒金字塔,老太君太多了,小孩子只有一个。同时孩子相比于家庭其它成员获得的信息是最多的,如果到了十几岁的时候,孩子知道的信息比老人知道的多,发短信对老人是偶然尝试一下的,而对于一个15岁的小孩来说发短信是常事,他具有更强的能力用多种信息来为自己的主张辩护,所以他的要求总是看起来有道理的,再加上因为他是独生子女,所以从家庭成员情感上来说也会将其作为稀有资源来加以保护,在家庭中独生子女的观点在发育成长,比以前我们同龄的人要快的多,他们带着这样的风尚,在家庭中间成为一个重要的发言者。如果某个家庭是一个三代同堂的话,那爷爷奶奶的话加起来发挥作用比例是5%左右,而一个孩子在家庭中的发言权大概占到47%,而爸爸妈妈每个人占20%左右。第二,这个时代有一个特点就是:年轻人有某种想法能够坚持下去,如果不让其表现的话,他会找接受的地方去表现,这种自由感很强。因此这些人用这种方式在社会中表达消费需求的时候,他们会导致强势的文化主张能力。超女现象就很好地解释了年轻人的想法在这个时代中间能够坚持下去,也体现了父母和整个社会对年轻人的重视。电视剧不自觉的突出了年轻人文化的这种特质。现在大部分流行的娱乐片的主角都是18岁的年轻人,今天中国流行文化的标准是由18岁年龄的喜好决定的。总的来说年纪大的人在人口学意义上比较多,但发言权却是年轻一些的更大,所以为什么大一些年龄的人们在自己的时尚、外观、各种风尚方法会自动向小一点年龄的特征靠拢,装嫩也就自然作为一个明显的特征呈现出来。

  从这个角度来讲,当装嫩时代出现的时候,产品的营销就不应该是25岁对应25岁、30岁对应30岁的模式。装嫩时代非常重要的营销特点,就是给40岁的人设计看起来一定是比40岁年轻的产品,所以年轻化的因素发酵了,不过这个过程并不是简单地使用对年轻人的方式就可以动员所有的消费者,实际上18岁人的18岁印象和40岁人的18岁印象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用年轻化的因素,但是你的表现形式还必须要吻合目标消费群心目中所感知的景象。

  第三,要在知识、技术及专业界面有交叉突破。零点和奇瑞合作的关于跨越界限Cross-over的城市研究,我们认为跨越界限的城市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标准。第一:那个地方的人不应该只是那个地方的人。武汉人中有70%是非武汉的,所以这个才可以表现多元化,所以这个地方才可以继续优化。第二:新生事物在这个城市出现的频率。过去20多年来,中国出现了一些新的名人和企业,北京出现了很多,广州出现了很多,但上海就少很多,代表对于新鲜事物的成长空间很有限,而是一些事物在其他什么地方成型了,然后这个城市邀请它来。第三:这个地方对新技术及新方法的看好,一个很简单的方法看风险资本是不是看好这个地方。第四:该城市的民营企业比较多,而且还很擅长跨地区经营。这种突破原来规则和资源的做法可以使得营销行为更加接近消费者真实的整合型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分隔型的生活方式。同样做一个公司,如果是做化妆品的,不要老是用化妆品观念来思考问题,要考虑到化妆品以外其他的世界。要跳出当前的学科去学习更为全面的知识,学科是怎么产生的?那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时候能力有限因为无法同时认识所有的知识,所以把这些知识划分为较小的领域加以去认识,才有专业的出现,专业是研究者的专业,是一个有限的研究者做的模式,但不是一个人正常的生活方式,通俗的生活方式是全面的生活方式。

  营销的对象不是专家,不是学科,而是普通的老百姓,人们购买化妆品的时候同时也会考虑购买别的产品,考虑和其他消费品的相配。在这种文化的前提下,会有两个方面的发展,第一设计和服务应该与其他产品建立特别广泛的关联,买这个东西不要总以为只和这个东西关联;第二能够建立更高效的整合,把其他的东西和功能整合在一个东西里面,整合之所以被消费者接受,就是越专业的东西对消费者来说越复杂,越难于管理,所以消费者喜欢整合和便利的东西。

  第四,重组生活方式创新营销模式。中国有这么长的历史,但是没有统一的坚定一致的宗教,因此社会风尚是高度开放的:日本人的风尚、韩国人的风尚、美国人的风尚都可以在中国得到发挥和接受。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非常开放的,吸纳了很多外来的东西,但是我们今天的文化中间没有一种外来文化是真正占主导的,只是为我们自己的社会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组重构提供了一个元素,从而也推动形成了新的文化。有很多非常经典的适合某个特定国家特定的管理模式其实对中国是不适合的,基本的原因是中国既不是一个基督教的国家、也不是伊斯兰教的国家,中国人什么东西都能够实践,但就是不真的相信它,这种现象使得我们中国人这种文化既具有开放性,同时也不具有忠诚性,因此导致我们中国人对新的产品、品牌和营销方式,新的营销活动接受和变化得都很快,包括像超女这样的活动,在去年可以很成功,在今年也许不太容易特别成功,原因很简单,炒的太多了,跟的太多了,实际上也没有多少人就是铁杆的迷谁,本来很多明星就是被热捧个一两年而已。一旦有个热的东西,这同时意味着很快又会有新鲜的东西出来。

  所以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消费者需求快速变化的时代,从而也是一个营销方式快速创新的时代,任何一种营销形式的受青睐周期可能都非常短,下一步胜算属于谁都是不确定的。对今天的营销者来说,需要快速创新、突破和用新的思维方式来抓住消费者心态,从而实现真正跨越疆界的卓越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