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投资报告
一、胶供需平衡表(万吨)
时间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预测)
全球供给量 724 730 797 863 870 905 980
全球消费量 719 754 795 828 874 919 966
中国消费量 121.5 155 152 168 182 222 219
中国进口量 98 96 120 125 126 161 175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
1、 从2001年以来,只有2001年和2004年全球橡胶供需情况出现,供给明显大于需求状况.
2、 而当时的东京胶走势如下:
东京胶2001年走势图
东京胶2004年走势图
2、根据国际橡胶研究组织预计,2007年全球橡胶的总供给将达到980万吨,而需求只有966万吨,明显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高格局决定了2007年橡胶价格将不可能再出现类似于去年那种单边上涨的行情,而只能是宽幅震荡行情或者是震荡回落行情!
二、胶的季节性分析:
橡胶树一般种植六年后开始采液,可采25-30年,但产量随季节而异,每年5月-7月和10月-12月为割胶旺季。
割胶季节海南从每年3月25日至12月25日,云南从每年的4月至11月25日,其中云南割胶4月1万吨,5月2万吨,6月以后近2.5万吨。
海南割胶4月1万吨,5、6月各2万吨,7月以后各3万吨。
稍早前,由于厄尔尼诺蔓延,内外产区遭遇严重干旱,持续数月较长时期未有明显降雨,导致土壤墒情严重缺乏,由此使得胶树难以在适当时间投入正常开割,也难以完成由淡季向旺季过渡。但是进入4月份后,泰南部产区连续降雨缓解了3月份干旱灾害,使产区结束淡季进入旺季进程加快,据有关方面预计,旺季供应量将可能比淡季恢复性地增长30%以上。而国内琼滇产区由于对胶树保养较好,始割期不但没有晚,反而比去年提早了5至7天,始割率已达到90%,将在4月底完全开割,比去年提前两个月。无疑,国际产区旺季来临和国内产区新胶上市,都将使胶市上行遭遇沉重压制,并引发空方打压。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天气因素是台风,一般进入七八月份是台风的多发季节。如果天气恶劣,市场很可能借此炒作一波!
三、库存情况:
截止5月11日,上海交易所橡胶注册仓单为90805吨。可交割数量为104230吨。依然属于高位区域震荡。庞大的库存将是悬在橡胶头上的达摩克斯剑!
库存压力沉重对多头投机资金做多将构成严重威胁作用。在这些库存没有得到有效消化之前,市场将积弱难返!
四、全球集体开割胶价季节性颓势积重难返
5月份,全球天胶主产区泰国出现持续的降雨,使得5月份的开割对于天气干旱的担忧得到化解,长假期间日胶跟随日元汇率贬值出现的反弹行情,在长假之后未能影响沪胶的疲软走势。“五一”节后第一天沪胶各合约出现500至700点的反弹,但随后便开始大幅度回落,截至周四各合约纷纷跌破节前低点,走出了明显弱于国际市场行情的走势。分析内弱外强的根本原因,主要还是在于汇率的不同走势以及基本面库存数量的大小而导致,同时国内市场由于缺乏实质性的利多题材支撑,胶价形成一种下跌的趋势已经比较明朗。而从盘中观察,4月下旬凌厉的单边下跌将逐渐调整成温和回落。
今年市场走势是建立在多空巨大分歧上的,胶市的多头认为全球天然橡胶未来依然处于一个供应偏紧的格局,但是其似乎忽略了天胶的季节性,也就是局部供需形势的演变与转化对胶价走势的深刻影响。5至10月份是每年供应最为集中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全球的整体供应形势是供应可以满足需求的一种状态,而进入11月份以后市场将逐渐进入一个供应相对减少的状态中,从去年11月份下旬展开的回升行情,很明显就是在这个局部供需背景下走出的一轮行情,用了4个月的时间沪胶期货价格震荡回升了7000点,随着时间推移,仅仅用了半个月时间胶价却非常无情地跌去了其中的4000点,说明天胶市场整体表现的疲软,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同属于软商品范畴的白糖、棉花的走势中看出,除了供应相对刚性的基本金属外,软商品的价格已经开始滑落,为期6至8年的牛市格局有逐渐衰落的痕迹。
五、技术面上
以下是天胶的周线和日线图(以文华财经的天胶指数为对象分析,因为分析单个月份存在图形不连续的问题)
以下是周线图, 20均线作为周线判断行情方向
由周线图可看出,去年11月后的上涨只是对前期深幅下跌的反弹,在反弹到50%左右又重新快速回落并跌破20均线(绿色线),再从日线看,无论从跌幅和跌速对上升型态和均线的破坏都无法再用只是上升中的回调来描述。也就是说,先不谈未来行情会跌到哪里,至少可以肯定,中短期内不会成为涨势。胶价在经过一波重挫之后就算要涨也必会有一个较长周期的反复反弹后下跌的过程才会走出一波像样的反弹或反转走势,所以操作上也以逢高或反弹做空为主要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