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后的问题主要在于60、70后的父母


  2004年年底,徐治超和恩学组织另外5人成立“唐山帮”,成了吉利大学的“校霸”。被勒令退学后,“大哥”恩学在吉利大学周边开了一家天圆饭庄,并推出优惠卡,发动手下“弟兄”卖给吉利大学学生,如有不买者,徐治超、恩学等人便通过言语、暴力威胁。有些学生连番拒绝他们,结果被非法拘禁5天,还有的学生被迫吃下了1.4万元的“大餐”以示道歉。近两年,这些“校霸”接连犯下非法拘禁罪、敲诈勒索罪、寻衅滋事罪和强迫交易罪。然而在开庭审理时,这些“校霸”或嬉笑怒骂,或闭目养神,面对哭泣的父母,他们却说:“别哭,没啥事。”当徐治超和恩学知道自己被判刑9年和7年后,仍然骂骂咧咧,几次要挣脱法警和法官“理论”:为什么判的这么重?另一名被判刑3年的“校霸”竟将判决书扔到了地上。

  上面例子中吉利大学的“校霸”都是80后的“产品”,他们的问题是比较典型的,如果把他们的问题归结为教育失败的话,我个人认为这不能仅仅归结为学校教育的失败、社会教育的失败,而主要要归结为家庭教育的失败。

  我们知道教育从社会生活看,可分为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教育中我个人认为家庭教育最为重要,因为它是形成我们习惯、性格、脾气以及道德水平的最重要的地方。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是比较幸福的,教育资源相当丰富,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只要父母肯投入,孩子想学什么就能学什么,个人的爱好、兴趣和特长,都能得到极大的满足和发挥,并且在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技术和教育渠道上,都很容易得到与实现,如今的“神童”还少吗?所以,现在的孩子在个人的能力上,都能得到较好的培养与训练。

  然而,现在的孩子在道德上却是缺失的,如今80、90后的种种问题,归结病根,就在于“德”上的缺失,前面的例子是表现较突出,如果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对此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将来我们的孩子,我们孩子的孩子,都会成为有社会问题的孩子,因为“德”的培养与形成,主要是在家庭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不仅仅是遗传,更主要的是模仿与影响。老子成天搓麻、醉酒、泡妞,你想儿子会诚实守信,本分做人吗?老子总是污言秽语,欺上瞒下,你想儿子会知书达理、文明礼貌吗?我想谁都知道“身教胜于言传”,“德”的教育与培养是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而非一日之功,尤其是德育教育中的养成教育,养成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自己的孩子将来是什么样,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要总是将自已孩子不成器的责任推给学校与社会。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也是孩子学习与效仿的榜样,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最亲的人。那么,孩子是什么样,其父母能脱干系吗?

  因此,80、90后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在道德上出现的问题,其责任主要应归结在50、60、70后的父母身上,这些父母应当首先自我检讨、自我反省,自查自纠后,再学习再提高后,再调整教育方法与技术,也许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