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是起码的历史观


  说起我们的历史,大概没有人不为民族的璀璨文明而骄傲,如果说到皇帝,相信没有多少人喜欢和崇拜,反而不少人认为皇帝是丑陋的代名词,是万恶之源。在这些人眼中,中国历史是伟大文明和丑陋皇帝结合的怪胎。这是事实吗?稍加思索,就会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中国秦朝以后是什么制度?中央集权制,用郭沫若等历史唯物主义学者的话就是皇帝独裁制度,既然是独裁,中华民族不论成就高低,皇帝都应该是第一责任人,怎么可以把“荣耀”拿走,把“祸端”留给他们!这不是科学的历史观。对思想家比如孔孟,多数人也是如同对待皇帝一样的态度,孔孟之道等于垃圾箱,大家看不到任何积极因素。我们怎么不想想,哪里有两千年不变的真理,不用说儒学仍需要发展才能适合今天缺失道德的中国,即便是仅仅教化作用的基督教也历经了多次改良才适应了时代的,所以继承不是照搬。与中国不同,美国是崇拜个人英雄主义的世界,尽管是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美国人还是把最耀眼的光环赋予了总统,美国历史成了拉什摩尔山上的华盛顿、杰斐逊、林肯和西奥多.罗斯福的个人传记。如此“狂热”的个人崇拜,发生在一个民主制度国家,而且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社会发展,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无论什么制度的社会,没有崇拜和信仰都不是好事情。没有崇拜就失去了榜样、失去了骄傲、失去了感动,也会失去精神动力;没有信仰,道德就沙漠化,除了不触犯法律,可以自私自利,可以漠视侵犯社会公德,可以没有医德,也可以没有师德。毛泽东曾经对斯诺说过,一个七亿人口的国家,没有崇拜是难以控制的。然也,但是毛泽东犯了一个错误,崇拜不等于个人崇拜,除了崇拜,七亿人还需要填饱肚子。

  改革开放后,崇拜的偶像消失了,信仰的大厦坍塌了。本来五千年的精神财富,可以重建信仰和道德,可惜,意识形态的原因,中国被一刀切成两截,当今的中国是一个仅仅有五十多年历史的新国家。

  于是,凡属于民国之前的精神、意识形态范畴的学说、理论甚至人物,我们都不敢歌功颂德,都不能拿来所用,更不能发扬继承。稍有不慎,就会被扣上腐朽落后的大帽子。

  于是,信仰和道德成了国学,同西学、同考古学没有任何差别的纯粹学术研究。

  皇帝、思想家成了后辈们的玩偶,同塞万提斯笔下的唐吉坷德一样,一个好笑的角色。

  至于历史的作用,要么是民粹主义喧嚣的喇叭,要么是梦想主义者们的遗精。

  这不是一个毛骨悚然的现象吗?

  除了中国,还要哪个国家这样对待他们的先人,对待他们的历史?

  我们太无畏了,无畏到了可以把任何一个祖先孔子或是赢政当成茅坑里的石头随意踢来踢去。

  我们太无私了,无私到把忽必烈把康熙把内蒙国把东北把新疆把西藏统统割让出中国。

  我们太无知了,无知到一说起恢复儒学,就认为要恢复三从四德恢复长袍马褂。

  我们太弱智了,弱智到了是秦始皇影响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是孔老二阻止了科学思想在中国生根发芽。

  这一切都暴露在我们身上,我们这些爱国主义者或民族主义者或世界主义者的身上。

  在远比我们民主开发的国家和地区,我看不到这些。

  在香港在台湾在新加坡在除了大陆以外的华人地区,我看到的是虔诚——对华夏文明胼手胝足的敬仰。在美国我看到的是拉什莫尔山上四座伟岸的雕像,在日本我看到的是让他们挨了两颗原子弹的靖国神社依然香烟缭绕,众生膜拜。

  诚然,与继承传统文化相比,我更期盼祖国同列强们一样民主开放、民富国强,但是我深刻地意识到,如果对自己的历史都不尊重,民主和自由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