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中国的媒体?


拿什么拯救你,中国的媒体?

在中国电视充斥着娱乐、选秀、恶搞的年代中,一句“万恶之源是收视率”的判断似乎道出了市场化运作媒体的玄机。大众媒体把大众的品味和价值取向在自己想当然的方向上肆意疯狂时,“红衣教主”、“芙蓉姐姐”、“超级女生”、“舞状元”就像浇了粪的庄稼一样窜了出来。其恶俗之处,着实令人不齿。恩格斯曾说过,道德的愤怒不能替代理性的批判。我们必须认清在这些现象背后的真实本质。在没有规范的市场化运行下,媒体以收视率作为其唯一的目标,发展的模式简单而粗放,造成了大量的文化垃圾,更严重的是使得民众的文化价值取向变得扭曲,与“先进文化”背道而驰。在各类选秀的活动中,出现的各色人等不论自己的才艺禀赋,号称以展示自我,个性释放为旗帜,尽情的宣泄自己。真所谓“歪瓜裂枣、南腔北调、现场直播、超级搞笑”。其结果是将自己丑陋的一面展示给了全体民众,让民众以其丑而博一笑,长此以往民众将习惯于以观看其他人出丑为乐并期待与此类乐事。将人性中的丑陋发挥到极致,而我中华怏怏五千年传承下来的文明以及体现和谐社会的积极的审美取向得不到宣传,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媒体具有本身的社会责任,肩负着社会良知和群众喉舌的重担。一个社会往往惧怕的是媒体为政府所控制,如此一来,政府的公权力便无所忌惮。长期以来,媒体和公共知识分子一直在为媒体的独立性奔走呼号。可是,当我们看到媒体不再为政府完全的控制,不再完全地为政府代言的时候,却发现媒体需要的不仅仅是自由。孱弱的媒体就像被关了几十年的水手突然可以自由地航行在海洋,可是在他还没有学会如何成为一个海上英雄或者一个真正的水手的时候,为了谋生,他却成为了海盗。媒体为私人所掌握,为利益集团所掌握都不足以为惧,可怕的是为不正确的价值观所掌握,为了收视率不惜以审丑、颠覆价值观的方法吸引眼球,无异于饮鸩止渴、杀鸡取卵。我们不仅要问,没提除了“俗”还能干些什么?这种现象着实让那些奔走呼号的仁人志士寒心,让那些呼呼等待的民众寒心,甚至政府或许会借此收回媒体来之不易的自由。媒体要学会生存,要学会在市场经济中可持续的生存。中国有两大资源是媒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即政策资源和百姓资源。只要媒体关注时事、关注百姓,其实一样可以做到吸引百姓,提高收视率。为什么现在的媒体不能够静下心来,大大方方、健健康康、堂堂正正、干干净净的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呢?市场经济的社会里,市场会有失灵的时候,政府也有失灵的时候,在市场和政府双双失灵的时候,有一批社会精英必须高度的清醒,他们是社会的灯塔,尽管不能告诉我们那条路是对的,却能把路照得一清二楚。真正期待着媒体唤醒自己的责任,那时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