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乘数倍数的放大、加速理论的数理动态模型是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冲刺课题之一(连载之六)
作者:余荣星
Ⅳ、亚当·斯密的增长率公式
一、亚当·斯密的增长率公式
令X表示上年谷物产量,K表示谷物产量中用于雇用生产劳动者的比例,KX0表示今年雇用劳动者的谷物量,如W表示每个生产劳动者的谷物工资,则本年生产劳动者的人数为KX0/W,再假定本年每个生产劳动者的产量=P,则
本年谷物生产量为:
X1=(KX0/ W)×P
这样,本年谷物产量较上年谷物增加量为
X1—X0=(KX0/ W)×P —X0=﹝(P K—W)/ W﹞×X0
从而今年谷物的增长率为
(X1—X0)X0= K(P/ W)—1
由此可见,如果K的数值越大,即雇用的生产工人在全部劳动的谷物产量中的比例越大,和(或)劳动生产率P越高,或工资W越低,即(P/ W)之值越大,增长率越高。
二、对亚当·斯密的增长率公式的评价
1、亚当·斯密的增长率不考虑市场销售,好象市场上生产出来的东西都能销售出去,这种假定是不对的
亚当·斯密的增长率不考虑市场销售情况而设定的增长率公式,是一种纯粹化的理论设想。这是一种空想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我们当年说法国的欧文搞了一个空想的社会主义,现在亚当·斯密同样也是搞空想主义,只不过他所空想的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我们大家都知道,任何产品都必须在市场上销售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也才能体现出价值来。如果我们的东西生产出来结果销不出去,从增长率看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增长,但实际上却是产品大量堆积在仓库里,那么这种增长率反而是不能体现出真实的增长率,如果堆积产品超过一定量,那么这种增长率必定成为负数。
2、亚当·斯密的增长率没有考虑到劳动生产率有时与雇用的劳动工人的数量是成反比例的,也就是说劳动生产率越高,那么雇用的劳动人员数量越少
在一定市场销售量的情况下,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意味着每一个人所生产的产量将增大,因而其劳动人数必定要有所减少才行,而亚当斯密则恰恰没有考虑到劳动生产率有时与雇用的劳动工人的数量是成反比例的关系,劳动者的数量越少,那么用于雇用劳动者数量的谷物产量中的比例越低,即K值越低,但是从亚当斯密的增长率公式来看,没有反映出劳动生产率与谷物产量中用于雇用劳动者的比例是呈反比关系,所以这个公式便显得不是很精确。
3、亚当·斯密的增长率公式的推导是出自于某个行业的结果,但是它又不适用于指导市场经济下某个行业的发展
从单个行业来讲,由于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特别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那么雇用的工人数量要少,或者说生产量要少,这就决定了它的生产量是不需要增长的。而亚当斯密公式完全忽略了产量有一定限制的前提条件,所以亚当·斯密的增长率公式不适用于指导市场经济下某个行业的发展。
三、亚当·斯密的增长率公式对研究振兴区域经济通用方法的几点启示
1、开发新行业雇用更多的劳动人员,则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增长率
根据亚当·斯密的增长率公式:(X1—X0)X0= K(P/ W)—1,则当雇用的劳动人员越多时,那么某行业所产生的增长率越高。因此为了使更多的人就业,则必须要开发新行业。因此它提高劳动人员数量解决就业问题增加经济增长率的一条重要途径。
2、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是很有必要的
根据亚当·斯密的增长率公式:(X1—X0)X0= K(P/ W)—1,则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也能提高经济增长率。
那么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则必须提高科技研究经费,增加科技投入才行,增加科技投入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科技创新的涵量,那么增加科技创新涵量,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出新行业,所以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必能导致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映从而也能为开发新行业创造条件,最终目的是增加就业人员提高经济增长率。
3、不需要保持工资和劳动生产率的同步增长
根据亚当·斯密的增长率公式:(X1—X0)X0= K(P/ W)—1,为了提高经济增长率,则劳动人员的工资越低越好,但工资的增长在一定意义上说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长,也就是说工资的增长是很难避免的,但是我们只要能够保持工资的增长不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经济增长率。
余荣星,QQ号382163029,固定电话:0757——2613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