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要提这个建议,是因为已经到了非要设立它的时候。请注意,笔者在上述题目中有一个“关键词”,它就是“奉献奖”。所谓“奉献奖”,当然不能把它等同为“贡献奖”。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的价值中国职工、博客都在“贡献”着,但是,不一定是在“奉献”着。
在加入价值中国的这两年中,笔者发现,无论是作为企业的价值中国,还是作为股东的博客,谈股份、利益者多,而谈奉献、非利益者少。或许有人问,难道谈股份、利益者不对了吗?当然不是。既然如此,笔者干什么要给大家搞出一个所谓“奉献”的范畴,难道你让我们到价值中国“学雷锋”来了吗?可以肯定,笔者也没有这种要求。那么,你想谈什么?
笔者想谈的是,如果把大家的思想、注意力都给集中在股份、利益关系上,那对于我们的价值中国来说,也可能会是一种悲哀!表现在哪里?当然就表现在,对利益、股份的追逐可能会导致对事业、理想的淡化与缺失。何以见得?笔者经过多年的经济学、管理学研究发现,“利益的自身是创造不出来利益”的。那么,利益是由什么创造出来?当然是亏损者也。
诚然,我这里讲的“亏损”绝不是毫无目的地将“利益”统统让给别人,而是说任何一种利益的取得,一定是理智地“亏损”或者说“相对的亏损”的结果。笔者以为,赢利与亏损是一对孪生兄弟,是绝对不能偏废的。比如,作为价值中国这个企业来说,就不能把“派送股票”当作其唯一之经营管理之道;相反,价值中国博客,也不能把获得股份当唯一信条。
那么,怎么办才好呢?笔者以为,应该在“派送”与“获得”股票之外,再设立一个具有精神层面的“价值中国特别奉献奖”。也就是说,这个奖项的设立,不是发表一篇文章就可以获得的,而需要通过“非发表文章”的途径来交换。或许,它的颁发最终也可能会落实到股份的获得上,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它看作,人们是为了获得股份,才去做那件事情的。
比如,如果有一位价值中国员工、博客,利用自己上课、上中央电视台的机会,宣传了价值中国;比如,有那么一为作者写了一本书,全面介绍和肯定了价值中国这种模式;再比如,我们价值中国的那位外籍朋友和特约评论员,他们在一有机会的时候就宣传我们的价值中国和为价值中国办事;又比如,为价值中国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又被采纳的人和事情等。
诚然,这些人对价值中国的贡献是具有奉献性质的,当然也无法按照价值中国网的规定获得一定的股份。怎么办呢?笔者建议应该设立“价值中国奉献奖”,可以不给他们一定的股份,但不能漠视其奉献精神的存在,因为他们的奉献能够给价值中国创造价值,而且还是发表几篇文章无法比拟的!当然,谁要是能够成全价值中国及早上市,那就更应该奖励了!
比如,你要出版《价值中国丛书》,我能够给你免费提供书号;比如,你准备上市,我能给你提供上市渠道和你经验分享;比如,在价值中国还没有犯错误之前,我能给你指出毛病之所在,使你能够转危为安;比如,我现在就能够利用价值中国资源,为你提前创造一定的经济收益;比如,我能给你编制出未来3年的价值中国可能形成的运动轨迹,规划等等。
千百个经验告诉我们:“虚”是“实”之母,没有“虚”也就不会有“实”。如果人们把精力都集中在“实”上,而忘记了“虚”之存在和它存在的重要性,恐怕“实”也得不到。
我的建议不一定正确,希望价值中国领导和广大的价值中国网友,能提出宝贵意见。这也可以说是“抛砖引玉”之举吧!总之,我个人觉得,“价值中国奉献奖”已到该设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