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
后资本经济为何是资源经济
说“后资本主义”是“资源经济”而不再是“资本经济”是有事实和客观依据的。大家至少应该承认,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分别实行自然经济、产品经济、商品经济和资本经济这个事实吧?如果承认以上事实的存在,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认为“后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实行“资本经济”制度?即两种社会,同时对应一种经济制度?
诚然,这也不是说,在一种基本社会制度中不可以同时存在两种以上的经济制度的相互渗透,而是说,一种社会制度只有一种属于自己的经济制度。那么,笔者又有何种理由、依据、事实说,“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就一定是“资源经济”?笔者以为,有以下理由、依据、事实可以证明:第一,一种社会只有一种准经济制度,资本经济已经有了归属。
第二,当一种经济制度的存在已经无法使该社会的经济持续、强劲增长时,一种新的经济制度就会产生,并最终代替旧的经济制度。这就好象产品经济、商品经济、资本经济分别替代自然经济、产品经济、商品经济的道理一样。而事实上是,由于生产过剩即“饱和经济”的到来,资本经济制度确实已发展到难以使资本可持续增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地步。
第三,谁有市场谁就有经济,已经成为包括印度、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资本可持续增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换言之,由于印度、中国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所以中印两国的经济就像人们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景象。诚然,美国、日本、欧洲等国也有一定的市场,而且还有一定的购买力,但可以肯定,与中印相比,市场有萎缩的迹象。
第四,资本的增殖本质即资本的本质决定了“投入与产出”必须成正比,而在一个相对封闭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资本要想实现增殖,必须有“剩余价值”生成,即产品的销售价格必须大于价值,而每一位投资者,又不可能将“剩余价值”无偿提供给购买者,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资本要想实现可持续增殖,就难以在本国实现,于是寻找海外市场就成为必然。
第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从表面上看是资本经济发展的必然,而实际上则是全球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到来的重要标志。换言之,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在全球化的今天可以金鸡独立于世界经济的海洋,而成为一个闭门造车的经济孤岛,于是,能够为本国的产品寻找到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使其价格超过价值——就自然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第六,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使缺乏资本的、国家的资源与相对缺乏资源的资本大国,其资本有了与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进行交换的可能与必要性,而在资本与资源进行交换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为资本派上用场,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资源转化为资本。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世界资本总量的不断增加,只有为资本找到用武之地,资本才会有价值。
第七,资源价值的提高,是资本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资本相对过剩的必然结果。历史上,从来也没有任何一个时期,使拥有过剩资本的人们,面对相对短缺的资源时会这么的无奈——资本被资源所累,而使资本转化为资源——为此,为了使“过剩资本”免于成为资源,到各种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去投资,就成为资本一种必然的方向。
第八,过剩资本的资源化和相对短缺的资源资本化,使资本与资源的界限变得模糊了起来,几乎已经看不出拥有资本的人和拥有资源的人,哪个更有价值了。于是,大量的资本向具有大量的资源的国家流动,显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大趋势,而在这一个大趋势形成的过程中,拥有资源的国家的资本也会逐步丰富起来,如中国的外汇储备便是事实。
第九,大家知道,中国并不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如此,中国的经济又为什么能得到如此迅猛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呢?毫无疑问,中国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无形资源。如此,笔者是否在说,无形资源也能够与西方世界的资本进行交换呢?是的,回答是肯定的。比如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廉价的教育资源、廉价的科学技术资源等,都可以与西方资本进行交换。
第十,当然也是更重要的,那就是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管理方法等各种无形资源的相对丰富,也是中国经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能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又是资本主义世界所不拥有的。比如公有制资源,多种经济成分共存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而非侵略别国的资源,能及时对经济结构、市场结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的资源等。
这些,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相比,既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也是人类社会已进入资源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可是,这些问题的解决,却又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难以作到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学都学不来的。更可笑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竟然认识不到,仍然还拿着资本主义哲学观、价值观、经济观来说三道四,已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