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折腾的扩大形态


人的本性是要积极主动、有声有色地把人生之“有”玩得精彩、玩出花样来,以充实人生内容和证明生命的价值。芸芸众生不会悲叹生死两端“无”的起点和重归于“无”的终点,就是因为在这两个“一无所有”的起点和终点之间,那一大段“有”是富有魔力和意义的。人们都着迷于生当其中的“有”的多彩,才忽视了两端“无”的失落,而“有”的价值和味道正是在于“折腾”。如果人生停止折腾,我们渴求的境界就会成为一种令人沮丧乏味而不能忍受的形式。

试把人生扩大开来看,如果今天的世界上没有饥饿与反饥饿、灾害与反灾害、恐怖与反恐怖、战争与和平等诸多折腾,人类会有多么无聊以至于无法忍受那种和平安宁的状态。许多人由于不理解人性天成和折腾的必然,因此抱怨和平与战争的“无用功”甚或看破红尘。比如中日关系在唐代非常友好,日本有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儒家经典和佛教,中国也有文人、高僧去日本传道,日本人是中国人的好学生。到了近代小日本打起中国人来了,以至后来爆发空前规模的抗日战争。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各种民间外交、政府外交、友好活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出旺盛活力与良好势头。可是新世纪之初两国关系又紧张起来,伴随“讲”、“吵”之后的“打”似有一触即发之势。

从长时期来看,我们不要以为国与国之间这种时好时坏的关系有什么奇怪,因为每个平民、官吏自私争夺的本性没变,人生的内容始终是循环折腾。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形式的折腾,不过是人生折腾的扩大形态,不会违背人性折腾的根本法则。两个民族和平相处,我们应该心安理得、其乐融融地享受这份开心,不要后悔从前的战争;若是今天打起仗来,我们应该努力战斗、奋勇杀敌,丝毫不要怀念曾经有过的和平。世俗人生不会有永远的朋友和永远的敌人,也不会有永远的和平和永远的战争;“永远”是知识观念制造出来的空想和假象,它本身也是一种“无常”折腾,不要将其看作人生的真理、真相或当作永恒的追求。

不管你为和平高唱多少赞歌、制造多少论据、做出多少努力,大家和平得不耐烦了战争总是要发生;不管你为战争高唱多少赞歌、制造多少论据、做出多少努力,大家吵打得不耐烦了和平总是要出现——因为人生的内容是折腾,是长长短短、生生不息的循环折腾。

(陈嘉珉,2006年2月12日)

人生折腾-超越知识:http://www.chinavalue.net/AuthorIndex_Boke.aspx?id=589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