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股民基民谁是最后一个傻瓜


  五一之前的四月30日,对于股民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因此在五一长假的这些天,人肯定交流最多的的五一之后挥洒一个什么行情,有关乐观的情绪在继续感染着人们。于是,

  1000亿,2000亿,3000亿!4月25日,沪深两市交易量突破3000亿元!

  钱!钱多!钱太多!

  2007年以来,沪深股市新开户数屡创历史新高,8800万、9000万一个个被突破。4月18日至4月20日,连续3天开户数突破20万,3天开户数超过2005年全年开户数。深圳多家证券研究所统计资料显示,“新股民缺乏风险意识,缺乏基本的证券知识。”(2007-5-1

  www.chinafund.cn中国基金网)

  这似乎是中国百姓对于长期熊市之后的一次井喷式的购买热情,而更多的是一些没有经历过熊市的新股民,对于股票的风险没有感觉,于是一些认为自己可以炒作一把的人,退出利好基金市场,重新杀入股市,因为在股市操作过瘾,钱来得快。

  目前,中国股市总市值已突破16万亿元。多年来困扰中国经济的银行存款总量过高的问题,在大量资金跑步进入股市的2007年,似乎已经迎刃而解。但是对于已经入市的股民基民来说,尽管作为股民是最先感到这种危险的,他的盈利空间不少,而对于基民来说因为你所选择的是股票型的基金,那么你也就和股市不由自主的成为一家。于是在人们急切地盼望之中,人们似乎感到选择的中国股市的确是进入到一个令人恐惧的阶段,危险的赌博方式,也许就在我们以后等待的岁月上演。

  因此在广州会出现那些排队购买基金的老大妈会因为早上一早起来排队,因为时至中午仍然买不到基金,而出现饥饿晕倒的现象,于是对购买基金充满了期待的基民,便得到了买10份成交1份如此之低的购买比例。于是人们便发现在去年的嘉实策略的购买400多个亿之后,上投摩根内需动力也是在一上午便达到了900亿元的数字。那么中国百姓的投资热情是否已经是发烫了呢?在究竟是一个财富觉醒的时代,还是一个资产泡沫时代,谁有权保持静默?因为牛市思维大和存在,以往泡沫的存在--因为那些个体的投资者自己制造了这样的泡沫,那么最终是否还是由自己来享受泡沫呢?

  有句话说的好,因为自己已经被泡沫淹没了眼睛,,因此你无法看到泡沫的存在。

  股民的疯狂给上市公司、券商、基金公司带来了滚滚财源,不过也让部分业内人士忧心忡忡。“我们再也不想收不理性的钱了。”一位基金公司内部人士私底下对记者称。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如此的进钱或是不分理由不稳情况的购买基金,似乎和那些一个月的开户数,要超过全年的人数相比,使得人们已经感到了金钱的疯狂,和人们对于发财的渴望,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自然那些有赚钱机会的,不会对于这样的一个机会,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管是股市还是基金,都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对于这样的一个风险意识却并非都能够真正有意识。

  在中国已经出现了这样的一个奇快的现象,那就是你不能指责或是对当下的股市进行批评性,因为已有这样的一件就会被骂个狗血喷头,因此这就使得一些管理部门也无法根据理性的分析进行适时的发布自己的意见。对于一些善意的提醒,也不行。因为选择的股票就是在不断上升,在不断的是自己的账户资金上不断新增盈利的数字,仿佛才是唯一的一个选择。

  尽管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经济,为资本市场提供了上升的空间,但是股市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毕竟不是数字的游戏。

  那么谁是最后一个股市的傻瓜,谁是基金市场的最后一个无奈的基民,肯定会有的的,但愿,不是自己,这是一个普遍的想法,因为谁都不会愿意成为一个最后的傻瓜。因此拼命往前冲,把傻瓜的机会留给别人。

  (济南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