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出生到死亡在我们国家都离不开户口,身份证,又了这些就能让人享受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责任。小孩上学需要户口,工作调动、出国政审等等都李不开户口。可是又一些特殊的人他们因为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条件就不让上户口或者一些国际化城市就限制户口从小城市进入。晚上看电视的时候,新闻报道以10岁小女孩由于是父母非婚生,父亲在前几年由于个人问题进入监狱,现在小孩由于没有上海户籍,却不能享受读书的权利。经过新闻媒体报道后,公安相关部门才肯愿意解决这样的问题。其实又何止这个小孩呢?又那么多上海女婿、媳妇的户口都限制名额进入,而且进入的条件都很高。如果条件差一些,必须等结婚15年才能户籍进入上海。那个时候户籍还进来干吗呢?正是由于进入的门槛很高,黑中介看中这块市场挺而走险,一个上海户籍竟然需要几万元,通过正常申报费用相当低。新闻传媒以及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人大代表对户籍制度的改革呼声很高,可是在国际化大都市丝毫没有动摇户口的口子。而且户籍进入一年比一年严格。现在硕士生几乎没有希望进入。还有现在毕业的应届毕业生的户口都掌握在上海高校毕业生中心。全上海市想进入非上海户籍的学生的户口生死大权都掌握在一个高校毕业生中心手里。多年来一直由他们独家管理。从来没有进行过分权。这样会不会产生什么负面的情况只有他们自己心里知道。现在人才引进更加难上加难,不是什么长江学者,高级工程师、紧缺专业门都没有。让外地户籍去办理什么居住证。其实居住证制度真的给劳动保障部门创收了。以前35岁之前办理过居住证的人现在达到35岁以后就不能续办。不能续办就不能继续交纳养老金。那按照劳动保障的解析,三个月没有按照正常交纳保险的将个人部分退还本人。公司交纳部分全部统筹。单位交纳的部分都全当作贡献。还有外来从业人员保险。按照正常情况,交满一年又一张老年补贴凭证。但是如果没有达到一年,将无法拿到这张凭证。上海这样的情况不知道有多少,以些民工根本不清楚自己还有这么一份保险。我觉得国家审计部门应该加强这些保险费用的审计。这些都是上海保障部门的创新。什么居住证、综合保险等。新的一届上海市党委已经产生,真的希望在习近平同志的领导下,能切实解决一些民生保障问题。上海的户籍制度什么时候能放开,这还是一个未知数。除非中央强制地方所有城市户籍制度准入,不这样恐怕是不可能的。
原始的户籍制度已经不适合目前的需要,希望有关部门关注一下民生问题,对户籍制度进行适当的改革。可以做一下调查,又多少人为了户籍制度而烦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