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之世,人们皆曰邵逸夫是举世皆知的亿万富翁,然而邵逸夫先生今年已经百岁,仍和颜悦色身康体健笑对人生,恐怕一般人无此福气啊。邵逸夫是名副其实的“奇逸人中龙 ” 。



邵逸夫和大哥邵醉翁、二哥邵邨人、三哥邵山客的名字皆源于其先祖邵雍的诗篇,原为“号”,叫惯了也就成了“名”。
邵逸夫1926年随三哥邵仁枚(左)到南洋开拓电影事业:。
邵氏兄弟左起邵邨人、邵仁枚、邵逸夫:
邵逸夫早年与原配夫人黄美珍(坐者)等合影:






当时方逸华的歌唱事业如日中天,但她还是不顾一切地退出了歌坛。果然方逸华没有让邵逸夫失望。自从进入邵氏公司之后,她认真学习管理知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很快便成了邵逸夫在事业上的智囊与最得力的助手。
1957年邵逸夫年届五十,为发展制片业务,稳定片源,兄弟俩最终决定在业务上重新分工。邵逸夫从新加坡来到香港,投巨资建起了一座电影城———邵氏兄弟电影制片厂。1958年,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标识与兄长的“邵氏父子”的不同。自此,“邵氏父子”只经营戏院及影片发行,“邵氏兄弟”则主管制片业务。
。
在两个女人共存了八年之后,邵逸夫孤身从新加坡来香港地区主政邵氏——他的妻子儿女没有来,这一行动的本身,也许就意味着一种选择。原名蒙娜的方逸华来香港之初是在各大夜总会献唱,甚至在电视台拥有自己的歌唱节目,名声日隆。事实上,档案显示,当时的蒙娜是以邵逸夫“妾室”的身份进入香港。
。在方逸华的极力推荐下,邵逸夫动用了100万港币,大胆起用年仅30岁的李翰祥担任导演。李翰祥终于不负众望,以《江山美人》创下当时香港电影票房最高纪录,并且囊括了第五届亚洲电影节五项大奖。之后,邵逸夫不惜重金,把《杨贵妃》、《梁山伯与祝英台》搬上了银幕。这两部巨片在香港、台湾以至东南亚一带掀起了中国片的狂潮。邵氏电影公司20多年间所摄制的影片达1000 余部,旗下电影院达200家,每天观众大约100万人。邵氏影城全盛时期,员工超过1300 人,被外国传媒誉为“东方的好莱坞”。。
在邵逸夫的理念中,欲成大业,必须有实力,实力是人气,经济是基础,“赚钱”永远是第一位的。邵逸夫首先是打好清水湾开山建造“邵氏影城”第一战役,先后建有大型隔音摄影棚、置景场、办公大楼及彩色冲印厂、员工宿舍及各种技术室,成为远东最大的电影片厂。邵逸夫制定了一套完善管理制度,保障片厂可流水作业。从1959年建厂到1979年的20年间是邵氏称霸天下的时代,尤其是前10年,也是邵氏王国的黄金时代,阵容强大,出片水准高,当时实施的计划就是———大投资、拍大片、赚大钱。一些高水平的大制作使得邵氏公司站稳了脚跟。在此过程中,李翰祥、胡金铨、张彻等邵氏公司的大导演逐渐组建自己的制作队伍,演变出不同的派系阵营。邵逸夫自18岁开始就直接面对观众,他是在观众群中成长的,最知道观众想看什么,哪些影片一定卖钱、哪些影片可能冷门,所以贯穿始终的就是“观众至上”的传统。
克己之功和容人之量
作为一位邵氏公司的掌门人,邵逸夫除了善于经商的精明头脑外,克勤、克俭、表率作用是值得员工敬佩的关键所在。邵逸夫的勤奋和毅力非一般人能比,如张彻所说“每天工作16小时,数十年如一日。每天9时上班,上班前练两个小时气功,从不间断。上班时交待各主管工作,都写好纸条,每人一张,到厂后第一件工作先看导演前一天拍好的毛片,站着看,一边看一边做甩手运动。每个月开拍影片剧本、故事,他要亲自审阅,自己不看剧本时,由导演或看剧本人向他报告,由他最后裁决。”邵逸夫曾说,他没有娱乐,看电影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娱乐,更是他对员工的教育,他是全世界看电影最多的人,80岁以前,每年看六七百部片。
邵逸夫的容人之量是令员工最佩服的地方,他自己每天9时一定到片厂,工作人员迟到可以容忍,开会、试片等,他一定先到,其他人员迟到也不追究。值得一提的是,邵氏的“金牌导演”李翰祥1963年在事业高峰期离开邵氏到台湾另谋发展,并带走大批技工好手,几乎动摇了邵氏根基,但邵逸夫爱才如命,70年代允诺他重返邵氏,这或许只有邵逸夫能够做到。
1966年,在香港,方逸华跟了他18年之后,以文员的身份进入邵氏,从采购部做起,最后做到高层,她是他的左膀右臂,她帮他建立电影帝国,她劝他进入电视行业,他勤力,她比他更勤力,他严厉,她比他更严厉,他不愿出面的事,由她出面,他为人顺和,从不出恶言,所以需要黑脸的事情,都由方小姐出面,他俩一起并肩博杀五十多年,一直分开居住,两个人各有各的居室,只在周日相聚一下,这么多年,她不仅是妾室,还是妻子,更是助手,伙计,以及拍档。
邵逸夫、发妻黄美珍(左)以及第二任妻子方逸华(右):
。
1987 年,邵逸夫的发妻黄美珍于美国病逝,享年85岁。他们的这段婚姻维持了整整50年。黄美珍病逝后,尽管邵逸夫和方逸华结婚在众人眼中是迟早的事,但邵逸夫面对记者的一次次追问都笑着以“没打算”为由搪塞。
直到1997 年,妻子黄美珍逝世10年后,邵逸夫终于决定再婚,迎娶已将女人最宝贵的40多年时间奉献给了邵氏的方逸华。对于方逸华,邵逸夫一直心存愧疚,虽然方逸华从未向他提出过结婚的请求,但他知道这是她多年的梦想,选择在这个时候迎娶方逸华,他觉得对黄美珍和方逸华来说,都是“有情有义”。在方逸华心里,两人相识后的40多年里,他是她的老师、老板、朋友和知己,她十分珍惜这难得的缘分,一直毫无怨言地伴随在他的身边。
虽然邵逸夫坐拥的王国中不乏出众的红粉佳人,但真正能让邵逸夫将公、私事都放心交代的,却只有方逸华一人。在方逸华的苦心经营下,邵氏影业一次次从低谷中走出。邵逸夫的许多决定都由方逸华全权负责,使人不得不以“老板娘”的眼光看待她。。
1997年5月6日,邵逸夫和方逸华来到美国拉斯韦加斯登记并举行婚礼。90岁的新郎邵逸夫,62岁的新娘方逸华,他们历经40多年的爱情长跑,总算有了新起点。邵逸夫和方逸华结婚证:
:
:
方逸华一再澄清“我和老板结婚,不是为了他的钱,因为我们将所有的钱都捐去基金会了”,而他则高声说我要给方小姐幸福!事实上,1937年成立的邵氏基金会,股权由两间公司持有。基金会只持有电视广播公司约5.4%的股权,其他权益则由邵逸夫其他公司持有,也就是说,即使“六叔”先走一步,方逸华完全可顺理成章地获得至少一半的邵逸夫的资产。
婚后他们原有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不像普通夫妻那样长相厮守,邵逸夫和方逸华依旧住在各自的家,平日两人一起在电视城上班,周日方逸华才会到邵家,和“六叔”共进午餐,每次她大概逗留3小时。其实他们的居所相隔只有5分钟车程。








姜廉清先生祭拜邵雍:

姜廉清大姐烧香
姜廉清夫人烧香
姜廉清妹烧香
姜廉清小妹烧香






前有亿万年,后有亿万世。中间一百年,做得几何事?
又况人之寿, 几人能百岁? 如何不喜欢,强自生憔悴。
============
邵逸夫奖简介:
邵逸夫奖,2002年由为内地慈善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香港慈善家邵逸夫捐资创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由于其设奖宗旨和巨额奖金足以媲美声名显赫的“诺贝尔奖”,因而一设立就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
图为2011年1月26日邵逸夫家族电视王朝,交易作价超过80亿元.
104岁的邵逸夫出席
邵逸夫奖,同样不论得奖人的种族、国籍和宗教信仰,以基础科学为出发点,设立数学科学、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三个奖项,其与“诺贝尔奖”所设立的3个科学奖项并不重复。 诺贝尔奖,学术界个人最高荣誉,也是威信最高的国际性大奖, 设立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三大奖项。
数学与天文学都属于基础科学范畴。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基础语言,社会科学、经济活动以及人们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它,21世纪数学的地位更重要。天文学,既是最古老的,又是极年轻的,21世纪是探索宇宙的“黄金时代”。“邵逸夫奖”的生命科学与医学奖比“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范畴更广阔,与人类追求的健康和高素质生活息息相关。“邵逸夫奖”,无疑填补了“诺贝尔奖”的空白,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
邵逸夫奖,是中国人在世界科学技术革命时代、又逢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创建的,其实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东方国家中,不乏比邵逸夫更为有钱的人士,但是却没有人设立这样推动人类科技进步的奖项。邵逸夫代表中国人做了这件事情,把自己苦心经营事业积攒下来的钱倾囊投入,在亚洲乃至世界,我们中国人都做出了表率。
历届“邵逸夫奖颁奖典礼”均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大典的举行地——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毫无疑问代表了香港特区政府对该奖项的重视程度。
=========================
=附录
。
.
邵东安所持《邵氏族谱》为邵氏山东后人所有,是邵雍第29代孙、康熙年进士、苏州府吴江知县邵士梅创修的。主要内容:一是历代帝王、文人学者对邵雍的高度评价。清康熙皇帝曾钦赐“学达性天”四字匾额。清乾隆皇帝曾写下《御祭祝文》。宋代大儒朱熹曾题诗《康节先生赞》。这一部分还包括邵康节先生画像、《观像自赞诗》,其生辰年月、死后葬所等。二是碑铭墓志。包括北宋著名学者程颢撰写的《康节先生墓志铭》、河南辉县知事赵九奇撰写的《重修邵子安乐窝碑记》等。三是邵氏源流。包括《邵氏履历》、清顺治吏工兵三部尚书金之俊所撰《邵氏族谱序》、邵士梅所撰《族谱引》及《迁移目录》、以后各代重修宗谱及建祠情况等。从族谱看,邵氏后人有一支迁居会稽、余杭。有一支迁蜀至越,传十一世时返回河南,传至十四世时,分出一支迁往济宁、山东。另外,山西还有一支派。邵氏河南支派家中也有族谱,名叫《古共邵氏宗谱》,邵士梅当初曾屡到河南,参以祖坟之碑记,遵依家中之旧册,广稽文献,博裁群书,以印证考核,当见过河南之宗谱,追溯远祖时,两谱所记应一致。清康熙邵士梅所做《族谱引》为:
“邵本西周姬姓,系出召公奭,为太保封于召,遂以为氏。传至穆公虎、简公盈,皆仕周,为公卿。至西汉时十一世曰信臣,为南阳太守,后征为少尹。其孙曰休,为青州太守,避事加邑,今之邵氏自兹始。传六世曰驯,字伯春,东汉章帝时为乐安太守,历唐至宋谱牒失缺。传十九世讳德新,原籍范阳人,后家衡漳。德新生令进,令进生古,古生雍,字尧夫,幼从父之共城,晚迁于洛。初举逸遗试将作监薄,后以为颍州团练,推官辞疾不赴。著《皇极经世》书、《击壤集》诗。殁谥康节,葬嵩县大新店。其子伯温、仲良。伯温,字子文,授大名府助教,再除转运副使,以父言世乱惟蜀可居,后携家入蜀,有《皇极经世解》行于世。生二子,长曰溥,字公清,次曰博,字公济。
邵溥,钦宗时为户部侍郎。溥之裔宏渊与金人战捷致中兴之功。四传讳泽,以文学登理,廷试状元及第,官至侍郎,后子孙以徙于闽,有讳淳者为越新昌令,德化及人,致灵芝生室,其后家会稽。
邵博,邵兴二年出守眉州,后卒于官,葬于犍,为之翠屏山。越岁父卒,亦葬于此,遂家蜀。嗣世曰谔,为高宗侍臣,再传自托无名氏,号菊坡,愤祖曾被诬,于石筠山辞官勒石之曰:云山高极入穹苍,人道虎为行人过此不曾伤,咸阳宫却在平地,高鹿食人无数计,吁嗟,苛政猛于虎!斯言垂千古。传三世曰西山,题智永僧《潇湘夜雨》,诗曰:‘曾擬扁舟湘水夜,两窗听雨数归期,归来偶对高人画,却忆当年夜雨时。’后遭吴曦之乱,欲由大江之越,而赀斧已罄,有先世遗纸,囊约窘时遇官投之,向荆州守土耿递焉,言毕耿果下堂迎,忽堂损,拆囊看云:我救尔堂塌不死,尔救我八世嫡孙。耿大惊,随赀之去。留越再传十一世曰聚者,自越返河南南阳府唐县,后葬北秋南里。嗣世讳成,习戎事,在明太祖军中同邓愈、华高、华云各建战功。嗣世长讳福,洪武五年封昭武校尉,次讳赐,有子四人兵荒被迁携家来汶,遂居蜀山之阴苑村乡,殁葬于老庄。此自唐迁汶之始祖也。福之子敬,兖州府通判,遂家济,葬满家庄,此自唐迁济之始祖也。来汶来济虽分先后,而实一脉所传也。迄今延及十余世,支派繁衍,根深叶茂。”
.
邵雍洛阳伊川“三安”史话
点击以下网址可看文图
5、 > 新兴产业 > 文化/教育 >
邵雍千年诞辰纪念安乐佳城盛况空前http://www.chinavalue.net/Blog/674147.aspx价值中国网 > 社会 > 文化/艺术 >
龙乡伊川行
点击以下网址可看文图
http://www.chinavalue.net/Figure/Show.aspx?ID=1918
6、大河论坛-洛阳城市
产业结构调整,历史文化资源是可持续发展资源,
洛阳伊川古迹名胜十六景
点击以下网址可看文图
http://bbs.dahe.cn/bbs/thread-3674105-1-1.html
7、价值中国网 > 社会 > 文化/艺术 »
令人神往的九皋山天室风光
点击以下网址可看文图
9、宋代名相富弼墓葬如果移葬浙江,真是“落阳”的悲哀
11、大河论坛 » 洛阳城事 » 邵雍千年诞辰纪念安乐佳城盛况空前http://bbs.dahe.cn/bbs/thread-4014708-1-1.html
.
13849904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