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进步在于其文化价值观的进步,在于其能对社会上各种先进文化的兼容和接纳,在于其能对新事物、新理念、新文化价值观的认知后而采取或复制或兼容改造。“落后就要挨打”,这句箴言,不仅仅是指经济的落后,而经济的落后更多的是被落后的观念,落后的文化,愚昧的意识所左右—
—从由“奥运汉服热”引写的争议文章谈起
5月2日笔者在博客里,发了一篇《奥运“汉服热”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或名为《复兴汉服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一文后,引起一些博友的讨论,当然褒贬不一。
在有的网站,一些网友对笔者的文章和观点提出质疑,认为笔者是“反传统的伪君子”;也有的对笔者观点曲解了,误认为笔者是“反对穿汉服”的,或者将笔者看成是反对汉文化、十恶不赦、崇洋媚外的狗等等。似乎有一种,你敢对“汉服”说个“不”字,就会不分青红皂白献给你扣上一顶帽子:“对复兴汉服说‘不’字你就是反传统”,“反传统你就是反对中华文化、反祖先”,“你就不是汉人”。
笔者读后这些论调和观点,哭笑不得。为一些网友的幼稚和愚昧感到可怜和痛心。且不说笔者的文章里的主见和观点对错与否,但让笔者更加焦虑的是一些网友对此文发表的愚昧与陈旧的观点而迷惘,对有些网友读不懂、理解不了此文所表达的意思而枉加评论、扣帽子而感到疑惑。按道理质问笔者的网友都属于高学历的大学文化以上水平者,难道真的读不懂笔者浅显的博文吗?还是其本身就不想读懂呢?
笔者在文章里反复强调,不反对穿汉服,或者唐装、旗袍等等,而是担心在奥运这种国际性活动中,倡导“汉服”运动会无意中影响了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和谐。在这场打着奥运的旗帜,戴着传统文化的帽子发展形成的复兴“汉服热”中,无意中把汉人与唐人、把华人与汉人、把中国人与汉人相提并论,随即演绎成“汉装即中国装”的错误理解,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笔者不反对奥运服饰的统一性,但在设计、取名上应本着与时俱进和有利于和谐社会的理念,在构思设计上既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地域特点、56个民族特色,又要体现出时代感、符合国际礼仪。文中笔者还以中山装为例,讲述中西文化结合设计出“中华装”,其本身就是“华人装”,不是命名“汉服”就能代表是“华人装”。文中笔者提出了“中华奥运服”的概念。认为定名为“中华奥运服”才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世界接轨的追求,也最能代表“新北京新奥运”的初愿。这就是笔者那篇文章中的中心意思,当然博文里也对汉人为何没有形成统一服饰问题,谈了自己一些自己的见解。
就这样一篇博文,难道真的晦涩难读懂吗?还是有些网友其本身就不想读懂呢?还是一些人的本意就是要走向愚昧呢?还是其背后有别的商业秘密被笔者给泼了冷水、降了温而表示愤慨呢?
一个民族的希望和进步,在于这个民族有科学先进的理念和装有先进的文化思想作指导。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同样也离不开这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的文化理念。一个有先进的文化的民族,一个有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文化理念武装起来的人民的国家才会有惊人的发展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希望。近代中国社会的落后,主要根源还是文化价值观和理念的落后,正因为这种文化价值理念的落后,才会阻碍社会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其自然会导致列强乘机而入,自然会导致民族的危难,这就是鲁迅先生再三呼吁“救救孩子吧”的原因。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先生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解放思想”,思想意识其本身就是文化的范畴,只有思想解放了,文化理念先进了,才能唤醒中国这头睡狮,让她屹立于世界之林。
同样,一个地区的落后,除了它先天的自然条件的局限外,它的人文化环境,人的文化价值意识观念是否适合于这个时代发展的需求,适合于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步伐,也是息息相关的。改革开放后,温州人猛醒,他们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突然间变了个样,与我国内陆和西部人的价值观念顿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的理念在与世界接轨、与发达的港台地区价值观接轨,终于创造了温州经济发展的奇迹,被誉为“中国的犹太人”。可见,人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思想意识是否先进,是一个地区发展腾飞不可缺少的因素。
民族的进步在于其价值观念的进步,在于其对社会上各种先进文化的兼容和接纳性,在于其对新事物、新理念、新文化价值观的认知并且或者复制或者兼容改造。“落后就要挨打”,这句箴言,不仅仅是指经济的落后,而经济的落后更多的是被落后的观念,落后的文化,愚昧的意识所左右。
经济的暂时落后不可怕,国家的暂时贫穷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国民意识观念和文化价值理念的落后在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改革开放近30年了,我国人民的意识观念和价值观在发生着一些变化,但在这种从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向现代文化价值理念转化过程中,先进与落后,现代与传统,西方与东方、科学与愚昧等各种文化形态和价值取向都同时存在,新旧价值道德观念也在发生摩擦、交火和碰撞,由此产生着要现代还是回归传统,要批判地吸收改造,还是全盘复制复古……各种文化思潮泛滥。
社会上在一些人或者群体眼里,出现一些怪异的文化现象:懂得经济的重要性了,则就不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和谐发展了;懂得某学科、课题需要研究了,则就不管是否与社会发展和文化价值取向相矛盾,片面地灌输传播他人;懂得某种理论可以对个别事物发展起到效益,则就不管社会其它群体的心里感受,不管社会多数道德价值观的需求,不管对国家利益和发展是否协调和相背离。经常做事情为点而点,而不顾面;为推广而推广,而不顾社会道德;为研究而研究,则不顾其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和对社会发展是否有益等等。这些文化现象和思潮,缺少社会责任感和国家利益感,其蔓延和普及则有害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整体利益,尤其对一些社会阅历欠缺、文化价值观念不成熟、经验缺少的青少年,则容易成为其这种文化思潮和价值取向的牺牲品。
从此次打着奥运旗号,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帜,复兴“汉服”之风蔓延看,许多学者青年人则被“奥运”和“传统文化”遮住了双眼,并陷入其中,有的还被理念套牢难以自拔。
在这次复兴“汉服热”中,也许大多数发起者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整体利益考虑上欠缺,从长远看,起到的作用将会有害于国家的整体利益和民族团结大业。
正因为笔者认为借奥运复兴“汉服”,会影响国家整体利益和民族团结,所以才写就那篇《奥运“汉服热”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或名为《复兴汉服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的博文,目的就是提醒国民,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永远是高于一切。当然,对于博文里,笔者涉猎到对一些汉服以及服饰发展的独自见解,在任何专家文章、书本里难以找到。这些观点也许有道理也许是个人偏见,但这在学术上很正常。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本身就有着许多不确定性和可改变性。即便历史知识也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仅仅一个“封建论”就形成许多见解学说,仅仅一本古典名著的作者就反反复复被考证者推翻……所以,社科知识是需要在研究感悟中去发现、去探索,这本身就是做学问的方法。有发现才会有判断,才会有争辩,才会对事物找出正确的答案。
笔者那篇博文,正如作家冷秋先生(冷秋:关于奥运“汉服热”---对艾君先生的《奥运“汉服热”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一文引发争议的看法)解读的那样,“此文其手法尽管不像一些理论文章那样严谨,但博主以其独特的视角,对该问题独特的见解并就‘汉服热’所表现的文化现象进行了分析评述和思考,提出了比较合理的答案。这像是杂论,似乎是一气呵成,有一定的战斗力。博主在讲汉族服装没有统一的独自见解;并谈到突然发起“汉服”之说背后或许有其他目的,博主认为穿汉服、旗袍都不重要,个人所好,愿意穿就穿,而在奥运这种展示华夏文明的活动中,叫“汉服”不妥,这里面或许隐含着大汉族主义的倾向,会造成各民族的不和谐;博主以中山装为例子,讲述了中西文化结合设计出“中华装”。博主提出观点是‘中华奥运服’有利于民族和谐团结!”
笔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下,以与时俱进的观念,去吸取那些传统文化中的先进的文化营养。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精华,有科学的,也有愚昧的;有进步的,也有落后的;有对现代化建设有启发指导意义的思想理论,也有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有约束、阻碍作用的。传统文化不是就可以不讲科学,对于科学的东西应该吸收借鉴,不是去复古。对于不科学的有害于人的思维意识和社会进步的理论和行为,该保护的就记载下来,不该保护的就完全抛弃,而不是只要传统就采取复兴观念。
在此应该说明的是,笔者的文章不会像一些学者搬着史书去找依据、去做专业史学研究,笔者对问题的视角和观点看法不是为史而史,为理论而理论。而是站在现代社会的山颠,以现代人的思维眼光为基点,以现代生活里多数人的文化道德取向为标准,以唯物主义的价值观,去对待和看待过去或者传统的东西,去分析和探索在当今社会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文化取向的兼容和走入大同时出现的社会现象和意识。
也就是说,有人是为文化而文化,有人是为研究而研究,有人是为历史而历史,有人是以专家学者基点做论据做史料,这些对于社会分工有别,专业特长不同,其做法也无可非议,瓜果栗子枣各有所爱,而笔者有自己的做事、做学问、谈问题的理念和方法。如果说别人陷在书海里走入迷惘,我的观点也许就是突然间给其打一针清醒剂,也许起不了治病之效,但有可能会让那些为某一问题陷入了迷惑阵,甚至走入死胡同者,豁然开朗起来。
坦然之,笔者不是具体的研究、执行和实践者,但也许是指点迷津和对事物发展趋向的点拨者,这不是在自吹自擂,而是曾经有过实践。
笔者对问题的看法观念出发点大都是坚持自己的“四项基本原则”,那就是:“科不科学,是否有误”;“合不合时,是否扬弃?”;“感悟有之,是否存在”;“站在高出,是否还需望远镜”。
所以从此意义上讲,笔者的文章的确更像是杂论,但不是一般的为论而论,或者为谈问题而谈问题,而是在批、在评、在议、在论的同时,让他人从中也能找到对此问题给出的见解、看法或者答案,也许这种见解、看法、答案,没有去做更详细、更深层的研究探讨,仅仅是悟性或者感悟的东西,正确与否、是否有可操作性、是否有现实意义,留给专门研究者、决策者论证,笔者只是在点拨建议。所以,笔者认为自己更像是做社会问题评论点拨者,不是专业研究决策实施者。
了解了笔者行文的特点和用意后,大家也许就不会对博文涉猎到的与文章主题思想不相符的其他问题提出诽谤性的质疑了,当然,对于一些善意的,对笔者有启迪、启发性的建议和观点之争,笔者都会认真对待、虚心接受,并在今后中加以改正,并逐渐完善自我。
从《奥运“汉服热”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一文刊出后,出现的个别人对笔者鲁骂言辞,笔者表示理解,也许触及了一些人的商业利益或者个人学术利益。但在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笔者相信每一位社会公民都会以国家利益、民族团结利益为重。(艾君/文,2007年5月8日于天为堂)
附:艾君针对部分博友提出问题的解答
匿名博友:“依我看出你可能是做西装生意的吧?想尽一切办法握(笔者想可能是“扼”)杀其它服装的兴起吧!”
回答:这位博友首先说明,笔者不是做西装生意,而是做中装生意,父母都曾经以做传统中式服装在当地文明,父亲曾经教授过中山装,母亲缝制的唐装、旗袍等方圆几十里也是很有名。可以说,从小至今笔者都是穿传统服饰为主,很少穿过西服。相信您可能比我穿西服要多得多。关于留言说笔者在扼杀其它服装兴起,绝对没有,也不可能。如果我这一介草民以一篇小文能左右莫大的服装业发展的话,那倒真是神了。
匿名博友:“我奉劝作者不要写出这样没有文化、没有水平的文章刊登出来,免得大众笑话”……
“你是假冒的学者,令人汗颜,你还称笔者,酸死了,国家有你这样的文人,是一中悲哀。”
“你是个没有学识的人而已!你对历史和民族学一点都不懂,却还在当编辑什么的,难怪我认为当代中国文人大多数只是一堆垃圾,没有几个具有民族自觉,仅仅停留在娱乐群众的水平而已,这大概就是你所谓的‘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吧!”
“觉得您必要对“汉服”有进一步地了解。对于您这篇关于‘汉服’的文章中所表现的偏见以及历史虚无主义很是愤怒。”等等。
回答:谢谢以上几位博友的直言。的确像大家所言,笔者不是专门研究史学、民间民族问题的学者,也不是研究四书五经、孔孟之道或者史地民俗的学者,在这些搬史找点、搬经找文问题上,大家都是我的老师和值得我学习尊敬的人。笔者仅仅会以现代人的理念,以现代的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思维,去看待历史问题、民族民间问题或者传统问题,已经定论的如果不科学也可以推翻重来嘛!书是人写出来的,观点也是人发明的,站立角度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也就会不同,很正常,别生气。
关于建议笔者“对‘汉服’有进一步地了解”,等闲暇时或者笔者想办个汉服加工厂的时候,或者感兴趣的时候自然会去做一些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要了解的东西太多,仅仅一些思想和理论就会用上我毕生的精力,请原谅我不是做研究工作的,只能是针对社会问题去谈些看法、去谈点感受,或者去抨击一些定论的学说观念。相信我的文章作为善意的提个醒,不会犯了大错吧?哈哈!
网上博友:“从某一方面讲汉服确实不足以表现整个华夏文明,但也不能因此而说汉服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不敢苟同。”
“不能说穿汉服就亵渎了传统文化,中国的文化还是以汉文化为主。楼主太极端了”。
“穿衣服就说是民族主义?”
回答:谢谢直言。以上博友可能没有读懂笔者的文章含义。首先,笔者不反对汉服,也不反对任何的服装形式,笔者一直讲“穿衣戴帽个人所好”,而不是借某一重大事件搞运动式的形式主义。笔者也不反对体现民族服饰的奥运服饰,关键问题是突然冒出“汉服”,并且还搞什么签名活动,这种社会思潮值得深思。反言之,为何不发起穿复兴唐装?不发起复兴旗袍?不发起复兴中山装?这些中华文化中的服装瑰宝才是应该倡议的,可为何要在奥运这种展示华夏风采的重大国际礼仪活动中,发起“汉服”这个在近现代文化中很少提到过的服装改念呢?这种思潮的背后目的该如何解释呢?
没错,“中国的文化还是以汉文化为主”,正因为以汉文化为主,少数民族文化的补充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大家庭的内涵,但在奥运这种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的重大活动中,过分强调“汉文化”,甚至连穿衣戴帽都要汉化,难道不是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讥讽吗?不是大汉族主义的表演吗?
看懂博文者会发现,笔者没有讲“‘穿汉服’、‘汉服’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笔者在讲“借奥运之机,打着传统文化旗帜,掀起复兴‘汉服热’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讽刺”。原因很简单,博大精深的华夏传统文化是由56个民族文化融合而成的,在中华统一史上还有少数民族的功劳,传统文化中瑰宝很多,不是仅仅服饰文化。在服饰文化中56个民族共同打造了中华服饰文化的多样性。如果有的汉人喜欢穿自己愿意穿、自己设计出来的代表你心愿的自称为“汉服”,笔者不反对。但如果借奥运之际大肆宣传“汉服”,或者借复兴传统文化的幌子搞奥运汉服热,借机发横财,这种行为有害于民族团结,有害于社会进步,助长这种行为,则就是对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亵渎和讽刺。难道不是吗?
注:如转载,请给予署名或与笔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