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知道,对于人类的意义化而言,自然存在主要就是指人化自然存在,即人类参予自然而形成的存在,它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述论及的由于自然科学的作用使自然实在成为的存在,就属于人化自然存在,我们称自然科学成果的人化自然存在为自然科学技术存在。
人化自然存在中,符合人性化,能保证自然的良性状态,能代表人类绝大多数(当在性和未经性)利益的存在,称之为人性化的自然存在。
人化自然存在,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结果,是人类与自然的历时性斗争的伟大结晶,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成果的总和。
自然科学对自然的研究成果属于人化自然存在,但人化自然现实的形态并不限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技术,它所存在的形态很多,比如劳动存在、人对物质的消费(消耗)存在等。
(一)、自然科学技术存在
作为人类征服自然的科学技术存在,由于它同时具有这样两个属性:第一,具有同社会科学、人类艺术一样的推动社会进步的功效;第二,在社会现实中的“等级结构”、“统治”、“阶级”、“利益分配”、“人权”等等现实中不具备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性,它的独特的特征决定着它始终保持“中立”,没有同社会思想、社会意识和社会利益的交锋,与任何社会体制、任何社会形态可以固定不变地保持一种默契――至少毫不相干的关系,所以,它往往被专制和独裁的统治者所利用――统治者为了保持学术、思想的所谓“大一统”,为了实现愚民,把民众奴化,杜绝先进的社会科学和艺术开启民智,有意把自然科学的作用夸大、神圣化,用以排斥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社会科学和艺术。在专制和独裁的社会里,往往只有自然科学,和专制独裁者“一家之言”的社会科学和艺术。
其实,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自然科学技术存在并非很多人理解的那样特别重要。与社会科学和艺术相比,自然科学技术存在的作用显然要次一些。判断一个社会好怀的尺度,就是民主和经济(促进经济是科学的重要功能),但首先是民主。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或比较缺乏革命性的社会科学和艺术,那么,这个社会只能是难以敲动的“铁板一块”,整个社会必然没有活力,更谈不上有什么民主和自由的进展。在这样的社会中,连自然科学自身的发展也必然受到体制限制――不是不准发展,而是没有发展的良好的外在条件――就是发展了,也难以得到运用。所以,社会的发展,绝对不是用自然科学的发展来带动社会科学和艺术的发展,恰恰相反,只有先锋的、具有活力的社会科学和艺术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的进步。
自然科学同人文学科、艺术一样,具有使语言的隐蔽性开启的功能,即具有把事物或现象实在明朗化、可利用化、规律化、形象化,使其由实在转变为存在的功能。科学的深奥、难以理解和艺术的隔膜、歧意就是因为这种开启性在受众中造成了语言传统意义的生疏化而引起。
自然科学技术的作用,并非一定就是良性的、符合人性本真的。谈论存在,谈论存在的作用和意义,必须从人类,从人类的绝大多数的角度来谈。这是一个最基本、最根本的前提。离开了这一前提,任何存在不会有什么积极的意义。我们看到,自然科学有时违背人类的意志,挤压、破坏人类的生存空间,尽管它不能象反动、颓废的社会科学和艺术一样奴化大众的心灵,使大众沦为某种制度、某个群体的奴隶,但是,它可以使大众成为机器的奴隶。人类需要的自然科学存在,绝不是这样的东西。
自然科学家中,很少有人有着人文学者、艺术家那样的关注人类生存,关注人类情感、心灵和精神的东西。这是自然科学天然的局限。不过,自然科学家至少应当有着一定的对人类、对未来负责的的精神,应当具备一定的人类前途的忧患意识。这也是自然科学家应当承担的天然责任。遗憾的是,不少自然科学家只是沦为政治、统治的科研工具。他们不仅不会为社会弱势群体说话,不研究或不稍多一点地研究有利于整个人类发展、改善地位低下而不堪重负的劳动者劳动强度的自然性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利用他们的智力弄出一些涂炭生灵、消灭人的意志甚至生命的、帮助权力镇压人民的武器、工具、装备,比如核导弹、催泪瓦斯及其它所谓军事产品。众所周知,希特勒时代,很多科技人员就成为了他和他的统治集团迫害世界人民的工具。其实,放眼古今中外,这样的科学家,这样的政治统治的科技工具,有过消停的时候吗?人们往往认为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容易与政权勾结在一起,却对自然科学家抱着错误的认识,轻易地就将崇敬加到他们的身上。真正说来,有良知的、有目的的对整个人类发展抱有伟大理想的自然科学家,不过凤毛麟角,肯定比社会科学家、艺术家少得多。更多的自然科学家,不是站在人类对立面成为反动科学家,就是不关心社会的书呆子科学家、明哲保身缺乏情感的没有灵性和性情的机器科学家。
自然科技与文化的作用无非是对事物语言形态的诠释。科技与文化的迷误使其对事物语言形态造成了本质性的伪语言破坏,使事物语言形态成为了伪语言臆度系统中的“它物形态”。所谓自然科技和文化构成的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异化成为“它物形态”的文化科技存在。人在以自然科技为支撑的社会化大生产的“机器话语”中沦为物欲的“单面人”,人由自由的语言本真现实偏移为对物的无限需求欲,人的精神退化,以致丧失。人成为一种与自身对抗的物化机器。
(二)、劳动存在
劳动存在指人类用自身的智力和体力的能量与自然界发生作用,或者从事生活资料的转移、流通以满足人类的生活消费便利,从而实现一定的人类价值的行为状态存在。人类价值,包括人类获取生活资料来源的物质性生存价值和人类精神中的目标实现感、获得社会认可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劳动存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说,劳动存在是关于人类的基础存在,劳动的价值是关于人类的基础价值。
劳动是人类对客观自然世界征服的直接的、唯一的手段。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创造了人。不过,劳动在创造了人的同时,也成为了人类的商品,成为了人类群体或是个体侵占其它群体或者个体血汗的载体。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劳动是伟大的、光辉的;在人类内部的利益格局中,劳动则是阴暗的、血淋淋的。人类阶级社会的构成,就是以某个群体侵占人类共同的自然资源、侵占其它群体的劳动开始的。
种地、做工、狩猎、采集野果、驯养动物、制造工具、商品交换和其它人类生产、生活的服务等等,毫无疑问属于劳动存在。自然科学技术现实中,科学家、技术人员对自然的研究和试验、对自然知识的商业性运用的存在,也属于劳动存在。社会科学家、艺术家的研究社会的行为和艺术创造的行为,教师传播知识的行为,同样属于劳动存在。有利于人类社会民主、自由、经济、生活环境处境等发展与改善的策划、决策、管理、实施,仍不例外地属于劳动存在。需要强调的是,关于人类群体、阶层、集团的策划、决策、管理、实施的行为,从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是非常众多、从未间断、从未停止的;这样众多的行为中,只有极少数有利于人类社会民主、自由、经济、生活环境处境等发展与改善,这样的行为才能称之为劳动,而且,这样具有人性化和历史进步意义的劳动在某一较短历史过程中总是短暂性、间断性、在时间的分布中非规律性和非均匀性地呈现的;从总的人类历史进程来看,非阶级社会(原始社会)中,策划、决策、管理、实施行为几乎都是称得上劳动的,而在阶级社会的阶段中,从总的进程来看,随着社会民众民主意识的不断提高,其中称得上劳动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历史以来的人类社会的关于人类群体、阶层、集团的策划、决策、管理、实施的行为中,除上述之外,其它的也可以称之为劳动存在吗?不能,当然不能!它们是什么?是阻碍社会进步的对人类、人性的压制、控制,以及对劳动者血泪的无情剥削、剥夺的行为!社会发展的理想,无疑就是逐步减少并最终消灭这样的非劳动性的策划、决策、管理、实施行为。
劳动的自主性、自由性是反映劳动人性化的两个最基本、最根本、最重要、最本质、最核心的指标。我称之为“社会阶梯”即社会权力等级的指标。只有全面地消除了任何权力,劳动才可能最终脱离被迫、无奈、强制,才可能把劳动彻底纳入人性化的轨道,这样才会有真正的全社会的自主性和自由性的劳动出现,否则,自主性和自由性的劳动只是少数人的专利。马克思的关于消除阶级、国家、政权以解放人类从而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理论,其意义同样具有把劳动从权力等级制度中解放出来。
安全性、舒适性也是关于劳动的重要指标。我称之为“技术指标”。一般而言,劳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是随着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提升的。这里之所以说“一般而言”,是因为一些关系到思想意识与人文的社会科学和艺术的劳动,在特定的专制独裁社会里,是“不安全”或“不太安全”,甚至有生命危险、“株连九族”的,而这样的情形,显然与自然科学技术的水平、程度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劳动存在,在社会中,应当每一个成员所从事的劳动类型,都与其天性、天赋、爱好和兴趣基本一致。不过,这谈何容易啊。历史以来,许许多多伟大的天才由于被黑暗的社会和居心叵测的小人迫害和排挤,生存的困境、生活的窘迫消耗掉了他们大量的甚至全部的创造的精力。这样最可贵、最高级的人力资源竟然被大量扼杀了。这些不幸的伟大的魂灵,毕生孜孜追求,足以震惊世界时空的抱负竟不能完全实现或者一点也不能实现。受到损失的是他们,但归根结底,受到损失的是整个人类。试想,若非如此,我们今天的人类世界不知会精彩多少!
劳动存在在文明的异化中不再成为对物的需求与生命精神能动的和谐呈现,而是作为物欲的纯粹手段,因此劳动存在更多体现为对自然存在及人本体存在的对抗,自然成为物化行为的工具,遭受物化行为的暴虐,人的物化行为对人的生存环境的有序性与和谐性被破坏,导致人的现实精神裂解,同时受到这种破坏的严重对抗,亦即人对自然的对抗,使人成为一种畸形的语言存在。
理想的劳动存在,应当具有完全的主动性和完全的娱乐性作为基本特征。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实现劳动完全的自主性、完全的自由性、绝对的安全性、高度的舒适性,这就需要彻底消除权力等级,还需要有高度的自然科学技术作为后盾,另外,还必须具有主体的高度责任感和道德感。我称这样的劳动为“诗意的劳动”。
(三)、消耗存在
消耗存在,是指人为了最基本的生存,或者为了改善生存,或者为了满足虚伪、贪欲,而通过劳动、欺诈或者掠夺的手段从自然界中直接或者间接取得生活资料的存在。在精神领域,因为精神的消费不具有消耗、耗散的特性,只能称之为“消费存在”。
显而易见,在历史以来的人类社会中,为了最基本的生存、甚至无法生存的人往往总是社会中的绝大部分,他们只消耗了非常少的生存资源,并且,他们几乎承揽了整个社会的所有劳动,而大量的生存资源,总是被满足虚伪、贪欲的人数极少的群体无情地欺诈或者掠夺了。这就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实质。
改善生存,是人类社会一贯的、连续不断的、似乎永无止境的目标。这是非常正当、绝对必要的。这是人类不断改造自然、不断努力使社会现实更加合理化的诱因和动力所在。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唯一、直接的助推器。
我们知道,自然界有空间限制,当然有能量限制。就算人类不断拓展、认知新的自然空间,人类的脚步不断地迈过一个又一个陌生的自然处女地域,与人类无止境的掠夺的欲望相比,自然可供人类挥霍的生存资料实在太有限了。自然如同有生命的人类一样,有着自身的忍耐极限,到达这一极限,就会彻底崩溃、瓦解。众所周知,人类在近代以来已屡屡遭到了自然界的报复,气候异常、海啸、地震、台风、干旱等灾害接连不断。应当知道,自然的彻底崩溃、瓦解,与人类的彻底崩溃、瓦解,总是会在同一瞬间发生。
任何时代的人类总体、任何时代的人类中的任何权力集团和利益集团都没有权力和资格对自然过多索取,以致造成过度破坏,这不仅会造成人类眼前的生存环境恶劣危机,而且,这是对人类繁衍和延续的蔑视、侵害,这是对后代应当具有的自然享受权的恶意剥夺。我们看到,随着自然科学技术的扭曲性发展,随着人的非理性、暴力性欲望的强烈扩张,人类如同一个最严重的吸毒者,丧失了最根本的理智,疯狂地向自然进攻,从而正在逐渐斩断自己的未来。在既往的认识中,剥夺、侵害人权仅仅限于发生在同时生存在一定空间的人类之间,现在,剥夺、侵害人权已经发生在跨越时间的层面上了,以致于剥夺、侵害的实施者埋入黄土若干年后,人类还要为他们的野蛮、无耻、疯狂、毫无人性的行径付出遥遥无期的沉痛甚至致命的代价。难道这就是社会所谓发展必须经历的无边的黑暗,就是人类难以抗拒的历史宿命?这不仅是一个时代、一个阶段人类的悲哀,这将是人类整体性、历时性、无终结性的整体时间意义上的悲哀。任何时代、任何社会,要提高当前人类的肉体和感官享受程度,如果不采用合理的、有利于发展的、保持自然和资源的持续可利用性的手段,那不算能耐,变卖土地,廉价出卖各种矿藏、动植物资源就能轻易做到。令人震惊的是,当今世界上,有不少人类的决策和管理集团,利用这样的手段弄出了一定的所谓经济增长,竟吹嘘取得了多么了不起的经济成就;更有甚者,弄出这样恶性循环的经济增长,却只供决策和管理集团的少数人恣肆挥霍、支配,而被“管理”的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生存质量仍然没什么提高,甚至愈发恶劣。
在被所谓的经济和权力异化的社会中,肉体、人格和尊严也被异化为消耗存在,丧失了主体性和能动性,以非主体性的自然物品化、物件化、工具化呈现,成为金钱、权力和非理性欲望的商品、消费品;肉体、人格和尊严的消耗和精神的消弭、颓废化同步发生,消耗肉体、人格和尊严的过程,就是遮蔽、消弭人文精神的过程。
要保持有良好的自然消耗存在,首要的就是要摆脱各种没有制约、或者少有制约的权力对自然的过度侵害。不逐步解决这一问题,恶性的、无序的、疯狂的自然破坏存在就不会减弱和中止。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永远无法消弭的前提。
选自张修林哲学著作《现实、存在和价值》
人化自然存在中,符合人性化,能保证自然的良性状态,能代表人类绝大多数(当在性和未经性)利益的存在,称之为人性化的自然存在。
人化自然存在,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结果,是人类与自然的历时性斗争的伟大结晶,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成果的总和。
自然科学对自然的研究成果属于人化自然存在,但人化自然现实的形态并不限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技术,它所存在的形态很多,比如劳动存在、人对物质的消费(消耗)存在等。
(一)、自然科学技术存在
作为人类征服自然的科学技术存在,由于它同时具有这样两个属性:第一,具有同社会科学、人类艺术一样的推动社会进步的功效;第二,在社会现实中的“等级结构”、“统治”、“阶级”、“利益分配”、“人权”等等现实中不具备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性,它的独特的特征决定着它始终保持“中立”,没有同社会思想、社会意识和社会利益的交锋,与任何社会体制、任何社会形态可以固定不变地保持一种默契――至少毫不相干的关系,所以,它往往被专制和独裁的统治者所利用――统治者为了保持学术、思想的所谓“大一统”,为了实现愚民,把民众奴化,杜绝先进的社会科学和艺术开启民智,有意把自然科学的作用夸大、神圣化,用以排斥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社会科学和艺术。在专制和独裁的社会里,往往只有自然科学,和专制独裁者“一家之言”的社会科学和艺术。
其实,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自然科学技术存在并非很多人理解的那样特别重要。与社会科学和艺术相比,自然科学技术存在的作用显然要次一些。判断一个社会好怀的尺度,就是民主和经济(促进经济是科学的重要功能),但首先是民主。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或比较缺乏革命性的社会科学和艺术,那么,这个社会只能是难以敲动的“铁板一块”,整个社会必然没有活力,更谈不上有什么民主和自由的进展。在这样的社会中,连自然科学自身的发展也必然受到体制限制――不是不准发展,而是没有发展的良好的外在条件――就是发展了,也难以得到运用。所以,社会的发展,绝对不是用自然科学的发展来带动社会科学和艺术的发展,恰恰相反,只有先锋的、具有活力的社会科学和艺术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的进步。
自然科学同人文学科、艺术一样,具有使语言的隐蔽性开启的功能,即具有把事物或现象实在明朗化、可利用化、规律化、形象化,使其由实在转变为存在的功能。科学的深奥、难以理解和艺术的隔膜、歧意就是因为这种开启性在受众中造成了语言传统意义的生疏化而引起。
自然科学技术的作用,并非一定就是良性的、符合人性本真的。谈论存在,谈论存在的作用和意义,必须从人类,从人类的绝大多数的角度来谈。这是一个最基本、最根本的前提。离开了这一前提,任何存在不会有什么积极的意义。我们看到,自然科学有时违背人类的意志,挤压、破坏人类的生存空间,尽管它不能象反动、颓废的社会科学和艺术一样奴化大众的心灵,使大众沦为某种制度、某个群体的奴隶,但是,它可以使大众成为机器的奴隶。人类需要的自然科学存在,绝不是这样的东西。
自然科学家中,很少有人有着人文学者、艺术家那样的关注人类生存,关注人类情感、心灵和精神的东西。这是自然科学天然的局限。不过,自然科学家至少应当有着一定的对人类、对未来负责的的精神,应当具备一定的人类前途的忧患意识。这也是自然科学家应当承担的天然责任。遗憾的是,不少自然科学家只是沦为政治、统治的科研工具。他们不仅不会为社会弱势群体说话,不研究或不稍多一点地研究有利于整个人类发展、改善地位低下而不堪重负的劳动者劳动强度的自然性原理和方法,而且,还利用他们的智力弄出一些涂炭生灵、消灭人的意志甚至生命的、帮助权力镇压人民的武器、工具、装备,比如核导弹、催泪瓦斯及其它所谓军事产品。众所周知,希特勒时代,很多科技人员就成为了他和他的统治集团迫害世界人民的工具。其实,放眼古今中外,这样的科学家,这样的政治统治的科技工具,有过消停的时候吗?人们往往认为社会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容易与政权勾结在一起,却对自然科学家抱着错误的认识,轻易地就将崇敬加到他们的身上。真正说来,有良知的、有目的的对整个人类发展抱有伟大理想的自然科学家,不过凤毛麟角,肯定比社会科学家、艺术家少得多。更多的自然科学家,不是站在人类对立面成为反动科学家,就是不关心社会的书呆子科学家、明哲保身缺乏情感的没有灵性和性情的机器科学家。
自然科技与文化的作用无非是对事物语言形态的诠释。科技与文化的迷误使其对事物语言形态造成了本质性的伪语言破坏,使事物语言形态成为了伪语言臆度系统中的“它物形态”。所谓自然科技和文化构成的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被异化成为“它物形态”的文化科技存在。人在以自然科技为支撑的社会化大生产的“机器话语”中沦为物欲的“单面人”,人由自由的语言本真现实偏移为对物的无限需求欲,人的精神退化,以致丧失。人成为一种与自身对抗的物化机器。
(二)、劳动存在
劳动存在指人类用自身的智力和体力的能量与自然界发生作用,或者从事生活资料的转移、流通以满足人类的生活消费便利,从而实现一定的人类价值的行为状态存在。人类价值,包括人类获取生活资料来源的物质性生存价值和人类精神中的目标实现感、获得社会认可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劳动存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说,劳动存在是关于人类的基础存在,劳动的价值是关于人类的基础价值。
劳动是人类对客观自然世界征服的直接的、唯一的手段。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创造了人。不过,劳动在创造了人的同时,也成为了人类的商品,成为了人类群体或是个体侵占其它群体或者个体血汗的载体。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上,劳动是伟大的、光辉的;在人类内部的利益格局中,劳动则是阴暗的、血淋淋的。人类阶级社会的构成,就是以某个群体侵占人类共同的自然资源、侵占其它群体的劳动开始的。
种地、做工、狩猎、采集野果、驯养动物、制造工具、商品交换和其它人类生产、生活的服务等等,毫无疑问属于劳动存在。自然科学技术现实中,科学家、技术人员对自然的研究和试验、对自然知识的商业性运用的存在,也属于劳动存在。社会科学家、艺术家的研究社会的行为和艺术创造的行为,教师传播知识的行为,同样属于劳动存在。有利于人类社会民主、自由、经济、生活环境处境等发展与改善的策划、决策、管理、实施,仍不例外地属于劳动存在。需要强调的是,关于人类群体、阶层、集团的策划、决策、管理、实施的行为,从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是非常众多、从未间断、从未停止的;这样众多的行为中,只有极少数有利于人类社会民主、自由、经济、生活环境处境等发展与改善,这样的行为才能称之为劳动,而且,这样具有人性化和历史进步意义的劳动在某一较短历史过程中总是短暂性、间断性、在时间的分布中非规律性和非均匀性地呈现的;从总的人类历史进程来看,非阶级社会(原始社会)中,策划、决策、管理、实施行为几乎都是称得上劳动的,而在阶级社会的阶段中,从总的进程来看,随着社会民众民主意识的不断提高,其中称得上劳动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历史以来的人类社会的关于人类群体、阶层、集团的策划、决策、管理、实施的行为中,除上述之外,其它的也可以称之为劳动存在吗?不能,当然不能!它们是什么?是阻碍社会进步的对人类、人性的压制、控制,以及对劳动者血泪的无情剥削、剥夺的行为!社会发展的理想,无疑就是逐步减少并最终消灭这样的非劳动性的策划、决策、管理、实施行为。
劳动的自主性、自由性是反映劳动人性化的两个最基本、最根本、最重要、最本质、最核心的指标。我称之为“社会阶梯”即社会权力等级的指标。只有全面地消除了任何权力,劳动才可能最终脱离被迫、无奈、强制,才可能把劳动彻底纳入人性化的轨道,这样才会有真正的全社会的自主性和自由性的劳动出现,否则,自主性和自由性的劳动只是少数人的专利。马克思的关于消除阶级、国家、政权以解放人类从而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理论,其意义同样具有把劳动从权力等级制度中解放出来。
安全性、舒适性也是关于劳动的重要指标。我称之为“技术指标”。一般而言,劳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是随着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提升的。这里之所以说“一般而言”,是因为一些关系到思想意识与人文的社会科学和艺术的劳动,在特定的专制独裁社会里,是“不安全”或“不太安全”,甚至有生命危险、“株连九族”的,而这样的情形,显然与自然科学技术的水平、程度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劳动存在,在社会中,应当每一个成员所从事的劳动类型,都与其天性、天赋、爱好和兴趣基本一致。不过,这谈何容易啊。历史以来,许许多多伟大的天才由于被黑暗的社会和居心叵测的小人迫害和排挤,生存的困境、生活的窘迫消耗掉了他们大量的甚至全部的创造的精力。这样最可贵、最高级的人力资源竟然被大量扼杀了。这些不幸的伟大的魂灵,毕生孜孜追求,足以震惊世界时空的抱负竟不能完全实现或者一点也不能实现。受到损失的是他们,但归根结底,受到损失的是整个人类。试想,若非如此,我们今天的人类世界不知会精彩多少!
劳动存在在文明的异化中不再成为对物的需求与生命精神能动的和谐呈现,而是作为物欲的纯粹手段,因此劳动存在更多体现为对自然存在及人本体存在的对抗,自然成为物化行为的工具,遭受物化行为的暴虐,人的物化行为对人的生存环境的有序性与和谐性被破坏,导致人的现实精神裂解,同时受到这种破坏的严重对抗,亦即人对自然的对抗,使人成为一种畸形的语言存在。
理想的劳动存在,应当具有完全的主动性和完全的娱乐性作为基本特征。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实现劳动完全的自主性、完全的自由性、绝对的安全性、高度的舒适性,这就需要彻底消除权力等级,还需要有高度的自然科学技术作为后盾,另外,还必须具有主体的高度责任感和道德感。我称这样的劳动为“诗意的劳动”。
(三)、消耗存在
消耗存在,是指人为了最基本的生存,或者为了改善生存,或者为了满足虚伪、贪欲,而通过劳动、欺诈或者掠夺的手段从自然界中直接或者间接取得生活资料的存在。在精神领域,因为精神的消费不具有消耗、耗散的特性,只能称之为“消费存在”。
显而易见,在历史以来的人类社会中,为了最基本的生存、甚至无法生存的人往往总是社会中的绝大部分,他们只消耗了非常少的生存资源,并且,他们几乎承揽了整个社会的所有劳动,而大量的生存资源,总是被满足虚伪、贪欲的人数极少的群体无情地欺诈或者掠夺了。这就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实质。
改善生存,是人类社会一贯的、连续不断的、似乎永无止境的目标。这是非常正当、绝对必要的。这是人类不断改造自然、不断努力使社会现实更加合理化的诱因和动力所在。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唯一、直接的助推器。
我们知道,自然界有空间限制,当然有能量限制。就算人类不断拓展、认知新的自然空间,人类的脚步不断地迈过一个又一个陌生的自然处女地域,与人类无止境的掠夺的欲望相比,自然可供人类挥霍的生存资料实在太有限了。自然如同有生命的人类一样,有着自身的忍耐极限,到达这一极限,就会彻底崩溃、瓦解。众所周知,人类在近代以来已屡屡遭到了自然界的报复,气候异常、海啸、地震、台风、干旱等灾害接连不断。应当知道,自然的彻底崩溃、瓦解,与人类的彻底崩溃、瓦解,总是会在同一瞬间发生。
任何时代的人类总体、任何时代的人类中的任何权力集团和利益集团都没有权力和资格对自然过多索取,以致造成过度破坏,这不仅会造成人类眼前的生存环境恶劣危机,而且,这是对人类繁衍和延续的蔑视、侵害,这是对后代应当具有的自然享受权的恶意剥夺。我们看到,随着自然科学技术的扭曲性发展,随着人的非理性、暴力性欲望的强烈扩张,人类如同一个最严重的吸毒者,丧失了最根本的理智,疯狂地向自然进攻,从而正在逐渐斩断自己的未来。在既往的认识中,剥夺、侵害人权仅仅限于发生在同时生存在一定空间的人类之间,现在,剥夺、侵害人权已经发生在跨越时间的层面上了,以致于剥夺、侵害的实施者埋入黄土若干年后,人类还要为他们的野蛮、无耻、疯狂、毫无人性的行径付出遥遥无期的沉痛甚至致命的代价。难道这就是社会所谓发展必须经历的无边的黑暗,就是人类难以抗拒的历史宿命?这不仅是一个时代、一个阶段人类的悲哀,这将是人类整体性、历时性、无终结性的整体时间意义上的悲哀。任何时代、任何社会,要提高当前人类的肉体和感官享受程度,如果不采用合理的、有利于发展的、保持自然和资源的持续可利用性的手段,那不算能耐,变卖土地,廉价出卖各种矿藏、动植物资源就能轻易做到。令人震惊的是,当今世界上,有不少人类的决策和管理集团,利用这样的手段弄出了一定的所谓经济增长,竟吹嘘取得了多么了不起的经济成就;更有甚者,弄出这样恶性循环的经济增长,却只供决策和管理集团的少数人恣肆挥霍、支配,而被“管理”的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生存质量仍然没什么提高,甚至愈发恶劣。
在被所谓的经济和权力异化的社会中,肉体、人格和尊严也被异化为消耗存在,丧失了主体性和能动性,以非主体性的自然物品化、物件化、工具化呈现,成为金钱、权力和非理性欲望的商品、消费品;肉体、人格和尊严的消耗和精神的消弭、颓废化同步发生,消耗肉体、人格和尊严的过程,就是遮蔽、消弭人文精神的过程。
要保持有良好的自然消耗存在,首要的就是要摆脱各种没有制约、或者少有制约的权力对自然的过度侵害。不逐步解决这一问题,恶性的、无序的、疯狂的自然破坏存在就不会减弱和中止。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永远无法消弭的前提。
选自张修林哲学著作《现实、存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