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官员能像温总理那样亲笔回信?


              有多少官员能像温总理那样亲笔回信?

  温总理的亲民是从一件件“小事”中体现出来的:他请农民到中南海作客;亲自到职工食堂排队买饭;一件穿了十多年的羽绒服;一双多次脱胶的胶鞋;帮果农卖桃子;帮农民工讨要工钱 ;与遇难的矿工家属一同流泪......一桩桩,一幕幕验证着总理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总理忧民的细微之处在一个“情”字,细到亲自给那些写信反映情况的群众亲笔回信。
  近几年,温总理亲笔给群众的回信经媒体公开报道的就有几十封。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几十封亲笔信算不得什么,可总理一职可谓处于“庙堂”之高处,放眼所望皆是国家大事。温总理能亲笔回信,乃是深忧其民的体现,也是给那些高高在上,远离民众的官员的一个无声的批评。
  2007年2月28日,江西赣州市滨江第二小学全体师生在享受到国家出台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的政策后,滨江二校的186小伙伴们,给温总理写信表达对政府的感激和对总理的敬意,正好该校刘艳琼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去北京开会,直接把信转交给了温总理。3月16日上午,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外记者会上,温总理饱含深情地说:“昨天下午,我收到了一个代表转来的一所小学学生写给我的信。尽管再忙,我还是用毛笔亲笔给孩子们回了信,鼓励他们茁壮成长。” 当刘艳琼代表看到两张雪白的宣纸上温总理用毛笔小楷工整地写的回信的那一刹那,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她说:“真是意外加意外,幸福来得太快了!我太兴奋、太激动了,我做梦也没想到,日理万机的温总理这么快就给我们回信了!”
  2006年 4月6日,温总理在惠灵顿与新西兰总理克拉克举行会谈,在记者会上,来自我国台湾、现供职于新西兰中华电视网的梁铃铃,在报道这些实况后,给温总理写了封信,在描述华侨华人对总理讲话的强烈反响的同时,谈了自己作为一名华文记者的内心感受,表达对总理的谢意。令梁铃铃没想到的是,事后她竟收到了温总理写在宣纸上的繁体字亲笔信。 温总理不但给梁铃铃回了信,而且还记着她是从台湾来的,特别用繁体字写信。温总理对百姓如此悉心的关切、如此细腻的情感,体现的心系人民的精神和亲身亲为的务实作风。
  2005年2月5日,临近年关,在2004年陕西铜川“11•28”矿难中遇难的副总工程师牛铁奇的妻子章革委和儿子牛津,收到了温总理亲笔书写的回信:“你和小牛津的信收悉,知家中尚好,略感欣慰。我是惦念你们的,惦念所有遇难矿工的家属,惦念全体矿工。我希望你把我对大家的祝福转告给每一个人。”温总理在春节将至,各种公务活动多的情况下,还情系矿难职工的家属、子女,不仅为他们送去了一份新春的祝福,而且也送去了党和政府对矿难职工家属、子女的亲切关怀。
  ......
        一封封情之切切的回信,其实际意义远远超出了信的本身,拉近了人民总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映出了总理尊民、敬民的寸草之心,拳拳的赤子之情。可我们也不难看到,如今大大小小的领导,不要说给服务对象写亲笔信,就是写学习体会、生活会发言提纲甚或述职报告,究竟有多少真正能自己捉笔亲为的?
  电视剧《江山》主题歌中有这样一段歌词:“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挂念”,温总理的一封封回信就是党对人民群众挂念的真实写照。向各级领导干部表达了老百姓永远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党和政府永远不能忘记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