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贪官在用“廉政”做幌子?


                          还有多少贪官在用“廉政”做幌子?

  重庆市涪陵区百万税款换个人利益的武陵山乡党委书记胡平,被涪陵区人民法院以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后,村民们怎么也不相信,带领他们勤劳致福,改变了穷山恶水的环境,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乡党委书记,怎么会成了腐败分子?
  群众疑惑,是因为胡平用自己的行动在武陵山乡群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1亿多元,人均可支配财力居全区第三位。胡平的工作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他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乡党委书记。正是在这一顶顶“红顶袈裟”下,胡平的狐狸尾巴才不易被人发现。这就像小偷偷东西时总要用掩饰物挡住别人的眼睛,造成“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假象。
  用廉政做幌子,最容易打动人心,因为贪官摸透了群众对腐败的憎恶。这一类的贪官绝对不把公家的钱、财、物直接往自己怀里揽,他们要给外界一个“不弄钱”的好名声、好印象,给所有人一个错觉,认为他比较廉政。比如前不久媒体报道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一位科级干部院保卫搬家时竟将47万元存折遗忘在旧房子里,被民工在拆房过程中意外发现。检察机关由此顺藤摸瓜,查出他的不明财产达400多万元。而此案更引人注意的地方,是这为科级干部是当地一位有口皆碑的“清官”。据说,当从这为科级干部家中搜出巨额存折后,熟悉他的人没有一个相信,因为他平时生活节俭而低调,抽烟只抽两三元一包的,家里摆设简单,鲜见奢侈品。他本人天天骑一辆“嘉陵”摩托车,独子结婚装修新房,100多平米的房子他只给了1万元装修钱,买的洗衣机还是个单缸的。
  从表面上看,谁不说院保卫是个清官,可他骨子里又确是一个贪官。这一类的“廉政演出”是很容易蒙蔽人的。这就像广西玉林市原市委书记李乘龙,不吸烟,不喝酒,一般很少参加宴请活动。就是外出考察、参观、开会,他一般也是花三、五元吃个快餐盒饭了事,有时甚至带上一堆方便面就开始工作。据说,他这个举动弄得那些为他开车的司机和随从人员叫苦不迭,埋怨说:“跟着李乘龙,没吃没喝搞得肠胃变馋虫。”李在任玉林市委书记期间,收受贿赂390多万元,有650万元财产来源不明。
  贪官“廉政”,让我们认识了贪官又一种新“伪装”。在党和政府重拳治腐的今天,伪装几乎成了贪官的惯用伎俩。在明处、在人前,他们是清洁廉政的楷模;在暗处,他们贪财、贪色、贪权。他们以“最不像贪官”的假面具展示其“变色龙”丑态,不知蒙蔽了多少善良人的眼睛。狼固然可怕,那些披着羊皮的狼却更可怕,让人防不胜防,也更难发现。
    可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奸似忠”的贪官更值得警惕。所以,对一个公仆的评鉴,不能仅仅限于工作层面,对他们的生活、社交层面也应该有一套科学的评鉴标准。那些表面廉政,暗地肮脏的贪官们,没有一个不是通过所谓的生活或者社交层面为自己敛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