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几个重要的词汇解读
第二个词汇:藏象藏(不读zang音,而读cang音),意为藏起来看不见、还未能得到实证。象,就是形象、现象。藏象,就是藏在人体里的一个看不见的、也还未得到实证的重要的生命现象。这种还未得到实证的在现实的世界里通常就会被称之为“迷”。比如,许多的科学家都在找“反物质”。在物质世界的另一面,一定还有一个我们现在还未认识到的“反物质”的存在,那我们是不是也可假设在我们自身人形的背后也存在一个看不见的反物质的存在的“形”呢?这个存在就被我们的祖先称为“藏象”。经络就是藏象与人形相互联络的使者。穴位就是藏象出入的门户通道。
藏象与脏象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比如:心、肝、脾、肺、肾称为五脏,同样也被称为五藏。称为五脏时,是对应于我们的生理形体内的五个脏器官,而讲五藏时,是对应于我们的藏象系统的五种功能神、魂、意、魄、志的。五脏和五藏是互为表里的。《黄帝内经》上说,聚阴成形,聚阳成气。形是可见的,而气是不可见的。五脏是可见,五藏是不可见的。所以,五脏为阴,五藏为阳。《黄帝内经》云:“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脏之脉。”
五脏与五藏在人的形体内的位置也是不同的。五脏的肝在右,而五藏的肝在左;五脏的肺在胸部,而五藏的肺在右;五脏的脾在胃的后面,五藏的脾在中间;五脏的肾在腰内,五藏的肾在腹内;五脏的心在胸内,五藏的心在腰内。总起来说,五藏在人的形体之腰部(带脉)之内的平面上分布:左肝右肺,前肾后心,中间脾。按照五藏的五种功能(也称为五神)定位:左魂右魄,前志后神,中间意。这个意所在位置,也就是中国武功中的丹田所在位置,太极拳中有一句话,叫“意沉丹田”,在这里就有了着落了。在这也可以说,太极拳练的不是人的形,而是人形里的五藏神。
如果说,我们以腰部为人形体的分水岭的话,那人的形体就分为腰以上部位和腰以下部位上下两个部分,那五藏就在这个上下两部分的结合部,其样子嘛,就象是由奇经八脉和十二经脉组合而成的生长在黄河岸边的一种柳树。与普通的柳树不太一样,它没有明显的树干,长出地面的就是柳条。这些柳条十分柔软,在风中轻舞,柳条的下面其实就是树根的顶部,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形;再往下,就是四通八达的树根。五藏就处于树根顶端,每一藏又主管两条经络通于全身,有通于头部的,也有通于足部的,每条经络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网状结构。所谓的藏象系统就是指五藏及经络构成的系统(见《生命终极之门》)。
在读《黄帝内经》的时候,看到心肝脾肺肾的时候,一定要以五藏来对待,而不能当五脏来对待,不然就会读得云里雾里不知就里的。切记切记。
第三个词汇:五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