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从印度德里机场起跳腾飞的那一刹那间,我的心脏被地心狠狠的拉了一下,醒了!
767客机先是向东,围着德里城绕了个大圈子,然后调整航向,往西南方飞越巴基斯坦首都卡拉奇。再向西南,在阿拉伯海上沿着西亚最后位于印度洋东海岸的阿曼和也门两个国家的海岸线飞行,直奔红海与印度洋的接壤处—亚丁湾。
飞行途中,我阅读着一本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著作-《语言意味着什么》__语言的交换经济。书中的关于语言的社会性内容,使我感觉到:利用语言的外部性去寻求它的内生价值,这可能是未来经济全球化的和谐道路;语言唤醒了人类的共同经验和历史话语等等、等等......
由此想开去——透过飞机右侧舷窗,哦!波斯湾——好家伙,石油招徕了航空母舰;红海尽头的运河可以通过最轻量级的航母,当然蔚蓝的天空B52的飞行是可以随便的......还有我马上就要登陆的原来的葡萄牙殖民地安哥拉,还有“当今世界上究竟谁怕谁......”话语和歌曲.看起来,利用航母和B52推动美国与伊拉克的合作好像问题不少......利用强力推动语言与经济的和谐相处,问题也很多,比如黑非洲的各国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在过去的年代不断的发生着......
新世纪的到来,我还是比较认同胡锦涛先生“和谐世界”的人类相处纲领!同时,我也认同:布尔迪厄的社会学认识:通过语言与文化之交流,达及经济上的共同富裕的交换方式!
在这些遐想中,飞机猛然跨越了亚非州界——红海中线。 此时,只感觉机头在往下压,一直往下压。片刻间,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成片而低矮的铁皮顶建筑便进入我的眼帘......
在埃塞俄比亚国际机场,换机等了三个小时,而后我们再次登机前往我的最终目的地—安哥拉首都罗安达。
注:埃塞俄比亚民主共和国位于红海西南的东非高原上,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接壤,西与苏丹交界,南邻肯尼亚,北接厄立特里亚。领土面积1103600平方公里。境内以山地高原为主,大部属埃塞俄比亚高原,中西部是高原的主体,占全境的2/3,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年平均温度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