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创新


  在一次学术座谈会上,当谈及创新时,一位资深老专家风趣地说:美国把21世纪的反恐怖主义战争称为"不对称战争",那么我们科技、经济和企业界是不是也可以搞"不对称创新"。一句话激起了众参会者的兴趣。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一种经济行为,那么不对称创新便可认为是经济行为的一种战略决策手段,它通过"比较优势"、"差异分析"等方法,在市场经济行为中找准自己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以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进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经济运行质量。

  众所周知,我国科技人员是有艰苦创业精神的,但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学科交叉融合扩张,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弱者要战胜强手,单靠吃苦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有策略观念,要研究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即要搞不对称创新。例如,我国目前高技术及其产业在国际上处于相对弱小地位,要得到顺利发展,首要的问题就是根据国情省情,洞悉世界风云,找准自己的切入点。高新技术市场大的很,有不同层次的、不同地区的和不同用途的,这样大的市场谁也独霸不了,只要去找去开拓,总可以占有一席之地。就航空事业来说,目前我们干线飞机做不了,可以做支线;整机做不了,做零配件也可以。高技术也有层次,上游或一流的领域占领不了,中下游或二三流也行,只要有市场有效益,就可以先占领一块,作为根据地,巩固后再扩大;打入发达国家市场,中心开花固然好,打不进去,打入发展中国家也行;国外市场打不开,国内市场行不行?也就是说不管是芯片还是土豆片,只要能占领市场就是好片。

  现在科技界、经济界已对"有所为,有所不为"达成了共识,即社会各经济主体要对自己优势领域"有所为",对劣势则要"有所不为"或暂时不为,而"有所为,有所不为"究其实质就是一种不对称创新,从"不对称"而"对称"进而形成"雁阵式"的发展。

  国际上有一条公认的企业经营法则,叫"马特莱法则",又称20:80法则,它的要旨在于将20%的经营要务明确为企业经营应该倾斜的重点方面,也就是说企业家在经营中不应该面面俱到,要收拢五指捏成拳,突出重点,然后再以点带面,取得企业全面发展。应当看到该法则的经营指导思想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有所为"的20%,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确保该20%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功,企业家们做出这种正确的决策的整个过程,其实就是"不对称创新"方法有效运用的全过程。企业如此,科技界何尝不应如此!

  目前大多数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正转制或已转制为科技型企业,要面向市场搞创收,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仅作为一般企业从事生产和经营,它只不过就是众多企业中的一个非常小的部分,其作用有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如何才能使科技型企业真正发挥作用,这就需要决策者们认真研究和了解市场和企业,结合自己的优势,搞"不对称创新",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去占领市场,不断开拓创新,在市场上找准自己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去做企业想做但做不了的或者不愿意做的一些事情。

  以技术引进为基础的"二次创新"也是一种"不对称创新"。从长远来看,我国的发展必须立足于自主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但从实际出发,许多高技术或产品中国已经落后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在一定时间内,为加快发展,实现技术跨越,必须引进。当然引进的目的是为了消化吸收和创新,通过与自主开发相结合,搞二次创新,即"不对称创新"。应当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有目的地吸收引进大量的技术、工艺和资金,并充分利用其"技术机会",投入必要的科技资源,进行引进产品新功能的开发、工艺的改进及新产品开发;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降低资源消耗,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扩大高附加值出口产品的比重,改善我国外贸状况;实现产业整体产出水平的提高,并通过技术传递、创新群集效应等使不同产业共同实现产出的增长,从而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高新产业的发展。也就是说通过不对称创新,达到"后来者居上"。

  "不对称创新"尽管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一个新名词或者说是一种新概念,但它的提出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坚实基础和实践之上的,它的实施和推广将对我国的科技进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企盼在制订省的"863"计划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时,能切实考虑和遵循不对称创新这一战略原则。

  http://heze.fige.com.cn

  http://lijinlu.chinavalu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