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谈《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二)
汉武帝还好大喜功。他以为自己的“至德”足以超过历代帝王,“天命”行将开始新一轮周期。于是,他要封禅泰山,祭告上天,得以“再受命”。从元封元年至征和四年(前110~前89),武帝共举行了六次封禅泰山活动。每次封禅,开支都十分巨大,花费的钱财难以计算。为了表示汉王朝的博大胸怀,公元前121年,匈奴浑邪王来投降的时候,汉武帝下令边郡调集二万车辆前往迎接,因朝廷一时不可能有这么多的马匹,无法凑足,气得汉武帝要杀掉长安县令。武帝还是一个旅行爱好者,曾多次巡游全国,游历名山大川,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次数之多,范围之广,超过了秦始皇,见诸历史记载的就有二十多次。每次巡游,汉武帝都要将各国使臣全部带上,随行的官员、军队多则十余万骑,沿途百姓供应粮蔬果品,修整道路、宫馆,郡国官员都要负责接送,负担沉重。遇到大都会或人口稠密的地方,还要大摆场面,滥施赏赐,挥霍无度。每到一处,都要让宾客参观各地仓库中储存的物品,以示汉朝之强。这些都给各地百姓造成了严重的灾难。
秦汉时期,阴阳五行、神仙方术之说盛行,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信仰。汉武帝自幼受神巫文化的熏陶,对鬼神的存在深信不疑。汉武帝继位后,一直相信鬼神,并且一生一直玩着寻仙弄神的把戏。尽管每每受骗上当,给后人留下许多可笑而又可悲的荒唐故事,但他仍深信不悔。
先是齐地有个叫李少翁的方士,本是一个少白头,可他却对武帝说自己已有二百多岁。他要了武帝已死去的宠妃李夫人的衣服,在一间很清静的屋子里,用今天投影的原理,在帷幕上投出了李夫人的幻影。汉武帝尽管没有能与李夫人言谈,但是毕竟在恍惚中看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李夫人。汉武帝认为李少翁果然有法术,遂拜李少翁为文成将军。汉武帝表示想要见见神仙,尽管让人把宫殿的房顶、柱子、墙壁都画上五彩的云头、仙车,被服也绣上了神物这类东西,可是等了一年多,根本见不到神仙的踪影。李少翁又用牛肚子里的奇书来骗武帝。剥开牛肚子,果然在里面发现了一张帛书,上面写着一些让人无法看懂的隐语,但汉武帝细细一端详,发现是李少翁的笔迹。这才明白是李少翁从中做了手脚,于是杀掉了李少翁。
汉武帝虽然让李少翁欺骗了一次,成为天下人的笑柄,但他对神仙方术的迷恋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过了不久,又有一个叫栾大的方士求见汉武帝。这位吹得更是海阔天空:“我从前在海里来往,碰到过仙人安期生,拜他为师,学到一些法术。我可以用法术点石成金、堵塞黄河、炼出长生不老之药。”对这样的鬼话,汉武帝竟然也相信了。他马上封栾大为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和大通将军,京城中的侯王将相见汉武帝如此厚待栾大,也纷纷备下厚礼奉赠。但栾大似乎不稀罕这些官衔,于是汉武帝又加封其为乐通侯,并把公主下嫁给了他。可是过了一年多,栾大既没能堵塞河口,也没有能够炼出黄金,汉武帝这才明白自己又受骗了,于是只好诛杀栾大了事。这次武帝赔本可赔大了,连自己的亲身女儿都成了寡妇。
汉武帝的这些活动,可惜王教授都不屑去读。然而这些活动的消极影响却是非常可怕的。它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而且上行下效,使整个统治集团日趋腐化,加上连年征战使人民承受着沉重的兵役和赋税负担,从而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汉王朝上下已经怨声载道,危机四伏,阶级矛盾日益加深,终于导致了天下大乱。公元前99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遍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汉武帝急忙调集军队,经过血腥镇压,终于暂时遏制住了农民起义的浪潮。国家和社会眼看将要陷入一场巨大的动乱和灾难之中。如果不是武帝晚年能猛然醒悟,下轮台诏书坚决悔过,汉王朝的灭亡命运恐怕就无法避免了。
还有一点,我无法理解,王教授为什么不读一下汉武帝的经济政策呢?难道真如他在《后记》中所说的那样?“武帝朝还有些人物非常重要,但是,不得不舍,如桑弘羊。他是汉武帝一朝经济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但《史记》无传”,“我既是‘读《史记》’,为名正言顺计,只有忍痛割爱”。我看未必。汉武帝执政时期,穷奢极欲,大肆征伐,花费巨大,多次出现国库空虚的财政危机,用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度过难关,可是关系到武帝一朝危急存亡的大事,更是读汉武帝的必读大事。据我揣测,是王教授不好意思说汉武帝的不好吧!因为只要说到汉武帝的经济政策,就不能不说到武帝的应急措施——卖爵、卖官与(拿钱)赎罪。这虽然暂时解决了财政困难,但富人买到爵位、官位后得到了相应的特权,再利用这种特权去加倍搜刮钱财勒索民众,只能使百姓生活得更困苦。从此意义上说,这不过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政策。在王教授的心目中,汉武帝是如此的圣明,如果把这种政策也读出来,那就太有损于圣明天子的光辉形象了,还是不讲的好。
其实,我说了汉武帝的这么多不好,并不是想否定武帝的伟大。汉武帝不管有多少缺陷,依然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代雄主。我只是不理解王教授对汉武帝的那种读法,一味地沉溺于权谋,一味地为尊者讳,只抓一点,不及其余,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读史法啊!他老人家学识渊博,肯定明白这一点:与汉武帝雄才大略相伴相生的,是他的刚愎自用;与汉武一朝强大鼎盛如影随行的,是其奢侈腐化的日益滋长,整个社会到处潜伏着衰亡的因素,越到汉武帝晚年,这种危机表现得就越是突出。这才是真实的汉武帝。
当然,王教授还是聪明的,他并没有搬出那条著名的三七开理论,说汉武帝功劳占七成,错误只占三成。如果那样的话,我就会反问王教授一句:一个外科医生拿手术刀做手术救活了七个人,可他又拿手术刀杀死了三个人,请问,对这个外科医生的功劳怎么用三七开理论评价呢?
读不出真实的汉武帝(二)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