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行为是扭曲价格的动力


  在期货交易中,由于买方与卖方相反价值判断的矛盾对立以及以“征服”为主流思想的特征,那么,买方与卖方的资金较量就是市场投机行为的动力。从常规理论观点看,由于商品期货市场因素的变化,会改变供需平衡关系,使市场买方与卖方的力量失去平衡,为寻求新的平衡,价格要以波动的力量去发现新的价值定位。市场主要因素的变化是内因,市场力量对比的变化是外因,内因与外因的矛盾转化——物极必反(即超买和超卖)的极限反转运动,使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心理发生变动,人性的弱点促成交易行为的发生,价格波动产生财富的再分配,投机风潮就发生了。建立在常规理论上的市场观点,虽然其市场功能的定位是“调节供需关系,优化资源配置,规避市场风险,实现套期保值”,但对于投机者来说,期货市场的价格每次在反转点产生的时候,大众总是处在被行情背弃的一方。

  由于价格是所有交易者行为的体现以及他们的态度和期望的结果,表面的技术形态及价格区间的形成,源于自身深刻的市场内部联系和动力,源于各方面的综合实力,以人气为动力的趋势,成败亦维系于人气,伴随着持仓或资金的稳步增长,意味着相反价值判断的矛盾对立程度也日益扩张。从投机的非理性观点看,期货市场有两种状态:即均衡状态和失衡状态。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均衡状态意味着利润的迟滞,意味着资金投向的低效率,因为投资利润来自于投资对象的价格幅度和机会频率,所以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下,失衡状态就意味着一方的巨额利润和对立方的巨额损失,市场参与者在投机心理的驱使下,不断打破旧的平衡,产生新的平衡,带来市场力量的重新组合。

  多年来,在期货行业中,置于职业化管理之下的资金急剧膨胀,资金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市场中“追价逐市”,因为期货市场总的容量有限,这些投机行为短期内对价格均衡会产生破坏性影响,往往引起价格被严重扭曲的极限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操纵行为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操纵交易数量以改变价格平衡,并从改变后的价格中获利。在市场平衡的胶着状态或在关键时间、价位上,买方或卖方利用自己的优势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某一市场的力量,利用或创造市场因素(即炒作题材),就有可能引起价格的相应变化。从常规思维角度看,操纵行为有违市场规则,它扭曲了期货市场的价格信号,从而误导资源流向,在短期内造成价格的大幅度涨跌,会破坏价值规律的稳定,甚至会使某一期货市场难以再现生机。不过,如果在一定的限度内而不过度操纵,对市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投机,也是期货市场发展不可缺少的功能之一。

  对于期货市场而言,基本面、技术面、政策面只是市场变化的条件,市场以盈利为目的的投机行为,以“征服”为主流思想的特征,要求市场参与者保持严肃科学的思维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按照常规思维方式推导所形成的投资策略,可能会偏离正确的投资准则,因为巨额的市场利润就在于市场价格被极限扭曲与修正的非理性失衡状态中,而这正是常规思维方式所难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