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地讲“说”比“做”要容易得多,谈大道理对人讲理论说得头头是道的人比比皆是,很多人是站在前人总结的经验上大谈特谈趋势和各种分析流派的演进,但是真正行之有效的属于他自己的东西有多少,也许这种东西归纳起来只有寥寥数字,但毕竟是实质性的,远比面对着1000多只股票品种空泛地谈要强,比如有人简单到用短期均线开金叉死叉来指导操作,且胜率很高,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最有效,却有可能被你忽视。由于金融交易市场本质是零和竞局,那么不论是炒股还是炒期炒汇相对应的必然有大部分人亏损,但是值得肯定的是运用好战略战术最终亏少赚多,积少成多完全可以做到。
对于炒股的难度,难在难以把握未来的不确定性,国内外普通投资者的技术分析瓶颈就是如何最理想的跨品种套利和跨时间套利。有个比方,庄家每天都在大家面前运作,股票价格走势的每一秒每一分的表现都反映在软件动静态的分时走势图和k线图上,好比是主力每时每刻当着大家的面把一楼箱子搬到二楼三楼,但还是有那么多人没坐上轿子,难度由此可见。
面对着困难就要找出克服困难的办法,规律指的是特定的因果,毋庸质疑趋势是存在的客观事实,但并不是规律,把趋势当成规律是一个误区,趋势不是规律是因为随着趋势延续,延续这种趋势的概率会越来越小,但趋势是不是规律和它是否有用是两回事,人们重视趋势,是因为它十分有用,胜算大,各种依靠技术形态而产生的分析方法只是一种靠已有的历史图表去推测未来的参考手段,但这种手段被证明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炒股的难度体现在一要持续赚钱,保持常胜,体现为只要有上涨的机会或多或少每次都能有收益;二要收益显著,参与上涨机会中涨幅最大或涨幅排前几名的品种。市场中能够达到此种要求的人凤毛麟角,有些专家或股评家本身未必没有经验和过人潜力,只是他们事务过多分散掉了精力,即便是职业炒手的那些代客理财人士在实战过程中也有手忙脚乱的时候,因为做股票有个冷静的研究分析的过程,此外还得有临盘操作随机应变的过程。身处繁杂的环境,应对繁杂事务必然分心,何况人精力有限,加上部分个股的过分曝光,使得庄家的反向操作成为必然,所以很多在市场中露面的“股神”“能手”一旦经过一段时间的公开操作往往要褪去原来的光环,这不是说他们没有水准,而是像练武的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旦精力分散必然大失水准。中国有个经过实战考验保持不败的武术大师李小龙,他在成名之后仍然保持旺盛斗志每天刻苦练习,既有先进的方法也身体力行地去刻苦实施使他最终成为一个公认的传奇,炒股也要先学好艺(技术),积累出一定经验,在牛熊市的实战中反复演练,水准方能水涨船高,此外别无他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各类金融交易品种赚钱效应的凸显,人们纷纷投身到金融衍生品种的交易行列。从九十年代初的外盘外汇期货,到国债投机,绩优股行情,再到近年网络股狂潮,各色庄股风生水起,少则炒到一倍,多则上涨几十倍,确实令人慨叹虚拟经济的造钱速度。本人自九十年代初至今操作过国内多种交易品种,在资金的筹措运作方面本人经历了早年的透支、大户融资,再到现在的国债回购大额配资、MBO等等形式,这一切形式也从某个角度使得虚拟经济的泡沫越来越大,中经开和中科创直上云霄式的招摇做法亦使其走上不归之路,中国金融市场数年间的风云变幻令我感慨万千。本人平时机构事务较多,麾下运作资金规模庞大,同时与国内实力期货商携手参与内盘期货。并且因交易规则近似,为早日融入国际化市场,本人也运作部分资金同步参与LME和CBOT市场。
若干年后外资银行将进入中国,中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衔接也将更加紧密,国际通行的交易规则和实用技术是广大套利投资者需提前熟悉和掌握的,因为其中蕴涵的机遇巨大。对普通的中小投资者来说,掌握摸索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资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综观国内规模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各类投资分析技术的使用算是比较成功的,其中不乏业绩优异者。以股票市场为例,我来谈谈“操盘”的话题。
操盘就是进入某个交易品种上运作资金,以期达到获利。目前国内技术派别炒股的技术在K线图形和分时图上都可大致归纳为:1、均线向上发散多头排列;2、KDJ等指标处于低位向上(最好金叉);3、分时量比大幅放大。其实“操盘”的学问很大,当然不是几个公式般的条件被满足就能够做好的。比如常见的老庄股单日巨量走势,很多人认为跌幅巨大了(超跌),又放量了,并且是巨量换手,就认为是主力资金进场建仓了。然后用上面的三个条件去买进,满以为主力一定会拉高远离短线成本区,结果却照样下跌。比如今年5月21日的上海梅林(600073),这就是“骗量”,属老庄对敲释放余货。只有深刻理解了操盘规律和庄家市场运作规律的人才可以成功操盘。另外“操盘”更多地应该指的是控盘一个品种中长线走势的庄家的运作方式,而不是普通投资者在某个股上套利的买卖操作那么简单。
对一般投资者:一只个股的短线操作、中线操作首先要能够从战略和战术上分析出操作的流程。要能在脑子里甚至是书面上写出操作理由和操作计划。还是分析上海梅林(600073)今年5月逆大盘而上升的走势。当时很多人看好该股,认为是增量资金进场吸货。判断主力是进货还是出货,光凭技术指标和成交量及短期的K线组合图来分析判断是不行的,请站在主力立场上来考虑成本和利润关系的规律。打开该股的周K线,可以清楚看到该股主力在1997年7月-1999年12月做了一段长时间的平台和两个大箱体运动进行充分吸筹,平均建仓成本在6元-7元,在2000年元月之后发动了一波大涨行情,股价最高炒到33元,鉴于该股流通盘在1亿以上,容易出现出货难状况,所以拉高到意想不到的天价才更有利于日后分批的派发。按主力建仓成本和基本出货价计算,7元翻倍正好是14元以上,5月份梅林的价格正在14元之上,主力已具备出货条件。也就是说若主力在现阶段又在14元至15元进货,股价必须炒到30元以上才够出货空间。那么前期花费气力利用所谓的网络股概念把大量筹码卖在高位,现在时隔短短2年就又来发动行情充当“解放军”,符合逻辑吗?这是很基本的战略分析。
对于很多人提出的大小资金的区别的问题,道理在于如果你仅仅有10万或100万元的资金去操作某个品种是不用担心收集不到筹码的,也不用担心以后出货出不掉,毕竟船小好掉头。但是当你要安排1个亿的资金去运作套利的时候,你可能是将资金分成十份去做投资组合,跟随组合中个股的主力运作(跟庄)。这种是自己不能把握命运,一旦杀跌破位,你是没有实力自救的。你也可能是去相中一只无庄股的壳,将运作计划书和资金的预算打出来之后,便进驻其中,自己做庄(游击庄)。这种情形下的胜算远大于第一种,运作起来的讲究当然也更多,更加具有主动性,讲究“人气”的就是此种操盘。
成功的操盘是由战略战术决定的,以下是股票操盘过程中要解决的最实质的问题:如何跑赢大盘?如何阶段获利最大化?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得深刻领会以下方面:
1、怎样判断大盘(资金分流,多空对垒格局的演化等因素);影响大盘走势的因素;
2、什么情况下只做短线;短线操作情形的分类(短线强庄,下降通道的反弹等等);
3、怎样做短线(对K线形态,盘口分时特征等的研究经验);
4、什么情况下做中线(大盘震荡盘整期,熊市末期等);怎样选出好的中线品种(研究控盘庄股,操作控盘庄股)。
大家可以自己去总结一下以上这些问题,相信多思者必有厚报。
对于炒股的难度,难在难以把握未来的不确定性,国内外普通投资者的技术分析瓶颈就是如何最理想的跨品种套利和跨时间套利。有个比方,庄家每天都在大家面前运作,股票价格走势的每一秒每一分的表现都反映在软件动静态的分时走势图和k线图上,好比是主力每时每刻当着大家的面把一楼箱子搬到二楼三楼,但还是有那么多人没坐上轿子,难度由此可见。
面对着困难就要找出克服困难的办法,规律指的是特定的因果,毋庸质疑趋势是存在的客观事实,但并不是规律,把趋势当成规律是一个误区,趋势不是规律是因为随着趋势延续,延续这种趋势的概率会越来越小,但趋势是不是规律和它是否有用是两回事,人们重视趋势,是因为它十分有用,胜算大,各种依靠技术形态而产生的分析方法只是一种靠已有的历史图表去推测未来的参考手段,但这种手段被证明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炒股的难度体现在一要持续赚钱,保持常胜,体现为只要有上涨的机会或多或少每次都能有收益;二要收益显著,参与上涨机会中涨幅最大或涨幅排前几名的品种。市场中能够达到此种要求的人凤毛麟角,有些专家或股评家本身未必没有经验和过人潜力,只是他们事务过多分散掉了精力,即便是职业炒手的那些代客理财人士在实战过程中也有手忙脚乱的时候,因为做股票有个冷静的研究分析的过程,此外还得有临盘操作随机应变的过程。身处繁杂的环境,应对繁杂事务必然分心,何况人精力有限,加上部分个股的过分曝光,使得庄家的反向操作成为必然,所以很多在市场中露面的“股神”“能手”一旦经过一段时间的公开操作往往要褪去原来的光环,这不是说他们没有水准,而是像练武的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旦精力分散必然大失水准。中国有个经过实战考验保持不败的武术大师李小龙,他在成名之后仍然保持旺盛斗志每天刻苦练习,既有先进的方法也身体力行地去刻苦实施使他最终成为一个公认的传奇,炒股也要先学好艺(技术),积累出一定经验,在牛熊市的实战中反复演练,水准方能水涨船高,此外别无他法。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各类金融交易品种赚钱效应的凸显,人们纷纷投身到金融衍生品种的交易行列。从九十年代初的外盘外汇期货,到国债投机,绩优股行情,再到近年网络股狂潮,各色庄股风生水起,少则炒到一倍,多则上涨几十倍,确实令人慨叹虚拟经济的造钱速度。本人自九十年代初至今操作过国内多种交易品种,在资金的筹措运作方面本人经历了早年的透支、大户融资,再到现在的国债回购大额配资、MBO等等形式,这一切形式也从某个角度使得虚拟经济的泡沫越来越大,中经开和中科创直上云霄式的招摇做法亦使其走上不归之路,中国金融市场数年间的风云变幻令我感慨万千。本人平时机构事务较多,麾下运作资金规模庞大,同时与国内实力期货商携手参与内盘期货。并且因交易规则近似,为早日融入国际化市场,本人也运作部分资金同步参与LME和CBOT市场。
若干年后外资银行将进入中国,中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衔接也将更加紧密,国际通行的交易规则和实用技术是广大套利投资者需提前熟悉和掌握的,因为其中蕴涵的机遇巨大。对普通的中小投资者来说,掌握摸索一套适合自己的投资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综观国内规模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各类投资分析技术的使用算是比较成功的,其中不乏业绩优异者。以股票市场为例,我来谈谈“操盘”的话题。
操盘就是进入某个交易品种上运作资金,以期达到获利。目前国内技术派别炒股的技术在K线图形和分时图上都可大致归纳为:1、均线向上发散多头排列;2、KDJ等指标处于低位向上(最好金叉);3、分时量比大幅放大。其实“操盘”的学问很大,当然不是几个公式般的条件被满足就能够做好的。比如常见的老庄股单日巨量走势,很多人认为跌幅巨大了(超跌),又放量了,并且是巨量换手,就认为是主力资金进场建仓了。然后用上面的三个条件去买进,满以为主力一定会拉高远离短线成本区,结果却照样下跌。比如今年5月21日的上海梅林(600073),这就是“骗量”,属老庄对敲释放余货。只有深刻理解了操盘规律和庄家市场运作规律的人才可以成功操盘。另外“操盘”更多地应该指的是控盘一个品种中长线走势的庄家的运作方式,而不是普通投资者在某个股上套利的买卖操作那么简单。
对一般投资者:一只个股的短线操作、中线操作首先要能够从战略和战术上分析出操作的流程。要能在脑子里甚至是书面上写出操作理由和操作计划。还是分析上海梅林(600073)今年5月逆大盘而上升的走势。当时很多人看好该股,认为是增量资金进场吸货。判断主力是进货还是出货,光凭技术指标和成交量及短期的K线组合图来分析判断是不行的,请站在主力立场上来考虑成本和利润关系的规律。打开该股的周K线,可以清楚看到该股主力在1997年7月-1999年12月做了一段长时间的平台和两个大箱体运动进行充分吸筹,平均建仓成本在6元-7元,在2000年元月之后发动了一波大涨行情,股价最高炒到33元,鉴于该股流通盘在1亿以上,容易出现出货难状况,所以拉高到意想不到的天价才更有利于日后分批的派发。按主力建仓成本和基本出货价计算,7元翻倍正好是14元以上,5月份梅林的价格正在14元之上,主力已具备出货条件。也就是说若主力在现阶段又在14元至15元进货,股价必须炒到30元以上才够出货空间。那么前期花费气力利用所谓的网络股概念把大量筹码卖在高位,现在时隔短短2年就又来发动行情充当“解放军”,符合逻辑吗?这是很基本的战略分析。
对于很多人提出的大小资金的区别的问题,道理在于如果你仅仅有10万或100万元的资金去操作某个品种是不用担心收集不到筹码的,也不用担心以后出货出不掉,毕竟船小好掉头。但是当你要安排1个亿的资金去运作套利的时候,你可能是将资金分成十份去做投资组合,跟随组合中个股的主力运作(跟庄)。这种是自己不能把握命运,一旦杀跌破位,你是没有实力自救的。你也可能是去相中一只无庄股的壳,将运作计划书和资金的预算打出来之后,便进驻其中,自己做庄(游击庄)。这种情形下的胜算远大于第一种,运作起来的讲究当然也更多,更加具有主动性,讲究“人气”的就是此种操盘。
成功的操盘是由战略战术决定的,以下是股票操盘过程中要解决的最实质的问题:如何跑赢大盘?如何阶段获利最大化?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得深刻领会以下方面:
1、怎样判断大盘(资金分流,多空对垒格局的演化等因素);影响大盘走势的因素;
2、什么情况下只做短线;短线操作情形的分类(短线强庄,下降通道的反弹等等);
3、怎样做短线(对K线形态,盘口分时特征等的研究经验);
4、什么情况下做中线(大盘震荡盘整期,熊市末期等);怎样选出好的中线品种(研究控盘庄股,操作控盘庄股)。
大家可以自己去总结一下以上这些问题,相信多思者必有厚报。